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區

平江區

平江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東沿東環路西側與工業園區相連;南以相門塘、干將河與滄浪區為界;西以殷家盪西口、十字洋河、西護城河與金閶區為鄰;北與相城區為界。面積22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2004年)。郵編:215005代碼:320503區號:0512拼音:PíngJiāngQū,PingjiangQu。2012年9月1日,蘇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撤銷蘇州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為姑蘇區的行政區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平江區平江區

平江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東沿東環路西側與工業園區相連;南以相門塘、干將河與滄浪區為界;西以殷家盪西口、十字洋河、西護城河與金閶區為鄰;北與相城區為界。面積22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2004年)。下轄觀前、平江路、蘇錦、婁門、城北和桃花塢六個街道,51個社區居委會(村)。

平江區歷來是蘇州的經濟中心。近年來,平江區經濟保持了良好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增長36%、53%和55%。形成了以區域經濟為主體,服務業為支柱的具有平江特色的經濟結構。轄區內的商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地方和時代特徵,商業在古城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一百多年來,觀前地區始終是蘇州古城的商業中心。觀前街集中了黃天源、松鶴樓、得月樓等19家傳統特色名店和百年老店;薈萃了大洋百貨、金鷹國際等數十家大型商廈;形成了太監弄、碧鳳坊餐飲一條街;大成際藝品、玄妙觀集市、東中市五金、皮市街花木,華東電器城家電因各具特色而名揚全國。
平江區平江區
轄區內分布著中學10所,國小20所,博物館6處,控保建築58處,光裕書場、蘇荷天地等大型娛樂場所30多處。

區內交通便利,有31—2國道、滬寧、蘇嘉杭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車站及運河碼頭,東環路、北環路、人民路、干將路等主次幹道,構成了內外環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區內旅遊景點眾多,古典園林就有17處,其中拙政園、獅子林、耦園、藝圃、環秀山莊等5處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務院確定的平江歷史街區較為完整地保留著宋代《平江圖》描繪的蘇州古城“小橋流水”的古樸風貌。


自然地理

平江地形 平江區地勢西高東低,區內大部分為古城區。

平江水文

境內水網密布,四季分明,位於太湖下委水系之中,境內大小河道總共19條,全長45.73公里,為水系網路發達區。區內河道以古城區東、北方向的環城河為界分內外河道。

平江區平江區
環城河以內是市內河道,現存南北向主要河道3條,東西向河道2條,這些河流水位落差小,補給水量少,流速緩慢,流向自南向北,自西向東出境。

外城河上接蘇州市區西北面來自京杭運河之水,繞經齊門、平門、婁門、相門而過。至齊門溝通元和塘,至婁門入婁江,至相門後流入相門塘。環城河寬30——100米,底寬15——40米。枯水時水深25米左右,平均水深2.8米,流速通常在0.1米/秒以下,齊門、婁門、相門等處通向環城河的河口均設泵閘,調節進出水,控制水速,使污水得到沖刷。環城河外自西北向東南有十字洋河、元和塘官瀆港婁江相門塘四條大河。

平江氣候 平江區境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具有明顯海洋季風氣候特徵。區內年平均日照一般為1965——200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5%,年平均氣溫為15--17℃,平均無霜期為220——240天,年降水量平均為1000——1100毫米,降水日數122——133天。全年氣壓平均1016.1百帕。


行政區劃

平江區轄6個街道: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附 平江區政府網站資料:平江區轄觀前、平江路、蘇錦、婁門、城北和桃花塢六個街道,51個社區居委會(村)。總面積約2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27萬人,其中:觀前街道5萬人,面積2.7平方千米;平江路街道5萬人,面積2.5平方千米;婁門街道4.1萬人,面積5.3平方千米;蘇錦街道4.3萬人,面積2.8平方千米;城北街道1.1萬人,面積9.0平方千米;桃花塢街道7.2萬人,面積2.65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平江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平江區的名稱,取自蘇州舊稱“平江府”。“平江”之得名有兩說:一為平定江南之說,宋開寶四年(971),南唐去國號改為江南國,開寶七年宋諭吳越伐江南,八年(975)宋以吳越孫承佑為平江節度使,意在平定江南。一為地理之說,蘇州地勢低洼,城東婁江水勢平緩,地與江平,故稱平江。

