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古鎮

師古鎮

師古鎮位於中國四川省什邡市西北部,距什邡市區12公里,距省會成都市65公里,省道彭什路,縣道永馬路縱橫交錯。師古鎮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平均氣溫15.9℃,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無霜日300天,日照時為121257個小時,平均海拔560米。屬國家級重點小集鎮。

基本信息

歷史回顧

師古鎮師古鎮

清朝初年“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中,因徐家場距東之什邡、西南之彭縣較遠,周圍之場鎮亦稀,當時入蜀移民便在這一代插地墾荒。入蜀的徐姓老人,在插地的沉犀水(洛水支流)河邊搭棚開店。因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出產豐富,移民逐漸增加,貨物交往增多,商業日趨繁榮。當初在離徐家么店子不遠,有一座白衣庵。以後,移民在此為崇祀桑梓大神,相繼約建廟宇,謂之十六廟。徐家場從徐姓老人搭棚開店,到相繼建立會館、增設店鋪,逐漸成為全縣較大集鎮,老百姓沿襲呼為徐家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此地以盛產菸葉富甲什邡,乃取其在雲華山和西山之麓、石亭江之西的地理位置,更名為雲西鎮。師古鎮於2006年4月17日由原雲西和民主兩鎮合併而成,因是農學家張師古(張師古,清代四川什邡人,尤精草書,著有農學專著《三農紀》,該書對農事的方方面麵條分縷析,見解獨到。此書被納入《中國農業遺產集》,張師古死後葬於什邡師古村。)的故鄉,故合鎮後取名“師古鎮”。

基本簡介

師古鎮師古鎮

師古鎮轄13個村,246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個居民小組。師古鎮共有總人口44038人,15305戶,有漢族、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城鎮人口4500人,外來經商及暫寄人口達5600餘人,師古鎮歷來是川西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貿雲集市場繁榮。

交通狀況:師古鎮交通條件尚可,省道什彭公路(什邡市——彭州市)由東向西橫穿鎮域,路面寬12米,為水泥路面。另有縣道永馬公路(永興鄉——馬井鎮)穿過鎮域,為瀝青路面,此外還有民金路(民主鎮——金羊村)、白雲路(紅牆村——白蠟村)、靈雲路(靈傑鄉——雲西鎮),現師古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但是鄉村公路等級較好,以瀝青和水泥為主。

能源通訊:①電力:現狀供電由位於城鎮徐家場邊緣的雲西220KV變電站和民主110變電站對各村供電。電源充足,各村及城鎮均設有1—2台變壓器,其現狀電力資源豐富。②師古鎮郵電通訊事業發達,已經形成程控電話、移動市話、行動電話、數據輿Interner網的信息傳遞系統,2007年,師古鎮電話交換機容量已達18000門,已安電話12000部,電話普及率達到80%(以人口計)。形成了暢通世界,覽游全球的信息網路。

自然地理

師古鎮師古鎮

地理位置及地貌:師古鎮地處人民渠上游,位於什邡市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560米,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211畝,其中農業人口44038人,勞動力26057人。轄13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屬平壩和丘陵相結合地區,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土壤以褐黑色土為主,肥力水平適中,水資源充分屬於自流灌區。

氣候特徵:師古鎮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夏季暴雨較多,秋季氣溫下降快且多連綿陰雨,冬季長而溫暖,少雨多陰。師古鎮年平均氣溫15.9℃,據多年氣溫資料分析,最高年平均氣溫18.1℃,最低年平均氣溫14℃,最熱月為七月,月平均氣溫27.1℃,最冷月為一月,月平均氣溫5℃,多年平均0℃以上活動積溫5750.6℃;年無霜期為300天;年平均降水量llOOmm,最多可達1420mm(1963年),最少為699.3mm(1965年),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蒸發量達1100.8mm,歷年平均氣壓947.3mmHg,年平均為風速1.5m/S,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004.49小時,全年太陽輻射平均為80.05千卡/cm2,常年風向為東北風,其次為北風,夏季多為南風,氣象災害主要為低溫、乾旱、洪澇、冰雹、霜凍,其中以洪澇災害為主。

水資源:師古鎮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紅岩渠、人民渠是師古鎮主要的灌溉渠系,鴨子河、斑鳩河貫穿師古鎮。

