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教

幼兒早教

嬰兒在出生之前就有一些聽力練習,出生後他們具有很好的聽力知覺是很自然的事。事實上,嬰兒對某些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聲音比成人都更敏感。令人困惑的是,過了嬰兒期,兒童對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聽覺能力逐漸下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處於高水平的噪聲中可能會損害這種極端範圍內聲音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音樂浴”時,一定不可用爵士樂、流行的搖滾樂,而應該選用歐美名曲及古典音樂,並且整個音量應小於成年人適宜的音量。幼兒早教理論以“體能、智慧型、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最為科學,它依據五萬份孩子成長基準數據,提煉出孩子的九大成長目標: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基本信息

發展

國內早教中心的發展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早教機構的萌芽,但是當時的早教主要以照看孩子為主,並沒有教育的特點。
第二階段:90年代末,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早教機構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第三階段:現如今早教市場已經形成相當的大的規模,而且越來受到重視,早教行業也被認為是又一朝陽產業。

方法

不同月齡嬰兒早教方法大不同
0~6個月
建立安全與依戀
家長在撫養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這是最急促的任
務,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
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係,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家長如果需要暫時離開寶寶;一定要給予寶寶語言或表情提示,給予安撫,不要以為寶寶年紀小就忽略掉這一點。
長期以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長,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係的過程中,父親也要發揮起應有的作用,這樣寶寶長大以後會更勇敢
7~9個月
好奇心的初步萌發
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從這個月齡起,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
首先,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
其次,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學會與人交往。
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頁數不超過20頁、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將寶寶同向抱在懷中,把書擺在離寶寶視線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悅的氛圍,也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10~12個月
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
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已經學會爬行,並開始學習站立和行走。逐步解放

步激發步激發

手後,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進一步被激發。
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可以藉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邏輯概念。
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朝著雙音節發起進攻了。一歲以後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
在交往能力上,寶寶也開始有了進一步加強,家長可以教其學習握手、再見等基本的社交禮儀。

早教事件

回顧過去的2013年,早教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大事件之一,非“2014寶寶春晚”莫屬。2014寶寶春晚對目前育兒類節目在內容、形態、播出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新突破,傳播力強、影響力大,是2014年[3]領域乃至母嬰領域的重要事件。
“2014年寶寶春晚”定位於中國首屆0-6歲寶寶家庭的才藝表演大舞台,自2013年10月啟動以來,在北京、太原、成都、武漢、哈爾濱、樂山、運城、唐山等十二個城市舉辦了上百場海選,近5萬家庭參與了本次活動,通過電視台和網際網路聯動播出和評選,影響超千萬人。開創了中國寶寶家庭參與線下大型親子活動的紀錄!資深電視策劃人評價2014寶寶春晚具有3大突破:一是親子活動節目化,二是網台聯動播出,三是育兒節目內容上的突破。
作為中國首檔0-6歲科學早教電視欄目《積木寶貝闖世界》的特別節目,“2014寶寶春晚”為了做好家庭互動,配套了廣泛的線下活動,採取全程視頻錄製的方式,系統紀錄了各位參賽寶寶在海選、複賽、決賽當中的精彩表演,留下了豐富的視頻資料。活動期間,累計產生優秀親子節目視頻近500部。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之一,騰訊視頻為本次活動提供了全程的網路視頻播放平台支持,活動全程視頻都可以在騰訊視頻上搜尋關鍵字“寶寶春晚”進行點擊觀看。同時國內10家省級少兒頻道,50家電視台都在播放2014寶寶春晚,從網路和電視2個層面覆蓋收看人群,最終實現數千萬人的影響力。

常識

早教需分年齡段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而藉助專業機構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藉助家庭、社會專業機構、幼稚園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這也是許多國家都在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親子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與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輕輕鬆鬆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帶領寶寶探索世界,認識自我,並鍛鍊寶寶的體魄,促進語言發展。同時也要注意營養補充,幫助寶寶的大腦發育。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展,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強調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理能力,發展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4-5歲:注意培養探索能力和創造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傳統文化,增強藝術表現力,增進親子感情。

