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莆洛夫

簡介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1849-1936)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於梁贊。1875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1879年畢業於軍事醫學研究院,188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4年起在軍事醫學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職,領導過實驗醫學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工作。1901年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907年為正式院士。

背景

從1878年1890年,巴甫洛夫重點研究血液循環中神經作用的問題。當時,神經系統對於許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調節作用還沒有被人們清楚地認識。在極為惡劣的工作條件下,巴甫洛夫堅持研究。他發現了胰腺的分泌神經。不久,他又發現了溫血動物的心臟有一種特殊的營養性神經,這種神經只能控制心跳的強弱,而不影響心跳的快慢。科學界人士把這種神經就稱為“巴甫洛夫神經”。巴甫洛夫自此開闢了生理學的一個新分支--神經營養學。
從1890年開始,巴甫洛夫進入他研究工作的第二個時期--消化系統的研究。他發明了新的實驗方法,不錄用被麻醉的動物做急性實驗(每次實驗完了,動物也就死掉了)而最用健康的動物傲慢性實驗,從而能夠長期觀察動物的正常生理過程。他還創造了多種外科手術,把外科手術引向整個消化系統,徹底搞清了神經系統在調節整個消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理學家。
1924年任蘇聯科學院巴甫洛夫生理學研究所所長。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屬心臟生理、消化生理、高級神經活動生理3個領域。在高級神經活動生理領域的研究成果尤為豐碩。他證明了大腦和高級神經活動由無條件反射、條件反射雙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動”是大腦這一“物質肌肉”活動的產物,同樣需要消耗能量。他提出:人除第一信號系統即對外界直接影響的反應外,還有第二信號系統即引起人高級神經活動發生重大變化的語言;正是這第二信號系統學說揭示了人類特有的思維生理基礎。
他的科學貢獻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屬於三個領域,即心臟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級神經活動生理。他提出了兩個信號系統學說。他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對於醫學、心理學以至於哲學等方面都有影響。
巴甫洛夫從事生理學研究六十餘年,為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巴甫洛夫190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36年逝世,有《巴甫洛夫全集》6卷(蘇聯科學院出版)傳世。
主要著作有:《心臟的傳出神經》 (1883)、
主要消化腺機能講義》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動物高級神經活動(行為)客觀研究20年經驗:條件反射》 (1923)、
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 (1927)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