平江區平江區

今平江區的行政建制,始於1955年。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劃蘇州為市。1951年10月18日,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城區建立東、南、西、北、中五個區人民政府。東區即今平江區之前身,轄區範圍小於今平江區區域。1955年10月1日起,蘇州市各區改名,東區改稱平江區、“平江區”名稱始於此。建國以來,由於建置多次變動,其境域變化大致可分五個時期:東區時期、四區時期、前三區時期、人民公社時期和後三區時期。1992年,郊區官瀆村、長亭兩村劃歸平江區;1996--1997年間,錢萬里橋居委會和挹秀新村先後劃歸平江區北塔街道;1998年2月18日,東港小區劃歸平江區婁門街道;1999年7月1日,蘇錦二村劃歸平江區北寺塔街道;2002年金閶區金門、桃塢兩個街道和虎丘區幸福、蘇站七個村劃歸平江,平江區轄區有所擴大。

2012年9月1日,蘇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撤銷蘇州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為姑蘇區的行政區域。

經濟發展

平江區平江區
平江區歷來是蘇州的經濟中心。近年來,平江區經濟保持了良好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區上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經濟增實力、建設出精品、管理創特色、文明上水平、黨建求實效”的目標,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下聯動,積極培植稅源,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了對部門和街道的考核獎勵機制,調動了方方面面發展區域經濟的積極性。加強了財稅分析指導,加大了協稅護稅力度。推出了“七項服務”制度,重點扶持了區域骨幹企業的發展。引導建立擔保公司,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的融資困難。廣泛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增強了區各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全區共有各類企業6600多家,五年累計淨增註冊資本約16億元。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1億元,區級財政收入2.9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6%、53%和55%。形成了以區域經濟為主體,服務業為支柱的具有平江特色的經濟結構。

平江轄區內的商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地方和時代特徵,商業在古城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一百多年來,觀前地區始終是蘇州古城的商業中心。改革開放後,轄區內的商業充滿了蓬勃生機。1999年一月至2002年八月,市政府對觀前地區進行了先後三期改造工程,給區內的商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機遇並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促使老商業街煥發青春,重振雄風,新商業街又在形成和發展。觀前地區以百業匯聚而名聞遐邇。除此之外,太監弄、碧鳳坊的飲食,大成坊、玄妙觀的集市,東中市的五金,皮市街的花木,華東電器城的家電,都因各具特色而名揚蘇城。轄區內街巷與臨頓路、干將路、景德路等新興商業街一起,共同構成了平江區域內縱橫交錯的繁華商業街市。

平江區平江區
平江區轄內的商業特點主要表現在“五多”,即老字號商店多、大商場多、特色商店多、新興行業多、商業網點多。最老的店號松鶴樓號稱“乾隆始創”迄今已逾兩百多年,一些著名商店如黃天源、觀正興、稻香村、采芝齋、葉受和、陸稿薦、乾泰祥等也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這些著名的百年老店大都有一段傳奇式的創業史,都因自己的名特產品而享譽商界。這些老字號商店,在現代化浪潮的推動下,紛紛擴建改建,帶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中外來客。

眾多的現代化大商場,是轄區內商業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人民商場、工業品商場(購物中心)、第一百貨商店、食品大樓、長發商場、豫園商城、大洋百貨、金鷹國際等數十家大型商場構成龐大的商場群落。這些現代化商場建築宏偉、裝璜精美、設施豪華、匯取中外百貨,集散各方精品,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雄踞古城。除此之外,恆孚金店、老鳳祥銀樓、土特產商店、古舊書店、文物商店、肯德基、必勝客比薩等商店都以其鮮明的特色在鱗次櫛比的店家中顯得卓爾不群。至2002年底,全區商業網點總數達萬個。


名勝古蹟

平江區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背景豐厚,旅遊資源充足,其中園林勝跡遍布,寺觀巍峨,寶塔雄峙,文博機構博大精深,在蘇獨占鰲頭,歷史上遷客騷人,聖賢名人,多有足跡所致,遊覽平江,美不勝收。

平江轄區自建城2500多年來,至今尚存婁門、平門古城牆殘垣,姑蘇城區八門,平江區雄據其四,南朝梁代所建北寺塔,登樓可鳥瞰蘇州全貌。在蘇州號稱三宮九觀二十四坊中,平江區內有天后宮遺址,九觀中有著名的玄妙觀,二十四坊中十一坊為古蹟,園林諸勝,清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游獅子林,題額賜匾,極盡游娛之樂。