5-6歲:注意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為進入國小做準備。

早教需要時間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往往忽視“過之猶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於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是,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進而影響今後的成長。

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將早期教育等同於特長教育,認為學得越多越好,於是盲目攀比跟風。殊不知,特長教育一定要等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之後再開始。當孩子處於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時,急於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反倒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提前學知識。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為主、養教結合,重在品格素養和潛能開發的早期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等等,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早教要全面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概述

康Q網幼兒專家特別叮囑:正常情況下,胎兒及嬰幼兒聽音樂,音頻不能高予4000~5000HZ,且聲能不能很大,聽音樂時間亦不能過長,胎兒不能超過5-10分鐘/次,嬰幼兒不能超過10-20分鐘/次。
嬰兒在出生之前就有一些聽力練習,出生後他們具有很好的聽力知覺是很自然的事。事實上,嬰兒對某些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聲音比成人都更敏感。令人困惑的是,過了嬰兒期,兒童對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聽覺能力逐漸下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處於高水平的噪聲中可能會損害這種極端範圍內聲音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音樂浴”時,一定不可用爵士樂、流行的搖滾樂,而應該選用歐美名曲及古典音樂,並且整個音量應小於成年人適宜的音量。
1、音樂訓練能促進大腦右半球的活動,增進整個大腦的功能。
2、音樂訓練能促進兒童聽覺、視覺、記憶、思維的發展,能發達兒童的多種器官。
3、音樂訓練能培養兒童堅強的毅力。
4、音樂訓練能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5、音樂訓練能促進兒童身體健康。
6、音樂訓練能提高文化課的學習效率

