幽後

幽後

周幽王 之後,指 襃姒 (音"bāo sì")。 1、亦作"褒姒"。 2、周時褒國女子,姒姓。 周幽王伐褒,褒侯進褒姒,為幽王所寵幸。性不好笑。幽王悅之萬方不得。乃舉烽火以召諸侯,諸侯急至,而無外敵入寇事,褒姒大笑。幽王遂數舉烽火,以博褒姒之笑。後申侯與犬戎攻周,幽王又舉烽火,諸侯以為戲,不至,幽王被殺。

人物簡介

出身地

褒姒,姓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因此她算是一個陝西人。褒國“禮婦人稱國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

生平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 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於因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身世傳說

摘要

褒姒史記作襃姒),生卒年不詳。據稱夏朝末年有兩條龍來到王宮,自稱“褒之二君”,通過占卜得“藏之吉”,後來龍離去前遺留的口水唾液裝在木匣子裡收藏起來,直到周厲王時打開觀看,不小心使龍涎灑流於廷外,化為一隻“玄黿”爬進王府,一個小妾碰上了這隻鱉,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嬰。該女嬰被扔棄,被褒國人撿回家養大。後來褒人將她獻給周幽王姬宮涅,因姓姒,故稱為褒姒。成為周幽王的寵妃,生一子伯服
關於她的身世,史書上一本正經地記載著一個近乎荒誕的故事。 褒姒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里,都有相關的記載。

龍漦

大致意思是講,夏朝末年,褒人的神靈“化為二龍,以同於王庭”。也就是說,有兩條龍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龍是褒神變化而來,自稱是褒人先君。夏王對此深感恐懼,便占卜問神靈,是殺掉呢?是趕跑呢?還是制止它們的性交活動呢?貞問結果是“莫吉”。於是夏王又改卜請示說,那能不能把龍漦(注:“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呢?神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告曰“吉”。於是夏王拿來上好玉帛,用簡策給神靈打個報告。二龍顯完靈後,立馬消失了,只剩下一攤黏糊糊的龍漦。夏王命人把這“寶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櫝匣里,好好保護。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禮祭之。

玄黿

這件寶物一直傳到周厲王末年,厲王禁不住好奇,便打開觀看,可一不小心,把龍漦灑流於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很是慌張,便決定用巫術除之,他讓宮女裸著身子大聲喧譁,迫使龍精化為玄黿。後來,這隻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個七歲的小姑娘碰上。
周宣王年間,這個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歲)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個女嬰。這個女嬰長大後便是褒姒。因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宮女很害怕,便“懼而棄之”。這時恰被一對以賣桑弓弧、箕箭服為生的夫婦發現,看她可憐,便將其抱養,並逃到褒國。那么,他們為什麼要逃跑呢?因為在宣王時期,民間留傳著一個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聽了很不高興,恰好發現這對夫婦正在賣這些玩意兒,便派兵去抓他們,然後殺掉。也就是說,這對夫婦是在逃跑途中撿到這個“同病相憐”的小姑娘的。

使命

而厲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為,明違神旨,卻暗合“天道”,終埋下禍根。赫赫宗周,終滅在“檿弧箕服”養女的笑聲里。這個被命運之神派到人間執行特別任務的女嬰,自然備受上天的恩寵。等她長大後,已經出落得非常美艷。恰在這時,不知褒國的國王由於什麼原因得罪了周幽王,為求得赦免,便將她獻給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國將其獻給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見而愛之”,可謂一見鍾情。周幽王對她非常寵愛,加上她的肚子也很爭氣,為周幽王生了一個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嬌寵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謂高明,最後竟然說動幽王廢去申後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終於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兒子伯服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在那個時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讖語性質的童謠舉國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個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此,周朝的太史伯陽只能幽然嘆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琱玉集》說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種媚”。因此,幽王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財徵集能讓美人歡笑的“金點子”(這便是“千金難買一笑”典故的由來),但耗去許多錢財,試了很多辦法,或召樂工鳴鐘擊鼓、品竹彈絲,或命宮人歌舞進臨,或命司庫每日進彩絹百匹、撕帛以取悅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後來,朝中有個“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個餿主意,這便是有名的“烽火戲諸侯”。

幽王烽火戲諸侯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平王立,東遷於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周幽王 之後,指 襃姒 。《詩·小雅·白華序》:“《白華》, 周 人刺 幽後 也。” 孔穎達 疏:“ 周 人所作以刺 幽王 之後也。 幽王 之後, 襃姒 也。”

出處

赫赫宗周,襃姒烕之。《詩·小雅·正月》
周幽王伐有襃,襃人以襃姒女焉。《國語·晉語一》
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楚辭·天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