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恰

巴恰,男,藏族,西藏那曲人,中共黨員,國小文化程度,1948年1月出生,西藏自治區交通廳公路管理局青藏公路管理分局安多公路段黨支部原書記、原副段長。

個人簡介

西藏和平解放後,巴恰於1962年參加了青藏公路建設,成了一名養路工人,並來到了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頂109道班安家落戶,以路為伴,開始了養路生涯。唐古拉山頂自然環境惡劣、工作條件艱苦。這裡海拔5231米,氣候異常,長冬無夏,高寒缺氧,堅冰積雪終年不化。在如此艱苦惡劣的地方,他堅守工作崗位,歷任道班班長、副工區長、工區長,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全班同志一道抗嚴寒、鬥風雪,長年戰鬥在青藏線上。

人物事跡

1981年9月的一天,一輛運輸車不慎滑下公路,巴恰看到後立即組織人力幫助拖車。前面車拖,側面人拉,因路滑坡陡汽車掛鈎猛然崩斷,鋼絲繩飛過來打在巴恰同志的額頭和手臂上,他昏倒在地,鮮血染紅了大半邊身子。1985年冬,連續十幾天的暴風雪襲擊了唐古拉山地區,公路和道班房被淹沒在茫茫大雪之中。大雪就是命令,巴恰同志一馬當先,帶領全班職工冒著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首先把被風雪阻困的司機、旅客接到道班,然後立即帶著同志們踏著沒膝深的厚雪趕到山頂奮力剷除積雪,引導車輛向山下移動。在緊張搶險的半個月裡,他每天工作近15個小時,餓了用雪拌糌粑吃幾口。在深夜的風雪中他堅守在積雪最深的山坳口。舉著小紅旗為推土機引路,指揮推雪、拖車,手和腳凍腫了他也不管,鼻子流血、嘴巴裂口他全然不顧,心中只有清除積雪、保證通車一個念頭。巴恰以他熾熱的心溫暖著過往的人們。
在這場特大雪災中,巴恰帶領全班同志不但保證了公路的暢通,還積極搶救災區的牧民。安多縣扎沙鄉、措龍鄉的一些牧民被大雪圍困,29位老人和孩子被困在近1米深的積雪中,食物和衣服被雪埋沒,情況非常危急。巴恰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組織大家分成三個小組趕到那裡,把老人、孩子接到了工區。工人們騰出住房,拿出毛毯、皮大衣為他們取暖並安排食宿,直到安多縣的救災隊趕到,災民們才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工人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