遊戲

通過早教遊戲課程來提升寶寶的心智發育。
1.大運動能力要求1歲1個月的孩子能獨走。
A.腳尖走。在獨走的基礎上,學習墊腳尖走,進一步練習平衡能力。由媽媽或爸爸做示範,開始後面有人保護,慢慢脫離保護,讓寶寶自己腳尖走。
B.摘蘋果。此遊戲也是練平衡的。媽媽先用紅筆製作幾個大蘋果,剪好。用幾根曲別針把蘋果別在一根長線上,大人控制長線的高度。高度以孩子伸手、墊腳尖能夠到蘋果並摘下為宜。開始時,如果孩子夠不到,或根本不願墊腳,你不要著急讓她夠,可先降低一點高度或用手往下壓壓蘋果,讓孩子一下就摘下,有成功的樂趣。這樣孩子沒有挫折感,然後她更投入的摘,再慢慢提高高度,讓她墊腳自己夠。開始墊腳的時候可以先稍稍扶她一下,讓她有安全感。等到她比較自如地摘蘋果,就給她一個小筐子,讓他每摘一個就蹲下放筐子裡。墊腳、蹲下,如此就能練腿部力量。隨著孩子長大,這個遊戲可以變更無數的內容。比如,蘋果和梨兩種,讓他摘下後分類;或者紅綠兩種蘋果,認顏色;或者各種圖形,認圖形。總之,隨媽媽智慧而定,其實是對媽媽的考試題。這個遊戲的注意事項是開始要保護好,避免重心不穩摔跤,因為孩子是第一次抬頭抬臂墊腳夠物,容易摔一個大狠跤,會對她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最好在塑膠地板上,因為過多的保護同樣不好。6
C.采蘑菇。還是媽媽做各色蘑菇若干,給她小籃子,讓她一蹲一站的撿。蘑菇用彩色紙剪出來就行了,如果做的精心,再在蘑菇上畫些圈,或剪小圓點沾上。同樣可以學習分類,色彩等。
D.扔球。手過頭扔球。過頭投球最好跟爸爸玩,增強父子關係。也可以畫一個大灰狼,貼在牆上,一個小兔子(毛茸的那種就行),放在旁邊,說,大灰狼要吃小兔子,寶寶快幫助小兔子打大灰狼呀,寶寶準猛打。打了大灰狼,讓小兔子熱烈擁抱寶寶的,謝謝寶寶培養寶寶樂於助人的愛心。
2.精細動作能力
A.撕紙。在這個階段仍然必要。可以買一些皺褶紙,各種顏色的,撕成碎條後讓媽媽把她們粘起來.媽媽掛在脖子上,說謝謝寶寶給媽媽做這么漂亮的項鍊!
B.撿豆豆。黃豆一把放在桌上,讓寶寶放在小瓶子裡。這個節目要看好,因為她可能放嘴裡。這個遊戲同樣可用於分類。比如黃豆和綠豆混在一起。
C.幸運小星星。對黃豆不放心的媽媽可讓寶寶撕各色皺紋紙,揉成小球,裝進透明小瓶子,送給爸爸、外婆等心愛的人,這是寶寶送給她們的幸運小星星。12D.塑膠地板。選擇有小塊的塑膠地板,讓寶寶用小手摳出來,再拼回。但媽媽要看好,否則可能進肚肚。
E.亂塗亂畫。選擇無毒蠟筆。訓練寶寶不用筆戳點,而是畫出道道。提醒媽媽不要選擇寫字板,因為作品不能保留。
3.認知能力
A.拼圖。現在有一種帶棒的拼圖,來給孩子練;配合以塑膠地板拼圖,有家長陪著玩,他能拿出,但放不進去。要媽媽幫忙,她會在旁學習。用帶棒的拼圖的理由是。她現在能自己完成的只有帶棒的。為讓她有獨立完成某種工作的成就感,需要這種帶棒的拼圖。
B.搭積木。現階段的小朋友應該可以把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上。如果她搭上還要,就再給她一塊,看她能搭幾塊?積木的選擇是有很大的講究的。一是積塑不能代替木製積木,拼插和堆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技能;二是木塊不易過大,有的媽媽一下子買最大最全的,覺得一次性投入划算,可是,孩子的手小,拿著費力,可能從此不喜歡玩積木啦;況且,越小的積木越難搭,不信媽媽自己試試,小積木搭8塊和大積木搭10塊哪個容易些?第三是買積木一定要注意安全。無毛刺、油漆要無毒,積木要平,否則孩子一搭就塌,還會愛搭嗎?
C.認顏色。1歲的孩子可以開始認顏色,但是一定要慎重,最初的概念錯誤會非常難糾正。方法是:一次一個顏色,特別是紅、黃不能同時認,因為音太近似,會造成混淆。可先選擇一個固定物,比如一塊紅積木,告訴她是紅色。然後帶著這塊積木,到處去比較,紅色的東西。比如紅色的氣球,紅色的花,等。有時,紅色之間會有不同,但不要現在就講給她,因為她還分辨不出。除非她問你,這說明她的觀察力大有長進。認顏色可結合塗畫進行,比如,媽媽給寶寶畫朵紅花。認顏色對孩子比較難,因為沒有可參照的東西。有的孩子認紅色用了小1年。關鍵是媽媽千萬不能著急,不能說孩子笨。18
D.學習形狀。市面上賣的填形狀的玩具,可以用於認形狀。但因為這種玩具中的形狀實際是立體物體,因此也應該用紙板做教具。在彩色硬紙板上剪除圓、正方、長方、三角等各種形狀,讓寶寶把它們一一回填,同時念叨它們的形狀,寶寶在回填中懂得各種形狀的不同。為進一步認形狀、抽象思維做準備。
4.語言能力
關鍵是家長多多跟寶寶說話,同時輔以兒歌、故事、VCD、背唐詩、學歌曲等。21
A.兒歌我建議用三字兒歌,因為它的節奏感是最強的,又簡短,孩子容易學。
B.故事書推薦嬰兒世界和嬰兒畫報,字型、圖片的大小和顏色,以及留白非常適合嬰兒(顏色太花和圖畫太滿對嬰兒的閱讀是一種不良刺激);
C.看照片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是親子又學語言的好機會;聽兒童歌曲很重要,會讓她學會中文的韻律和語感;24
D.背古詩是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中文語感,節奏美的最好機會
E.儘量跟孩子說短句子,促進會說獨字句的寶寶早日說出說兩字句,3字句。
5.社會交往能力
這階段的社交能力主要是親子遊戲、多接觸外界和自理能力
A.自理能力是指大小便有示意。可以讓孩子開始學習脫襪子。
B.當然先把襪子脫到腳後跟,然後教孩子用雙手的食指、拇指捏住脫下,不要讓孩子自發的從襪頭扯;30
C.玩娃娃是培養自理能力的好機會。但因為孩子不會玩過家家,需要大人陪著玩。順便把一些生活常識,品德、知識、交朋結友的概念傳授給她。
D.多去大自然,讓寶寶自由的成長

