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翅金剛

綠翅金剛

綠翅金剛(Green Green Macaw)、紅藍金剛(Red

dd

中 文 名: 綠翅金剛
俗名別名: 紅綠金剛
英 文 名: Green-winged macaw、Red and Green Macaw
拉丁學名: Ara chloroptera
品種 目前並沒有已知亞種
地理分布 巴拿馬東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千里達、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以及阿根廷的北方都有他們的族群。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一胎會產下1到3枚卵,通常是2枚,孵化期間為26到28天,雛鳥羽毛長成大約90到100天,在幼鳥離巢後,還會和親鳥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食性 主要以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水果,芒果、堅果、各種棕櫚樹的果實、種子、漿果、花朵、樹上的綠色嫩芽以及寄生植物、昆蟲以及幼蟲等為食。

綠翅金剛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鳥體為鮮艷的紅色,臉部有著白色的裸皮,裸皮帶有橫向紅色的細條狀羽毛,公鳥有時候在頭部後面會帶有些有綠邊的羽毛。翅膀中間的覆羽、中間內部和靠近翅膀的背部羽毛為綠色,外側的主要飛行羽以及主要覆羽為藍色;背部、臀部以及尾巴內側上方的覆羽為藍色;尾巴上的羽毛為紅色,尖端帶有點藍色,上鳥喙為臘白色,下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淺黃色。
綠翅金剛(Green-winged Macaw)的外型和緋紅金剛有些類似,乍看之下很多人會將其混淆,不同的是綠翅金剛的翅膀部分帶有為藍綠色,而緋紅金剛則帶有鮮艷的黃色。綠翅金剛的體型僅次於藍紫金剛,為第二大的鸚鵡。在原生地到熱帶雨林從海拔1500到4700英呎的地方,綠翅金剛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紅綠金剛(Red and Green Macaw)、紫紅金剛(Maroon Macaw)、紅藍金剛(Red and Blue Macaw)等。雖然綠翅金剛並沒有名列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護類,中南美洲大部分的國家也可以發現他們的蹤跡,但是這些中南美洲的國家很多原始的熱帶雨林都被破壞殆盡,濫墾濫伐、人類捕捉至寵物市場牟利、當地人獵殺他們食用、部落民族為了收集他們的羽毛也會捕捉他們,因此他們在巴拿馬的族群已經漸漸消失當中,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很不樂觀。
綠翅金剛的繁殖季節在11月到隔年的5月初,通常在枯死的棕櫚樹洞中築巢,有時候也會在很深的石灰岩峭壁裂口中築巢,他們並不會每年都生育因此繁殖率非常低。掠食者的捕捉、泛濫的洪水、疾病肆虐、以及人類的濫捕等因素也讓原本就過低的生育率雪上加霜。一胎會產下1到3枚卵,通常是2枚,孵化期間為26到28天,雛鳥羽毛長成大約90到100天,在幼鳥離巢後,還會和親鳥共同生活一段時間。綠翅金剛個性溫和友善、活潑頑皮,在世界各地都是相當普遍而受歡迎的寵物鳥,但是他們和其他大型金剛一樣,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鳥喙的破壞力也非常強大,叫聲粗嘎刺耳,因此都市的密集住宅區和公寓並不適合飼養此種大型金剛。
體形尺寸 90cm

習性 綠翅金剛主要棲息在熱帶的森林中到海拔450米的地方,偶爾也會在海拔1400米的地方看見他們,他們通常成對或是以家族為小群體活動,數量在6到12隻左右,有時候在進食的樹木附近和泥土河岸會聚集高達上百隻龐大的群體。在地面覓食以及前往泥土區的時候會和緋紅金剛以及藍黃金剛一起行動,他們生性非常謹慎,會等待附近完全沒有獵食者的時候才進食,通常在森林中才會聽見他們的叫聲。除非看見地面上的食物殘渣,否則他們靜靜的棲息在枝葉茂密的樹上則很難被察覺。喜歡棲息在比較高的樹枝上以躲避天敵(蛇、猿猴類、肉食性鳥類、貓科動物等)。個性害羞而內向,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會大叫並且飛走。叫聲宏亮刺耳,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