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學名:Ara glaucogularis)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面部無羽毛,布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尾極長,屬大型攀禽。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藍喉金剛鸚鵡乍看之下與黃藍金剛鸚鵡相似,藍色羽毛部份較呈靛綠色,體型要小一些,但是數量少的多,有著好奇愛玩耍易近人的個性,野外的藍喉金剛鸚鵡已瀕臨絕種。

基本信息

簡介

藍喉金剛鸚鵡
拉丁文名稱:Ara glaucogularis
英文名稱:Blue-throated macaw

藍喉金剛鸚鵡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乍看之下與藍黃金剛鸚鵡相似,藍色羽毛部份較呈靛綠色,體型則是小一些,但是數量少的多,但與藍黃金剛鸚鵡一樣有著好奇、愛玩耍易近人的個性,野外的藍喉金剛鸚鵡已瀕臨絕種。
體長:約85cm(33吋)
分布:北亞馬遜盆地至波利維亞東南方,在阿根廷北部也有其蹤跡。

生活習性

藍喉金剛鸚鵡的主要羽色較呈青綠色,與藍黃金剛的藍色羽毛不同,它與其它大型金剛鸚鵡比較起來較為安靜,不會隨意尖叫,野外的數量早已岌岌可危,估計約只有300隻左右,而除了盜捕作為寵物鳥走私、棲息地破壞外,與其它金剛鸚鵡爭巢穴的巢穴不足問題也是一大原因,生活於潮濕的雨林低地,由於野外數量極少,籠養繁殖便成為保育這些珍貴種類的重要工作,常與藍黃金剛群集覓食,多為成對或一小群活動,築巢於枯死的棕櫚樹洞內,還好人工繁殖困難度並不太大,喜愛洗澡,提供它們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蔬果、穀類、種子、核果等等,野外繁殖期約在8月至10月間;人工飼養的藍喉金剛在鳥舍中十分活潑,對新飼主很快能適應,繁殖期外可與其它大型金剛鸚鵡飼養在一起,喜愛洗澡,啃咬力強,牠們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鸚鵡, 是非常珍貴稀有的鸚鵡。

繁殖

藍喉金剛鸚鵡的繁殖並不十分常見,因為有許多仍是來自野外盜捕的野生鳥,單對的繁殖較成群繁殖來的好,需提供大的籠舍,約於2月間開始繁殖,繁殖期間有攻擊性,飼主觀察巢箱的動作不宜太過頻繁,一次約產2-4顆卵,孵化期26天,羽毛長成3個月, 一年可有2-3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