歌曲

正常情況下,胎兒及嬰幼兒聽音樂,音頻不能高予4000~5000HZ,且聲能不能很大,聽音樂時間亦不能過長,胎兒不能超過5-10分鐘/次,嬰幼兒不能超過10-20分鐘/次。
嬰兒在出生之前就有一些聽力練習,出生後他們具有很好的聽力
知覺是很自然的事。事實上,嬰兒對某些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聲音比成人都更敏感。令人困惑的是,過了嬰兒期,兒童對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聽覺能力逐漸下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處於高水平的噪聲中可能會損害這種極端範圍內聲音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音樂浴”時,一定不可用爵士樂、流行的搖滾樂,而應該選用歐美名曲及古典音樂,並且整個音量應小於成年人適宜的音量
1、音樂訓練能促進大腦右半球的活動,增進整個大腦的功能。
2、音樂訓練能促進兒童聽覺、視覺、記憶、思維的發展,能發達兒童的多種器官。
3、音樂訓練能培養兒童堅強的毅力。
4、音樂訓練能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5、音樂訓練能促進兒童身體健康。
6、音樂訓練能提高文化課的學習效率

幼兒早教誤區

康Q網站通過對1000個一線家庭早教觀念的數據調查,發現80%的家長仍然被三大誤區所困擾:
一是忽略親職教育。
全球早教第一品牌金寶貝中國區總裁夏弘禹有著豐富的早教工作經歷,他認為目前許多年輕父母低估了自己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其實,孩子的價值觀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對於孩子性格、習慣、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1]等同於學習。
目前,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視同於早期學科教育,孩子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夏先生認為,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慧型、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採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開發體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娛樂課;幫助記憶、提高語言能力的音樂課;提高想像力和體能的藝術課比單純的學習和機械記憶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三是幼兒只適於學習單一母語。
不少家長認為,同時學習兩種或多種語言會造成孩子的語言混亂。其實,每個幼兒都具有多語言功能。為給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目前金寶貝全部採取全英文授課。教師來自於11個不同國籍,而其在國內招聘的教師則要求專業外語八級以上、有愛心,而且要經過4至7個月的培訓才能上崗。
四是早教機構大同小異。
早教機構形似,但在理念、課程、環境、師資等方面都不盡相同。作為家長,選擇時應注意兩點,一是課程不能是單向吸收,要給孩子足夠的表示時間和機會;二是所有學習都應是多感官學習,調動的感官越多,吸收力度越大,學習效果越好。

