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狀鴉蔥

帚狀鴉蔥

帚狀鴉蔥,菊目菊科植物,生於荒漠礫石地、乾山坡、石質殘丘、戈壁和沙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帚狀鴉蔥帚狀鴉蔥

海拔:1600-30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Bull.Soc.Nat.Mosc42(2):158.1933]
中國植物志:80(1):017
亞族中文名:鴉蔥亞族
亞族拉丁名:SCORZONERINAEDum.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7—50厘米。根垂直直伸,直徑達9毫米。莖自中部以上分枝,分枝纖細或較粗,長或短,成帚狀,極少不分枝;全部莖枝被塵狀短柔毛或稀毛至無毛,莖基被纖維狀撕裂的殘鞘,極少殘鞘全緣,不裂。葉互生或植株含有對生的葉序,線形,長達16厘米,寬o.5—5毫米,向上的莖生葉漸短或全部莖生葉短小或極短小而幾成針刺狀或鱗片狀,基生葉的基部鞘狀擴大,半抱莖,莖生葉的基部擴大半抱莖或稍擴大而貼莖,全部葉頂端漸尖或長漸尖.有時外彎成鉤狀,兩面被白色短柔毛或脫毛、稀疏毛而至無毛。頭狀花序多數,單生莖枝頂端,形成疏鬆的聚傘圓錐狀花序,含多數(7一12枚)舌狀小花。總苞狹圓柱狀。直徑5—7毫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卵狀三角形,長1.5-4毫米,寬1—4毫米,中內層橢圓狀披針形、線狀長橢圓形或寬線形,長l一1.8厘米,寬2—3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或鈍,外面被白色塵狀短柔毛。舌狀小花黃色。瘦果圓柱狀,長達8毫米,初時淡黃色,成熟後黑綠色,無毛,有多數高起的縱肋,肋上有脊瘤狀突起或無。冠毛污白色,冠毛長1.3厘米,大部為羽毛狀,羽枝蛛絲毛狀,向頂端為鋸齒狀,在冠毛與瘦果連線處有蛛絲狀毛環。花果期5—8(10)月。

產地分布

分布陝西(靖遠、清澗)、寧夏(中寧、賀蘭山)、甘肅(玉門、古浪、蘭州、肅南、白銀)、青海(西寧、湟源、都蘭、祁連、柴達木、共和)、新疆(烏魯木齊、巴里坤、伊吾、吐魯番、託克遜、和靖、拜城、阿克蘇、且末、若羌)。生於荒漠礫石地、乾山坡、石質殘丘、戈壁和沙地。海拔1600—3000米。中亞、蒙古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蒙古杭愛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