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條件反射說

經典的條件反射說

經典的條件反射說指美國和西方心理學家對И.П.巴甫洛夫關於條件反射形成的學說而言。為了和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說相區別,西方心理學家就把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形成的學說,稱為經典的條件作用說。

經典的條件反射說

正文

指美國和西方心理學家對И.П.巴甫洛夫關於條件反射形成的學說而言。為了和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操作條件作用說相區別,西方心理學家就把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形成的學說,稱為經典的條件作用說。
20世紀初期,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生理的過程中,觀察到被試動物──狗,不但在吃到食物,即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時會分泌唾液,而且在看到曾經吃過的食物的外形、聞到食物的氣味、甚至聽到盛過食物的器皿的響聲或飼養者的腳步聲時,也會分泌唾液。這種現象被稱為“心理分泌”現象,它引起了巴甫洛夫的極大的注意。巴甫洛夫創造了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研究高級神經活動的方法,並發現了條件反射形成的基本規律,提出了條件反射學說。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中,以狗作實驗對象的典型程式和過程是,首先呈現中性的、無關刺激(如燈光或鈴聲),同時或緊接著分別給予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或退縮反應的電擊等無條件刺激。 在一般情況下, 如此反覆進行若干次之後,僅僅燈光或鈴聲的出現就能引起唾液分泌反應或退縮反應了,也就是說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實驗條件下,為了形成條件反射,必須使用以形成條件反射之中性的、無關刺激物的作用與無條件刺激物的作用同時發生,或者更準確地說,必須使它稍早一些發生。如果鈴聲以足夠的次數與狗的餵食同時發生,它就會變成條件性食物刺激物,變成餵食的信號,而只要有鈴聲的時候,狗就分泌唾液。如果燈光以足夠的次數與給予狗腿上的傷害性刺激物同時發生,它就會開始引起舉腳的退縮動作。無條件刺激物能使在它的基礎上形成的條件反射加強起來, 所以就把這種手段叫做強化(reintorcement)。巴甫洛夫的實驗研究指出,條件反射不是天生的、種的反應,而是後天所獲得的一種個體反應,並且它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一定的刺激所發生的一定反應,所以稱它為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大腦皮層的機能,是在大腦皮層中形成了一種暫時神經聯繫。條件反射是一種信號活動,它可以使每一個個體更好地適應其生活條件,達到與周圍環境取得更加精確的平衡這樣一種可能。巴甫洛夫指出,“顯然,我們的一切培育、學習和訓練,一切可能的習慣都是很長系列的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系統地研究了條件反射形成的基本規律和各種抑制(內抑制和外抑制)產生的規律。並以條件反射作為方法研究了高級神經活動過程的擴散和集中、相互誘導等運動規律和大腦皮層機能的系統性等,提出了著名的條件反射學說。

經典的條件反射說經典的條件反射說
經典的條件反射說經典的條件反射說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對研究學習的心理學家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更大。 1919年,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J.B.沃森在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就採用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概念,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體系。 他從行為主義的立場出發, 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行為, 而行為的基本構成因素就是刺激和反應。 他把行為和反應分為遺傳的反應和習慣的反應。他採用了條件反射的概念來說明習慣反應,認為一切複雜的習慣行為都是通過條件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他把它叫做條件反應、交替反應,並且把條件反射形成的程式和過程總稱為條件作用,這就是沃森關於學習的條件作用說(Conditionning theory)。從此以後,特別是自巴甫洛夫於1927年發表了《條件反射》以後,條件反射的研究就在美國盛行起來,許多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都以條件反射的概念和方法來研究和說明行為的學習問題,把條件作用作為學習行為的基礎。1930年以後,美國的新行為主義理論開始形成,這些新的理論的核心也是所謂的“條件作用”論。應當指出,沃森等人只是把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看成是條件反射形成的程式和過程而已,而其條件作用說同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在基本理論觀點上是不同的。 例如,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是研究和探索高級神經活動的生理規律的,他不否認意識、心理,他認為人因有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而與動物存在著本質的差別;而沃森等人則根本否認意識,把它歸之於行為,他們僅僅注意肌肉和腺體的生理學而忽視大腦皮層的生理學,混淆人與動物的界限,抹煞其間的本質差別。所以,行為主義在條件作用的名稱下,實際上把巴甫洛夫學說變成了行為主義的一個變種。
斯金納把有機體的行為分為兩種類型:應答性(re-spondent)行為和操作性(operant)行為。他把條件作用也分為兩種類型:刺激型(S型)和反應型(R型)。前者適用於應答性行為,後者適用於操作性行為。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中,唾液分泌反應是由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應答性反應,這時刺激在前,反應在後,強化物是同刺激相結合的。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屬於R型,因為在他的實驗中,有機體的行為是一種沒有可覺察的刺激的反應,它作用於環境,而後才呈現食物的強化,這時反應在前,刺激在後,強化物是同反應相結合的。S型的條件作用是一個S—R的過程。 R型的條件作用則是一個R—S的過程。 據此, 美國心理學家E.R.希爾加德等人就把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稱為經典的條件作用說,而把斯金納的條件作用叫做操作的條件作用說或工具的(instrumental)條件作用說。
參考書目
 高覺敷主編:《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美〕杜·舒爾茨著, 沈得燦等譯:《現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