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亞馬遜鸚鵡

帝王亞馬遜鸚鵡

帝王亞馬遜鸚鵡(Amazona imperiali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是一種綠紫色的鸚鵡。它們的亞馬遜鸚鵡屬中體型最大的,由於數量稀少、持續失去棲息地、被捕獵及當地受颶風吹襲,帝王亞馬遜鸚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它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二的保護。

基本信息

概述

帝王亞馬遜帝王亞馬遜
帝王亞馬遜是體型最大最壯碩的亞馬遜鸚鵡,也是最稀少的鸚鵡之一,更是最美麗鮮艷的亞馬遜之一,頭部、胸部延伸至腹部的鮮艷紫藍靛紅色非常美麗,頭部碩大,眼神炯炯有神有股高貴不凡的帝王之氣;他們也是多米尼加的國鳥,受到各保育團體與多米尼加政府的高度保護,國際間人為飼養數量極為稀少,復育、棲地保育、民眾教育在這些年也愈做愈好,使的帝王亞馬遜的生機再現,雖然野外數量依然非常稀少,但是所有的努力在這幾年已漸漸看到成果。

形態特徵

帝王亞馬遜鸚鵡 帝王亞馬遜鸚鵡

體長45cm。鳥體為綠色,羽毛外圍有著黑色的滾邊;頭部為紫褐色,靠近頸部的羽毛為藍綠色,外圍有著黑色的滾邊;耳部的覆羽為紅棕色,臉頰為紫棕色並帶有細窄的黑邊;喉嚨、胸部、下腹部都為紫色並帶有黑邊;尾巴的覆羽為橄欖綠,尖端帶有藍綠色;翅膀為綠色,邊緣的部份為紅色,底色為藍紫色帶些綠色,尖端帶有棕色;翅膀內側的覆羽為綠色,尖端帶有點藍色;尾巴中間的羽毛為紅棕色,尖端帶有點藍綠色,鳥喙為灰黑色,虹膜為灰褐色。

生態習性

帝王亞馬遜鸚鵡帝王亞馬遜鸚鵡

帝王亞馬遜鸚鵡通常都是單獨或是成對行動,偶爾會聚集10隻左右的群體,有時和紅頸亞馬遜鸚鵡(註:另外一種僅存於多米尼克的珍稀亞馬遜鸚鵡)一起聚集在棲息的樹木上,喜歡比較高的樹梢以躲避天敵,非常安靜、擅長用身體的保護色當作掩蔽,因此相當難以發現。個性小心謹慎,在每天晨昏會固定大聲鳴叫,如果被類似槍聲的聲音驚嚇,會發出短促的尖叫聲,然後會忽然停住不動,觀察後續的情況是否危急需要飛走。

帝王亞馬遜主要棲息于山區森林中,通成成對或一群一起活動,有時會和紅頸亞馬遜一起出現,他們通常主要棲息於高海拔的山區雨林內(600-1300m),地形的崎嶇艱難加上帝王害羞與機警所以非常難以接近觀察紀錄其生態,野外繁殖期通常在2月至6月間,但成對成鳥通常會整年占據與保護其巢穴,帝王亞馬遜的繁殖速度非常慢,通常美隔一年才繁殖一次,通常會有兩顆卵,但大多只會成功扶養一隻幼雛離巢,繁殖速度慢也是族群數量成長緩慢的主因之一,相當珍貴。

繁殖方式

卵生。在野外它們的繁殖期為3月到7月,人工繁殖的資料則因為數量過於稀少且難度相當高所以不詳。一次會產下1到2枚卵,通常不會全部孵化,它們並不會每年繁殖因此生育率偏低。孵化期間約28天,幼鳥羽毛長成約12周。

食性

帝王亞馬遜鸚鵡的主要食物為種子、漿果堅果棕櫚樹的果實、花朵、植物嫩芽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多米尼克,加勒比海的小安地列斯群島上。

種群現狀

帝王亞馬遜鸚鵡分布圖帝王亞馬遜鸚鵡分布圖

帝王亞馬遜是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國鳥與國家象徵,在多米尼加國旗上就有一隻帝王亞馬遜,可見該國政府如何重視與保護這個珍貴的鳥類,當地稱他們為Sisserou;帝王亞馬遜與紅頸亞馬遜、聖文森亞馬遜、聖露西亞亞馬遜一樣,都是生存與島型地區的種類,數量都非常非常稀少,所面臨的威脅也大都一樣,最主要的就是棲地破壞與颶風之類的天災,在70與80年代的幾個強烈暴風嚴重的摧毀的大部分帝王鸚鵡的巢穴與棲地,也有為數不少因而喪生,以至於族群數量嚴重衰退,尤以1979年的戴維颶風襲卷後,數量銳減至20-50隻,現今數量約上升為150-200隻左右。

棲息地小、巢穴短缺、伐木、農業發展、獵殺作為食物、捕捉活體販至國際市場都是影響他們生存的主因之一,但是獵殺與盜補在這幾年多米尼加政府的嚴厲法令下已獲得非常良好的控制,再加上幾個知名保育團體如RSCF(RareSpeciesConservatoryFoundation)與WPT(WorldParrotTrust)近年來與該國政府配合,教育民眾、規劃8400英畝的國家公園作為保護棲息地、監控棲地破壞的各種活動、嚴禁盜獵等,使得保育成果日見豐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