平江區平江區
蘇州園林,遍布城市內外。平江區內諸園上可追溯至春秋,歷經漢唐、兩宋,興於元,盛於明清。區內大小園墅等82處,其藝術造詣之精,品位價值之高,為古今遊人所稱道。清代學者俞樾曾以“吳中名園拙政園”,“名園拙政冠三吳”之句讚譽拙政園。在號稱蘇州四大名園中,區內有拙政園獅子林,可謂半壁江山。在全市27個古典園林中,區內占有11處,所謂在“江南園林甲蘇州”,平江區內各大園墅,實乃這美譽中重心所在。蘇州園林薈萃,平江區內現存諸古典名園歷經元明清三代,造園藝術風格承前啟後,各有見長。尤以私家園林為代表,構思精到,手法嚴謹而灑脫。它移山水之勝於咫尺,融詩,畫,景於一體。大型園林開闊宏大,意境深遠。中小型園林精緻典雅,以微見大,以少勝多。

眾多園林建築,具有實用和觀賞並重功能。造型上講究藝術化,多樣性及多化性。造園主寄情於景,寓意於物。造園時依山,水,池,石,花,樹等構景要求的不同,意境之相異,巧於因循,講究對比,互相襯托,相映成趣。在造園的要素中(疊山,理水,建築,花木),建築乃園之精華,在園林中顯示了特有的藝術魅力蘇州古典園林,名第庭院皆植花木構景,以資品賞。樹木求古,奇,雅,花卉重色、香、姿並與山石,水面,堂構等相稱,巧妙結合,相映成趣。所植花樹,即富觀賞性,又寓芝利意。如以桂樹,玉蘭,牡丹,海棠配植,借諧音“玉堂富貴”。栽紫薇櫸樹而寄託科名順達。種石榴以望多子。萱草可以忘憂。松,梅,竹則表達人之品性高潔,及長壽康健。區內拙政園,獅子林,怡園,耦園多有名樹古樹,奇花異草,所植花樹超百令的有柏樹,瓜子黃楊,楓楊,紫薇,白皮松,榔榆,木瓜構骨,胡頹子,拓樹,白玉蘭,水臘,銀杏等13種百餘棵,其中樹齡最長的松柏370年,最高的水臘(小葉為真)高度為38米,其餘樹木有雪松,梧桐,泡桐,垂柳,香樟等5種;花木有桂花,山茶,含笑,月季,海棠,牡丹,杜鵑,瓊花等19種,旱木類構骨一種,草花類有荷花,菊花,蘭花,芭蕉等5種,藤蔓類3種。

拙政園位於婁門東北街178號,占地面積78畝,其中向遊人開放62畝,包括水面12.2畝,為全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全園有堂構40,匾額49,對聯34,門額磚刻18,書條石34,石刻4,橋15,石幢1,古樹名木13種27棵。拙政園東、中、西三園相連,各有章法,內亭台樓閣、假山池水、迴廊花牆、古樹名木,無一不精心設定,巧奪天工。其中園部分為全園精華,面積18.5畝,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頗富江南水鄉特色。

獅子林位於園林路23號,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之一,占地面積16.7畝,開放面積13.14畝,其中水面1.8畝。1982年3月25日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園共有堂構26處,匾額11,對聯11,磚刻23,屏刻3,石碑書條石71,銀杏、白皮松、檜柏、木瓜、紫藤等百年以上古樹名木5種13棵。園自開放至今,每年有?萬遊客光臨,接待了數以百計的中外名人。獅子林素有“假山王國”之譽。全園高牆圍抱,峻宇聳立,布局緊湊,假山群前有祠堂,後置住宅、西為花園,座落於園東南並蜿蜒池中,山勢迴旋盤曲,開峰奇離,忽明忽幽,上下多變,如入迷宮。

怡園位於人民路中段343號,共9畝(6270平方米),開放遊覽面積8畝余,其中水面積約59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30平方米,綠化面積約1690平方米。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即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園北臨彈子巷,南與尚書里顧宅隔巷相望,西與原春蔭義莊和顧氏祠堂毗連,是蘇州典型的花園、住宅,義莊和祠堂相結合的私人宅園。怡園博取蘇城眾園之精華,兼有宋、元、明、清之風格,布局精巧合理。園分東西兩部,以復廊相隔。廊壁漏窗溝通視線圖樣各異。園中採用空間劃分,對景、借景等建築藝術手法,使園景幽深曲折,層次起伏,參差多變,回味無窮。是蘇州園林的集大成者。