土地:師古鎮土地總面積為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982.7畝,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複種性廣,屬自流灌溉,是四川省重點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葉煙生產和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是什邡市袋裝食用菌、大田(棚)蘑菇、黃背木耳生產基地,中藥材生產基地。截止2007年7月31日,師古鎮土地按一級分類如下:耕地:面積為2665.5畝,占師古鎮的幅員面積55.5%。居住建築用地284.56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32.51%。公共建築用地53.91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5.21%,其中:行政管理用地6.10畝,占師古鎮面積的1.72%;商業金融用地18.12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5.11%;醫療衛生用地1.21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0.34%;文體科技用地13.58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3.83%;教育機構用地11.43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3.23%;集貿設施用地3.47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0.98%。生產建築用地57.98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6.36%;倉儲用地4.97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40%;對外交通用地16.62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4.69%;道路廣場用地62.25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7.57%:公用廠程設施用地4.85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37%:綠化用地38.9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10.89%其中:公共綠地32.25公頃,占師古鎮面積的8.01%:水域及其他用地322.62公頃:規劃範圍總用677.2公頃。土壤以褐黑色土為主。耕地土類共有3種:褐黑泥田、夾沙紫泥田、紫黃泥田。

植物資源:師古鎮總耕地面積為39211畝。耕地植被以栽培作物為主,林地面積208.6公頃,森林復蓋率21.8%,林地植被以杉樹和意揚為主,香樟、楊樹、銀杏次之。

經濟概況

師古鎮師古鎮

人口及土地資源:師古鎮共轄13個村,246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個居民小組。師古鎮共有總人口44038人,15305戶,其中農業人口40484人,勞動力26057人。總耕地面積39211畝,其中早地4018畝,水田35193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水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以水田為主,旱地為輔,糧食和經濟作物間種、複種指數較高的格局。

社會經濟狀況:2007年,師古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68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18.43萬元(含各類專項補助),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052元。師古鎮現有企業117家(包含個體企業),主要是化工、機械製造、藥業、造紙、酒類、建材、冶金、家庭用品等,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工業增加值64615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330萬元,建築業增加值1028萬元。

基礎設施

師古鎮師古鎮

己實現村村通水泥砼路。師古鎮農業機械程度較好,有各種農機具670餘台,電力及通訊設施較為完善,電話、有限電視村村通,電話入戶率90%,有限電視入戶率87%,農田基本建設通過節灌節水工程,農業綜合治理工程、溝渠三面光工程等得到進一步加強。基本實現早澇保收。經濟發展水平的分析評價2007年,師古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68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18.43萬元(含各類專項補助),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052元。師古鎮經濟以種養殖業及製造業和釀造業為主。

民眾生活水平:2007年,師古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52元,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每百戶擁有電視機100多台,洗衣機70餘台,電話80餘部(不包括行動電話),冰櫃30多台。總體上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用於穿、用和服務性消費上升,用於飲食方面比重下降,生活用品消費日趨城市化和現代化,在什邡市處於中上水平。

社會基礎設施現狀:

1、交通:師古鎮交能十分方便,80%的行政村都通水泥砼標美路,力爭2008年成為德陽市村村都通水泥路的鄉鎮之—。

2、郵電通訊設施:師古鎮郵電通訊事業發達,已經形成程控電話、移動市話、行動電話、數據輿Interner網的信息傳遞系統,2007年,師古鎮電話交換機容量已達18000門,已安電話12000部,電話普及率達到80%(以人口計)。形成了暢通世界,覽游全球的信息網路。

文教、衛生

師古鎮師古鎮

1、文化教育:師古鎮現有高完中學1所,國中學校所,國小6所,幼稚園1所,已經形成了——個完善的初等教育體系,國小入學率達到100%,國中入學率達到99%,歷年來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師古鎮廣播已復蓋各村,有線電視4000戶,入戶率達到87%。

2、衛生文化:師古鎮衛生系統是以原雲西中心醫院、原民主醫院為中心,以各村衛生站為鋪的初級:衛生保障體系,現有病床數500張,每百戶1張,衛生從業人員120人,其中醫院從業人員50人。計畫生育方面在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優生優育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的成績,師古鎮連續5年實現人口負增長。建設有高興社區文化室,各村有老年活動室,計畫生育中心。

3、農村能源及其綜合利用:師古鎮農村能源仍以焚燒秸桿、燃煤用電為主,近幾年來,大力推廣“一池三改”(—池:沼氣池,三改:飲水、廚房、廁所)項目,共建農村沼氣池3500口,農村能源利用狀況大大改變,農村能源建設得到綜合利用和開發,為節約能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起到了積極作用。

特色農產品

水稻

大蒜大蒜

水稻是師古鎮主要糧食作物,師古鎮種植面積達35000畝,分布全我真32個村,畝產達1100斤左右,優質

稻種植面積達99%,並採用無公害操作程式,使水稻品質達到綠色產品標準,每年的9月上旬收穫,總產量達到19250噸。

小麥

小麥是師古鎮小春主要作物,師古鎮種植面積11000畝,主要以洛陽、桐子園、新院等村為主,其種植遍及全鎮32個村,落實了小麥科技入戶,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畝產量達750斤左右,主要以綿陽35,小麥40等優良品種為主,其收穫的時間一般是在5月上旬。