幼兒早教讀物

1、考察讀物的“身家背景”
我國的出版機構很多,每個機構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家知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的做面向大學、成人的出版業務,比如說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外語和少兒類出版就在行業具有權威性、專業性。當大量產品湧現的時候,機構的品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書。相比起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權威專業在選擇上降低了家長的一些難度。
2、考察讀物內容是否分級
在閱讀上面,尤其是在外語的閱讀上,一定要分級,就是這個分級如果從外語的角度有語言的難度和規律在裡面,沒有分級可能會讓孩子的學習有些困惑,而且分級有利於配合他課堂的學習。
同理,“分級”不光是外語讀物所必備的,也包括母語也需要這樣做。因為孩子的閱讀涉及到各個領域,這個是涉及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發展階段。如果你選擇的內容不當,可能會打擊他閱讀的熱情,比如他讀一本書看不懂,那他就會覺得讀書就這么回事,不好玩,然後厭惡它。
3、考察內容是否做到平衡
第一個重要的平衡就是教育性和文學性的平衡,中國的出版社傾向於選一些教育性比較強、說教更多的東西。這樣讓孩子感覺讀書不是一種享受,而成為一種負擔。教育和文學性怎么平衡?你是光娛樂還是光教育?還是能夠達到比較好的平衡?讀物絕非僅僅為了娛樂,而是在娛樂的同時,讓孩子收穫一些教育上應該獲得的東西。
第二個平衡我覺得是題材上的平衡,將文學的非現實故事和現實知識相平衡,舉個例子來講,比如《布奇樂樂園》中《月亮快睡覺》的故事,講一個小孩如何和月亮一起入睡的故事,顯然是偏文學性的,我們也會講一些諸如洗洗手之類的科學、健康等現實知識,讓二者達到一個平衡。
4、考察讀物形式上的靈活
玩樂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一本書顯得中規中矩就難以引起孩子的好奇欲。幼兒讀物在形式上就可能要更多考慮文字和圖片的比例關係。比如說繪本,對於小的孩子可能圖畫的量要比較大,繪畫的風格要比較多,讓他不要光去看文字,要懂得去從圖片裡面來明白這個故事。比如加入了一些立體的可以動手的小環節進去,孩子就會愛不釋手了。
5、讀物不排斥藉助現代媒體來表現
媒體在發展,閱讀所藉助的媒介形式也在發展。所以你在給孩子選擇的時候,尤其給孩子選擇,你不要只選擇平面的,當然這是對閱讀整體的一個要求,讀物可能有文字、圖片、視頻等相結合,甚至有一些簡單的線上輔導、互動等環節,加入一些工藝讓書籍變得立體、醒目,讓孩子和家長可以共同完成一些遊戲等等。

