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鯛

平鯛

平鯛(學名:Rhabdosargus sarba)為鯛科平鯛屬的魚類,俗名炎頭魚、元頭𩶘、胖頭、香頭、平頭。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紅海、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朝鮮、日本以及中國沿海等,屬於沿岸性底棲魚類。其多見於一般分散於淺海。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紅海。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平鯛平鯛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鯛科Sparidae
屬:平鯛屬Rhabdosargus
種:平鯛R.sarba
二名法
Rhabdosargussarba
(Forskal,1775)

拉丁文學名:Rhabdosargussarba英文學名:Stumpnosebream俗名:枋頭

形態特徵

平鯛平鯛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齶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6.5-7.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強,第IV或V棘最長;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棘強大,軟條數11;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呈銀灰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有許多淡青色縱帶,其數目和鱗列相當。腹鰭和臀鰭顏色略黃;尾鰭上下葉末端尖,大部為深灰色,僅下緣鮮黃色。

生活習性

1.習性:在朝鮮、日本、及菲律賓,我國黃海、東海和南海分布。為淺海沿岸底層魚類。平時分散棲息於淺海。2.食性:雜食性,攝食雙殼類、蝦、蟹、蝦蛄、藤壺和海藻。

3.生長:體長一般為250mm,體重0.25~0.5kg,大的可達1~2kg。

4.繁殖:生殖期為2~4月,2齡魚懷卵量為15萬粒左右。浮性卵,油球1個。

5.洄游:移動不大,常棲息於淺海和港灣岩礁處。

漁業利用

平鯛平鯛
般以船釣、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我國近年來鯛科魚類的增養殖發展較快,人工育苗正大規模推開。早在1974---1979年廈門水產學院就進行真鯛、平鯛、黃鰭鯛及二長棘鯛等的養殖試驗,通過這幾年的成功試養,真鯛、平鯛生長較快。黃鰭鯛次之,二長鰭鯛生長最慢,而且掙食很兇。鯛科魚類在我國除進行網箱養殖外,還進行室內外水泥池及室外土池養殖,除了進行海水養殖外,還可進行低鹽度地區養殖。

平鯛屬鱸形目、鯛科、平鯛屬的魚類,淺海沿岸底棲雜食性魚類。雜食性,生長迅速,鹽度適應範圍廣,抗病力強。我國南北沿海都有分布,以雙殼類、蝦、蟹、蝦蛄,藤壺及海藻等為食。平鯛屬雌雄同體,後期出現性分化,低齡魚通常雄性,高齡魚通常雌性。雄性1齡魚即可成熟,雌性一般要2齡以上,成熟年齡雄魚2年,雌魚3年以上。繁殖期每年10月至翌年1月為繁殖季節。在福建沿海繁殖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廣東沿海繁殖期為11月至翌年2月上旬。
背鰭Ⅺ-13;臀鰭Ⅲ-11;胸鰭15;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59—63。鰓耙6—7+8—9。幽門盲囊4。脊椎骨10+14=24。標本體長131—158mm。體長為體高2.1—2.2倍,為頭長3.0—3.3倍。頭長為吻長2.7—3.6倍,為眼徑3—4.2倍。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大,背面隆起甚高。吻圓鈍。口小,幾近水平。上頜前端犬齒6,兩側臼齒5行。下頜前端犬齒6,兩側臼齒3行。犁骨、齶骨、舌上均無齒。體被圓鱗。背、臀鰭基部有鱗鞘,鰭條基底被鱗。側線完全。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中間無缺刻。胸鰭尖長。尾鰭叉形。體背青灰色,腹部較淡,體側有若干縱暗色條帶。側線起點處有一黑斑。背鰭、尾鰭色暗,邊緣黑色。為暖溫性海洋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海、東海、黃海;朝鮮、日本、紅海、印度、菲律賓等。

培育

親魚培育采捕自然海區的平鯛親魚,應挑選健壯,無損傷,無病害,雄性200~400克,雌性大於600克,自己養成培育的平鯛親魚個體可小些。在繁殖期前1個月左右移入親魚池,加強日常管理和餌料營養,促進其性腺發育。
催產孵化對性腺發育良好,腹部膨大的平鯛親魚,適時抽卵鏡檢,視卵細胞發育狀況,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催熟,夜間流水刺激,使其自然產卵。或用大劑量HCG和LRH—A進行催產,人工采卵,乾法授精,在水槽中充氣孵化。胚胎髮育最適鹽度為30~33‰,最適水溫為21~24℃。一般經28~33小時仔魚孵出。
仔魚培育剛孵出的平鯛仔魚全長1.95~2.15毫米,卵黃呈橢圓形,約占全長的1/2。全身透明,僅有3、4處具黑色素。仔魚展平浮於水錶,偶而作小範圍間隙性遊動。第二天仔魚逐漸轉為倒立狀懸浮,在水體中分布趨於均勻。這時可適當降低鹽度,並注意避免驚擾。孵出後第三天。仔魚卵黃完全吸收,開口攝食,開始平游,應開始投餵扁藻和輪蟲。隨後每天至少投餵2次,隨仔魚生長不斷增加投餵量,注意保持充足的餌料和水質的變化。孵出後約15天,仔魚全長達4.0毫米,可加投半年蟲無節幼體、橈足類、枝角類等較大型浮遊動物,或投餵人工微粒子餌料。孵出後30天左右,稚魚變態完成,適時馴化其攝食新鮮魚肉糜等人工餌料後,移往室外。
標粗出池的平鯛稚魚可直接放入水泥池或在水池中吊掛網箱進行標粗。標粗期間應勤換水,保持水質新鮮。投餵鮮魚肉糜,人工配合餌料等。這階段稚魚食量大,消化快。當食物不足時,互相殘食十分嚴重,是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投餌一定要充足,每天4~6次。用網箱標粗時,因稚魚密度大,應注意防止疾病流行。加強觀察,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標粗達2.5厘米即可下池塘養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