食用菌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已成為一種新的市場需求,師古鎮2000年來種植的食用菌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師古鎮食用菌的種植主要分布在雷安、金葉、思安3個村,其種類主要是黃背木耳、稻田菇、大球蓋菇1700萬平方尺袋,師古鎮種植黃背木耳已達1200萬袋,5-8月上市,市場上的黃背木耳比較緊缺,價格較高,其它菇類種植的500萬平方尺袋均可上市。一般十月至第二年四月。

曬煙

鄉鎮企業鄉鎮企業

師古鎮特產曬煙歷史悠遠,其種植歷史已有500餘年歷史,師古鎮種植面積11000畝,主要以大泉、文武、

新泉等村為主,特別是大泉坑的優質曬菸,品質優良,銷中國各地。其種植及30個村,同時,師古鎮種植煙芯面積達1100畝,5月-6月上旬即可收穫,7月後即可上市,其產量可達450-500斤/畝,總產量達2000噸。

大蒜

大蒜是師古鎮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師古鎮種植面積達7000畝,主要以金葉、青龍、杜臨、平橋為主,種植品種為:成熟早,蒜收穫時期為4月下旬-5月上旬,其產量可達2450餘噸,老蒜收穫時期為5月上旬-6月上旬,其產量可達2500噸。

鮮黃梨

鮮黃梨是師古鎮種植中的一大產業。其種植面積有1500餘畝,主要分布在平橋、新院、共和、成林、果園等村,這樣呈金黃色,香甜解渴,2000年來投效市場,2008年為豐產年,總產量可達1500餘噸,8月上旬上市。鮮黃梨是韓國園藝研究所用新高X晚三吉育成。果實扁圓形,平均果重一般300-400克,果皮鮮黃色,果肉白色,果汁豐沛,果肉細嫩化渣,石細胞極少,果心小,清甜爽口,風味極佳,在國內國際市場價極高,一般成熟期在7月上旬比豐水梨早3-7天,它具有極耐貯運的特點,自然貯藏期達一個月以上,含糖量一般在14點左右,是一個優良的早熟梨品種。

鄉鎮企業介紹

師古鎮師古鎮

師古鎮現有企業117家,主要是化工、機械製造、藥業、造紙、酒類、建材、冶金、家庭用品、房地產、證券等,現有中外合資企業3家,省內外聯營企業近20家,集鎮建有專業市場9個,個體工商戶1020餘戶,從業人員10000餘人。

四川匯雍肥業有限公司:四川匯雍肥業有限公司,位於師古鎮紅牆村,固定資產達600萬元,擁有職工85人,2006年總產值833萬元,工業增加值120萬元,營業收入840萬元,實現利稅13萬元,主要產品:三元複合肥

四川清泉化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清泉化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清泉村,固定資產達1100萬元,擁有職工175人,2006年總產值1500萬元,工業增加值360萬元,營業收入1300萬元,實現利稅48萬元,主要是產品:普通矽酸鹽水泥

四川什邡清泉水泥有限公司:四川什邡清泉水泥有限公司,位於清泉村,固定資產達1800萬元,擁有職工140人,2006年總產值800萬元,工業增加值820萬元,營業收入860萬元,實現利稅30萬元,主要產品:普通矽酸鹽水泥

四川省什邡市新興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什邡市新興化工有限公司,位於新院村,固定資產達420萬元,擁有職工52人,2006年總產值2760萬元,工業增加值130萬元,營業收入2682萬元,實現利稅42萬元,主要產品:磷酸、磷酸鹽

四川新日鋼製品有限公司:四川新日鋼製品有限公司,位於清泉村,固定資產達3383萬元,擁有職工160人,2006總產值1493萬元,工業增加值569萬元,營業收入1493萬元,實現利稅-1160萬元,主要產品:不鏽鋼、碳素鋼複合管

四川省什邡龍翔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什邡龍翔化工有限公司,位於成林村,固定資產達211萬元,擁有職工72人,2006總產值4147萬元,工業增加值6712萬元,營業收入3987萬元,實現利稅483萬元,主要產品:工業硝酸鉀

四川什邡市華利紙業有限公司:四川什邡市華利紙業有限公司,位於紅牆村,固定資產達1700萬元,擁有職工154人,2006年總產值2100萬元,工業增加值169萬元,營業收入1732萬元,實現利稅100萬元,主要產品:瓦楞紙

什邡市百盛化工廠:什邡市百盛化工廠,位於新院村,固定資產達84萬元,擁有職工60人,2006年總產值2467萬元,工業增加值500萬元,營業收入2688萬元,實現利稅20萬元,主要產品:磷酸、磷酸鹽類產品

四川華清化工有限公司:四川華清化工有限公司,位於清泉村,固定資產達1900萬元,擁有職工190人,2006年總產值3800萬元,工業增加值800萬元,營業收入3200萬元,實現利稅57萬元,主要產品:飼料級磷酸氫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