早教節目

2013年10月17日,由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主辦,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父母線上教育工程、愛奇藝等協辦,積木寶貝國際早教承辦的“科學早教發展高峰論壇暨積木寶貝闖世界欄目開播儀式”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隆重舉行。來自權威科研單位的專業人士、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及二十餘家媒體齊聚一堂,共度了此次早教業內規模宏大的盛會。
早期教育當下是個炙手可熱的詞。行業呈現異常繁榮的面貌,但繁榮之下,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的早期教育事業發展到了什麼地步?科學早教又到底有著怎么樣的內涵?早教市場發展前景到底如何?此次高峰論壇就這些早期教育的核心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同時,旨在普及科學早教知識的電視欄目《積木寶貝闖世界》開播儀式也緊扣主題,同期舉行。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張侃在會上指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科技,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人才,人才的競爭則在6歲之前。張侃特彆強調:面對每年1600萬的新生兒,更加科學、規範的早期教育成為必然且亟需的趨勢。而科學早教的實踐、推廣和落地,是一件任務艱巨但特別美好的事業,它需要來自政府、科研單位、媒體以及企業各方的共同努力
中國心理學會執行副秘書長梅建則進一步闡述了早期教育的政策環境和科學早教的科研進展。在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鼓勵私人企業的資金投入和督促行業的規範和自律的同時,科研單位也在努力承擔科研單位的學術責任,為中國早期教育提供規範和標準,並在民間機構中設立早教試驗基地。積木寶貝國際早教早在2012年初即成為國內第一家早教試驗基地,踐行科學早教理念,以幫助年輕的中國父母讀懂孩子,真正從容地享受到美好的親子時光。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高文斌深入淺出講解了三維平衡的科學早教理念內涵,指出早期教育必須要回歸根本,尊重孩子“體能、智慧型和心理能力”的全面平衡發展。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積木寶貝國際早教首席教育官羅靜博士則作為中國早教行業的代表品牌,介紹了在早教中心實踐過程中如何將科學早教理念落地,匯報了三維平衡在教學中的套用、四位一體的科學早教模式,展示了積木寶貝探索科學早教規範化、標準化的初步成果,獲得與會的高度評價。
顯然科研單位和一些早期教育行業內的企業,已經在政府的有效引導下,持續探索著科學早教的方向,並取得了初步成效。《積木寶貝闖世界》電視欄目就是科學早教大需求環境下的成果之一。2013年10月17日上午,由微視傳媒出品的國內首檔針對0-3歲親子家庭的科學早教電視節目《積木寶貝闖世界》,在科學早教發展高峰論壇上舉行盛大的開播儀式,主創人員來到活動現場,為節目的開播造勢。愛奇藝網站、《我和寶貝》雜誌、搖籃網、山西廣播電視台少兒頻道、中國婦女出版社等眾多媒體及合作夥伴到現場進行祝賀。據悉,節目將在50餘家電視台及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實現台網聯動播出,有千萬0-6歲嬰幼兒家庭能觀看。
開播儀式上,愛奇藝的副總裁楊向華先生高度評價《積木寶貝闖世界》的製作水平,他稱自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和他的孩子都愛這樣的寓教於樂的節目。父母能從片子中學習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孩子能從可愛的積木寶貝卡通形象上模仿各種早期發展行為和鍛鍊能力。而楊向華副總裁稱愛奇藝是中國嬰幼兒家庭收看人數最多的平台,將這樣一檔非常適合親子共同觀看和學習的的科學早教視頻節目在愛奇藝的教育頻道網路首發,《積木寶貝闖世界》將吸引更多的適齡嬰幼兒家庭喜愛和追捧
[1]欄目製片人周莉芬表示:對國內早期教育市場進行的摸底顯示,包括本土和外來品牌,計20餘個早期教育品牌、近2000餘個民間早教機構向中國兒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務,受益的中國兒童總數約100萬。但這相對全國8000萬學前兒童而言,還只是杯水車薪,需更多企業、媒體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要做好這些適齡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問題,目前有2種方式:一是上早教中心的課程;二是通過圖書、視頻節目收看科學早教的節目,接受教育。那么,《積木寶貝闖世界》電視節目的開播,以及網台聯動的方式,將彌補有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接受早期教育課程的遺憾,可以通過電視平台、網路平台、移動終端平台,甚至是圖書了解積木寶貝闖世界的科學早教內涵。
《積木寶貝闖世界》內含若干獨立版本,並實行網台聯動,同時在全國五十家電視台和愛奇藝等大型網站同步播出,並配套有相應的圖書、雜誌專欄等,順應媒體發展新趨勢,打造全媒體鏈,通過電視、視頻網站、雜誌、書籍等,向更多的家庭傳播免費、便捷的科學早教,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偏遠城市的家庭。
相信在科研院所、早教中心、製作機構、媒體平台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能讓中國近1億的嬰幼兒家庭接觸、接受科學早教理念和內容,中國的早期教育事業正在朝著更加科學、更加光明的方向前進。

育兒百科

音樂胎教 | 嬰兒游泳 | 嬰兒瑜伽 | 嬰兒被動操 | 幼兒早教 | 嬰兒撫觸 | 嬰兒護理[日常護理] | 嬰兒泳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