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腦動脈病及動脈硬化伴皮質下梗死及白質腦病

病因本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現為腦白質血管病變、肌肉內小動脈病變,結合禿頭和腰痛,推測血管病變為炎症性。 2.CT、MRI顯示瀰漫性腦白質病變,基底核及大腦白質腔隙性梗死。 3.Nasu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約20歲發病,四肢疼痛及病理性骨折,30~40歲出現腦症狀。

基本信息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現為腦白質血管病變、肌肉內小動脈病變,結合禿頭和腰痛,推測血管病變為炎症性。禿頭的特點是整個頭部脫髮,類似放射性損傷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禿頭,後者的病變本質是細小動脈病變,與炎症機制有關。本病的骨骼系統退行性變,提示血管性因素導致缺血和早老性改變,如用一元論解釋腦、毛髮和骨骼病變,可能是血管性因素與先天性中胚葉發育異常所致。亦有認為是變態反應導致腦內動脈壞死性血管炎,CARASIL是否僅見於日本人及遺傳基因尚待研究。

臨床表現

1.腦病出現較早,多見於20~40歲,10~20歲即出現脫髮,在腦症狀前後出現腰痛。迄今報告病例包括可疑(possible)病例在內,共18個家系29例,全部為日本人,男性多見。如不包括可疑病例,男女比例為3.2:1,包括可疑病例則為1.6:1。18個家系中10個家系患者的雙親有近親結婚史,系譜分析分離比為0.27,基本上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約1/4發病吻合。首發症狀多為步行障礙及一側下肢無力,或以性格改變、記憶障礙和前庭神經症狀發病。半數病人神經症狀隱襲出現,呈慢性病程和階段性加重,另半數病人以卒中形式起病,但血壓正常。
2.腦病症狀與Binswanger病類似,主要表現為痴呆、錐體束征、錐體外系症狀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多以遺忘起病,逐漸出現記憶障礙、計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礙、性格改變和感情失控,後期表現為無言或無動、去腦強直發作,無失語、失認、失用和晝夜顛倒等。與CADASIL的表現不同,初期可出現性格改變,如易怒、不禮貌、情感易變、否認有病和固執等,抑鬱很少見;疾病晚期人格仍保存,能表達感情,漸出現對周圍事物不關心,缺乏自發性活動。所有的病人可見假性延髓麻痹,一側或兩側不對稱的錐體束征,半數以上病人肌張力增高,30%出現腦幹症狀如眼球運動障礙、眩暈和眼震,1/3出現運動障礙,約1/5出現輕度感覺障礙,個別有痙攣、上肢神經痛、下肢遠端肌萎縮和味覺障礙,對CARASIL的診斷並無特殊意義。
3.多數病例可有脫髮,較早(10~20歲)出現,分布於前額、頭頂,廣泛頭髮稀疏或禿頭,周身汗毛正常或輕度減少,可見皮膚角化、潰瘍、乾皮症和色素斑等。80%的病人有急性腰痛史,多因腰椎間盤突出,半數以上的病人腰椎退行性變,部分病例MRI可見椎間盤變性和馬尾受壓,有的病例可見脊髓蛛網膜粘連和可疑神經纖維瘤,胸腰椎移行處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易發生梗阻,提示腰痛絕非單一原因,可見駝背、變形性頸椎病等脊椎病變,齲齒很常見,可見雙肘部變形、項韌帶鈣化、硬齶高等症狀。
4.MRI檢查,T2WI可見大腦白質廣泛高信號,基底核、腦橋及大腦腳常可見小的散在高信號,而CADASIL點狀、斑狀高信號逐漸融合,部分病例雙親和兄弟無臨床症狀時,MRI檢查未見異常。DSA半數以上無異常,其餘病例可見小動脈管壁蛇行,部分病例的粗大動脈可見動脈硬化。SPECT檢查可見廣泛或以額葉為主的腦血流降低,無抗核抗體等。

檢查

1.腦脊液常規檢查和測定腦脊液、血清中ApoE多態性及Tau蛋白定量、β澱粉樣蛋白片段,有診斷與鑑別意義。
2.CT、MRI顯示瀰漫性腦白質病變,基底核及大腦白質腔隙性梗死。

診斷

1.40歲前出現症狀,臨床呈進行性(有時可短暫性停頓)智慧型低下、錐體束征、錐體外系症狀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影像學病變以瀰漫性皮質下白質為主。
2.早年(10~20歲)出現禿頭或廣泛頭髮稀疏。
3.急性反覆腰痛,伴變形性脊椎病或椎間盤突出。
4.血壓<140mm/90mmHg,未服過降壓藥。
5.無腎上腺白質營養不良等侵犯腦白質的疾病。
具備以上5項為確診(definite)病例;第2或第4項中一項不清,具備其他4項為可能(probable)病例,確診病例的同胞,且雙親近親結婚,有腦病表現或有第2、3兩項,為可疑(possible)病例。
以下幾項可作為診斷參考 ①雙親或祖父母近親結婚的遺傳背景;②卒中或階段性惡化進展方式;③CT/MRI顯示瀰漫性腦白質病變,基底核及大腦白質腔隙性梗死。

鑑別診斷

1.CARASIL與CADASIL均有認知障礙、精神症狀、神經系統體徵如假性延髓麻痹、步態不穩和錐體束征等,無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不伴高血壓病。
2.Binswanger病多在55~65歲發病,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死、澱粉樣血管病、抗磷脂抗體綜合徵、充血性心力衰竭、紅細胞增多症、黏液腺瘤、嚴重高脂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等,臨床症狀不同,缺少禿頭和腰痛等症狀。
3.Nasu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約20歲發病,四肢疼痛及病理性骨折,30~40歲出現腦症狀。病變以膠質增生為主,伴神經軸索營養不良。MRI顯示白質瀰漫性脫髓鞘,與CARASIL類似,Nasu病患者的骨X線平片可見多發性囊腫陰影,可以確診。
4.腎上腺白質營養不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小兒多見,成人起病變異型極少,也有禿頭,主要表現為痙攣性截癱。病理無血管病變,生化檢查血極長鏈脂肪酸增高。

治療

CARASIL無特異療法,有報告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治療可使卒中發作停止。一般在出現腦病症狀10年內死亡,隨醫療及護理條件改善和加強可存活10~20年。

預後

與腦白質的血管病變部位密切相關,同時痴呆的預後因病變部位、範圍不同也不一致,但總認知功能衰退的過程,呈不可逆的進程,進展速度不一。

預防

有明確遺傳背景者應進行基因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