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兒山古墓群

帽兒山古墓群

帽兒山古墓群是國務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主要是漢魏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政權夫余貴族與平民的墓地,也有少量漢代漢族人的墓地,對研究東北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興衰和當時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習俗以及與中原文化的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簡介

帽兒山古墓群帽兒山古墓群
帽兒山位於吉林市江灣大橋東南,西距松花江1.5公里,海拔270米,以其山形似一草帽而得名。該山海拔270米,相對高度70米。在其西側山坡上,有一大片古墓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被考古界稱之為帽兒山古墓群。

詳細情況

帽兒山古墓群是國務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範圍以帽兒山為中心,北起龍潭山南麓,南至南山南坡,東達南山、帽兒山、偏臉山的東坡,西止松花江邊,總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大約有古墓2000座。
帽兒山古墓群自北向南可將墓地分成龍潭山、西山、帽兒山和南山四個墓區。目前發掘的墓葬中。有土坑墓、土坑木棺墓、土坑木槨墓、土坑積石墓、土坑火葬墓和土坑石壙墓等多種類型。出土隨葬文物包括大量陶器、青銅器、鐵器、金銀器、玉石器、漆器、木器和絹帛、絲織物殘片。除墓葬外,在嘎呀河畔還發現了居住遺址,可分為南城子和鹿場兩大片。
自1985年至199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林市博物館、吉林市文物管理處的配合下,對帽兒山古墓群進行了初步挖掘,從出土的隨葬品看,有陶器類的盆、罐等;鐵器類的削刀、斧等;銅器類的鏡、腕飾等;金銀器類的金牌飾、銀指環等等。有些器物不僅不時代和民族特徵,而且造型精美,工藝精湛。
根據出土文物與史書互相印證,經過考古學家認真分析研究,確認帽兒山古墓群主要是漢魏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政權夫余貴族與平民的墓地,也有少量漢代漢族人的墓地。它對研究東北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興衰和當時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習俗以及與中原文化的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帽兒山古墓群的發現,對於確認夫余王國(西漢初一公元494年)的前期都城所在地就在今吉林市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帽兒山古墓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處於待開發階段,如能進行充分地整理髮掘和建設,帽兒山將成為一處重要的旅遊觀光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