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創辦於1958年,坐落在常州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占地1100餘畝,在冊學生1.2萬餘人,現有化學工程技術、製藥與生物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機械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材料工程技術、體育九個系。學院建立了100餘家緊密合作型校外企業,開創性地探索出以 “校內與校外結合、仿真與實操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小試與放大結合、車間與教室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服務與創收合一”這一“四結合、六合一”理念建設高職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之路,現有教學固定資產中,七分之一為教師自主設計、安裝、調試建成的實訓設備,部分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並在其他高校和企業得到推廣使用,這一探索與實踐獲得了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引領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建設的一個方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常州化工學校創建,1968年常州化工學校撤銷,1978年常州化工學校復校;

1958年常州化工學校創建,1959年常州化工學校更名為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學校;

1962年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學校更名為常州輕化工職業學校;

1964年常州輕化工職業學校更名為常州輕化工中等技術學校;

1966年常州輕化工中等技術學校(化工部分)改建為常州化工中等技術學校;

1966年常州市輕化工中等技術學校撤銷;

1966年常州輕化工中等技術學校(輕工機械部分)改建為常州輕工機械中等技術學校;

196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術學校停辦,197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術學校復校並更名為常州化工學校;

1994年常州市化工技校併入常州化工學校,1982年常州市化工技校創建。

基本內容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創辦於1958年,坐落於常州高等職業教育園區中心位置,學院占地1100餘畝,在冊學生一萬餘人。2006年,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江蘇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學院環境優美,教學、生活設施先進,是一所數位化、生態化、人文化、現代化的綠色校園。學院現有化學工程技術、套用化學技術、機械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自動化技術、材料工程技術八個系,其中部分專業為江蘇省示範專業。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創辦於1958年,坐落在常州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占地1100餘畝,在冊學生1.2萬餘人,現有化學工程技術、製藥與生物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機械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經濟管理、材料工程技術、體育九個系。2006年,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成為江蘇省示範性高職園區建設院校。

辦學五十多年來,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特色,致力於為現代製造業與服務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術套用性人才,被評為“全國化工行業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院全面啟動了“項目化”課程改革,開發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能力為目標、素質為特色、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項目化課程,建成多個江蘇省特色專業、全國化工職業技術教育示範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等。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總資產十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32.3萬平方米,擁有38個現代化實訓中心、200餘個高水平實驗實訓室及相配套的專業教室、多媒體、電化、網路、語音教室。圖書館藏書53萬冊,各類中外期刊925種,電子圖書180多萬冊,擁有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字期刊等電子圖書15.2T。建有千兆以太校園網、寬頻接入INTERNET網,學生公寓配備網路接口、電話等現代化生活設施,教學用計算機3200餘台,校園內實現一卡通,數位化校園已基本建成。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00餘名,專任教師4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3%,有教育部、江蘇省和全國行業高職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24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雙師型”比例達75%。學院每年選派教師赴德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培訓,聘請國外專家來校任教。 學院緊貼市場辦教育,在加強化工、建築、製藥、機械等傳統重點專業建設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新增了無損檢測技術、生物製藥技術等新專業,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學院建立了100餘家緊密合作型校外企業,開創性地探索出以 “校內與校外結合、仿真與實操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小試與放大結合、車間與教室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服務與創收合一”這一“四結合、六合一”理念建設高職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之路,現有教學固定資產中,七分之一為教師自主設計、安裝、調試建成的實訓設備,部分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並在其他高校和企業得到推廣使用,這一探索與實踐獲得了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引領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建設的一個方向。

學術資源

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有館藏紙質圖書60多萬冊、中文期刊1000餘種、報紙100餘種,本地鏡像數字電子資源約20T。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袁洪志

院長、黨委副書記:吳訪升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歐漢生

副院長:陳炳和 洪霄 潘玉琴

紀委書記:施福新

文化傳統

校訓:勵志、踐行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徽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徽

校徽: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徽(右圖):

釋義:由藍色中文字“工”與紅色字母C”構成,與校名中“工程”二字相合,表明學院以工科類專業為主,為現代製造業培養技術套用性人才。藍色部分又是字“Z”,“C”,構成“常州”,點明學院的辦學地點。

校標如破殼而出的小鳥,理想在這裡插上翅膀;它像一團火,智慧在這裡閃光,創新與突破在這裡實現;它像一個磁場,海納百川、包容並蓄、匯聚天下英才;它還像飛速前進的風火輪,與時俱進、爭創一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