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福氏金剛鸚鵡

巴福氏金剛鸚鵡

巴福氏金剛鸚鵡是體型最大的金剛鸚鵡之一,但也是最瀕臨絕種的金剛鸚鵡之一,體型與綠翅金剛(紅金剛)或藍紫金剛相去不遠,頭部與嘴喙相當大,叫聲也非常的響亮大聲,依地域性有兩種亞種,巴福氏與軍艦金剛的外表相當類似,不仔細與其比較與對照難以看出其中之差異,他們的個性相似於藍紫金剛與綠翅金剛,生性友善且溫和,國際間價格高昂,野外數量則岌岌可危,非常稀少。

基本信息

整體概述

巴福氏金剛鸚鵡是體型最大的金剛鸚鵡之一,但也是最瀕臨絕種的金剛鸚鵡之一,體型與綠翅金剛(紅金剛)或藍紫金剛相去不遠,頭部與嘴喙相當大,叫聲也非常的響亮大聲,依地域性有兩種亞種,巴福氏與軍艦金剛的外表相當類似,不仔細與其比較與對照難以看出其中之差異,他們的個性相似於藍紫金剛與綠翅金剛,生性友善且溫和,國際間價格高昂,野外數量則岌岌可危,非常稀少。
端看巴福氏金剛的外型或照片的確與軍艦金剛非常相似,但是有些差異是可以注意而辨識的,巴福氏金剛的頭部、嘴及體型明顯的較大,巴福氏金剛的綠色羽毛比軍艦金剛較帶點黃色,頭部紅羽更為鮮紅,藍色羽毛較藍或呈靛藍/青色,軍艦金剛的頸背則有明顯的一搓淡藍色,且嘴部為全黑(巴福氏的上喙前緣常呈淡灰白色);巴福氏金剛在野地鮮少獨自活動,大都被發現成對或成一小群一起活動與覓食,但很少發現與其它種類金剛鸚鵡一起活動或群聚,他們最愛棲息於潮濕的低地森林裡,常出現於海拔600-1000m之落葉性林地、山區雨林與開闊林地中活動,喜愛在樹冠層覓食,在野外中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水果、堅果等等,繁殖期約於每年12月至4月間,會因地域性而有些不同;巴福氏金剛在野地的族群非常的稀少且珍貴,因為棲息地破壞、寵物鳥交易與獵捕等問題使得野外數量下降至瀕危的地步,國際間買賣與出口進口都得經過政府許可與證明。

地理分布

宏都拉斯東部到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西部與厄瓜多西部地區。

飼養摘要

人工飼養與繁殖數量相當稀少的巴福氏金剛是珍貴且迷人的鳥類,其友善好奇的個性與藍紫金剛和綠翅金剛相當類似,許多籠養鳥對人相當友善親和(但也有些成鳥/繁殖鳥相當不怕人與具攻擊性),巨大的體型也展露其壯觀且美麗的的風采,巴福氏金剛不若其它大型金剛般吵鬧,但嗓門剛一樣是金剛鸚鵡里屬一屬二的響亮,國際間的人工養殖鳥多圈養於寬敞且堅固的鳥舍,咬合力驚人,需時常提供樹枝供其咬嚼,飲食方面大型金剛鸚鵡都需要能量較高的食物,所以堅果類與大型金剛鸚鵡類專用的高脂高蛋白的鳥餅乾也是很好的選擇,水果、蔬菜與綜合種子/穀物也是不可少的,同於其它大型金剛鸚鵡,巴福氏金剛在良好照顧下其生命力通常強韌且健壯。

繁 殖

在國際間雖繁殖成果不多,而比照其它大型金剛鸚鵡,巴福氏金剛的繁殖難度較高,但是親鳥的育雛能力與責任感不錯,通常能妥善照顧雛鳥,多於春天始進入繁殖季節,繁殖期必須提供親鳥比平常熱量與蛋白質更多更高的高能量食物,提供堅固的巢箱與籠舍,母鳥1次約生下2-4顆卵,孵化期約為26天左右,幼鳥孵出後不宜太早移出手養,很稚齡巴福氏金剛的幼鳥並不容易餵養,需提供高熱量與高蛋白質的大型鸚鵡專用幼鳥配方餵食,所以至少讓親鳥餵食數周比較理想,在孵蛋或育雛期間如要查看巢箱宜在親鳥不在巢內時。

習性

巴福氏金剛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很少超過12到18隻鳥一起行動,他們的個性比較獨立,通常不像其它大型金剛那樣喜歡社交活動,也從來沒有和其它金剛一起活動的紀錄。喜歡站在樹梢並且利用自己的羽色作為掩護,但是還是可以從他們剩下滿地的食物殘渣以及粗嘎刺耳的巨大叫聲發現他們。他們個性內向,只有在覓食的時候稍為可以接近,喜歡潮濕的森林低地、季節性乾燥的地區,很少在比較高的地方活動。

整體特徵

85公分(33.5吋)。鳥體大部份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片紅色的羽毛,臉部的裸皮為淺紅色,臉頰兩側的裸皮上面有幾條黑色橫的條紋狀羽毛,當興奮的時候裸皮部份會變成粉紅色,鳥喙下方的下巴部份為黑棕色,公鳥的頭部後方會有亮麗的藍色分布,背部後方以及靠進臀部的尾部覆羽為淺藍色,主要覆羽為藍色,尾巴上方為淺紅棕色而尖端帶有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尖端的部分顏色比較淺,虹膜淺黃色

食性

主要以堅果種子漿果水果以及樹上的嫩芽為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