平江區平江區
耦園位於小新橋巷,三面臨水,占地12畝。1995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原為清雍正年間保寧太守陸錦始築,時園為今之東花園部分,初名“涉園”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意,又名小鬱林。全園占地約12畝,建築面積為4496平方米,中部系園主人住宅區,相鄰兩側各為東西花園,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而名。

東園位於相門和婁門之間,白塔東路向東到底。東瀕外城河,西臨倉街,南連耦園,北接動物園,三園相通互游。園占地270畝,其中水面積約3725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79平方米,綠化面積68502平方米。是解放後建造的第一座綜合性的新型公園。

蘇州一帶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即已有人類活動蹤跡,據對區內遺址,古墓的發掘考古和現存古塔橋樑、寺觀祠廟、第宅園林、公署會館古蹟查訪,區內從春秋戰國時期始到近現代的孕育發展中,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在眾多古蹟中,區內有中外聞名的古典園林,其中拙政園、獅子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古塔、記載歷史事件的碑刻、文人墨客所作園林題記、石刻勝跡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區內著名的蘇州博物館內,收藏有來自民間遍及吳郡各地的各種遺址、古墓文物,其中金屬、陶瓷、繪畫、書法拓印、玉石、雜器、織繡、古墨及各類文獻,縱貫古今,多角度地反映了吳地人民生息繁衍、繁榮發展的文明史。


交通概況

平江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部,東沿東環路西側與工業園區相連;南以相門塘、干將河與滄浪區為界;西以殷家盪西口、十字洋河、西護城河與金閶區為鄰;北與相城區為界。下轄觀前、平江路、蘇錦、婁門、城北和桃花塢六個街道。區內交通便利,有31—2國道、滬寧、蘇嘉杭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車站及運河碼頭,東環路、北環路、人民路、干將路等主次幹道,構成了內外環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滬寧高速公路

平江區平江區
滬寧高速公路於一九九六年建成通車,是江蘇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全長248.2km,包括鎮江支線約258km,行車速度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途經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市,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該公路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江蘇省蘇南和上海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

上海至南京高速公路江蘇段,簡稱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是我國“八五”跨“九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是江蘇省第一條高速公路。

該路東起上海,從崑山花橋進入江蘇,西止於南京馬群,連線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六個大中城市。

蘇嘉杭高速公路

蘇嘉杭高速公路是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幹線的重要路段,也是江蘇省“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嘉杭高速公路以滬寧高速公路為界分南北兩段,南段為蘇州至吳江段,北段為常熟至蘇州段,其中蘇州至吳江段已於2002年12月8日建成通車。常熟至蘇州段工程分兩期實施,以常熟互通為界,分為一二期工程。

蘇嘉高速公路全線建成後,與滬寧高速公路、滬杭高速公連成一個“A”字型的上海西翼經濟區高速公路網。

平江區平江區
2003年11月8日,上午10時30分,長36.107公里的蘇(州)嘉(興)杭(州)高速公路北段正式通車。至此,這條北起江蘇省常熟市,南到浙江省杭州市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

蘇州、杭州都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經濟重鎮,在兩座城市之間建造高速公路是人們長期以來的迫切願望。去年12月8日,從蘇州市區至杭州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南線建成通車。這條高速公路的北線則將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經濟城市常熟與蘇州用高速公路連線起來。常熟歷來是物流市場發達之地,但其境內過去一直沒有高速公路。

蘇嘉杭高速公路北段設有4個出入口,1個服務區,這個服務區擁有16萬平方米停車場和1個陽澄湖大閘蟹市場。整個北段總投資17.9億元。因其沿線為水網地區,故公路的48%是從水面上穿過的,建了62座橋樑,被稱為“水上高速公路”。

蘇嘉杭高速公路是江蘇與浙江高速公路網連線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土產特產

桃花塢木刻年畫 桃花塢木刻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鎮、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的木刻年畫,並稱為我國五大民間木刻年畫。

蘇 繡 蘇繡是蘇州的傳統工藝品,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繡工精細、針法活潑、圖案秀麗和色彩雅潔的藝術風格見長。蘇州繡藝品的繡稿,多出自畫家之手,藝人根據不同的畫稿,運用蘇繡針法、色彩進行藝術再創造,畫繡結合。

絲 綢 早在2000多年前,蘇州地區就有植桑、養蠶,以及繅絲、搗棉的生產活動。明清時代,蘇州的絲綢已經名揚海外,蘇緞與雲錦、杭羅被列為中國東南地區的三大名產。絲綢至今仍是蘇州重點發展的傳統產品。

蘇州市縣級行政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