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台黃廟

巴倫台黃廟

黃廟建立在巴倫台鎮東南,原巴倫台所在地的一條山溝中,廟宇依山就勢築就,金碧輝煌,雄偉壯觀。黃廟建於1888年,是蒙古土爾扈特部從事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為新疆喇嘛教四大廟宇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

黃廟建成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但醞釀及選擇廟址則早在清鹹豐十年(1860年)前後即開始。老巴倫台溝山環水繞,榆樹成陰,環境幽靜,景色宜人,特別是溝西面的山上,有一塊巨石懸在山腰,好像一尊雄獅雄踞在那裡翹首張望太陽升起的地方,象徵著吉祥。
光緒三十年(1887年),土爾扈特汗王布彥綽克圖主持修建黃廟,次年落成,光緒皇帝賜名“永安寺”。同年,黃廟下設且勒、迦特潑和曼巴三個學部。

構成

黃廟本身由黃廟、卻熱、居都外、曼巴等四個建築物群組成,主體建築為黃廟。寺廟群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占地長2.5公里,寬600米。黃廟正殿矗立一尊麥德爾佛,高2.7米以上,是當年從青海省塔爾寺運來的,故俗稱“青海佛”。右側是藏金洲,左側為宗庫,佛像今已不存,只殘存佛座。廟內還繪製有13幅宗教人物壁書,他們是布仁巴克西、貢布、共古熱、共尕、茶汗阿吾、卻傑、代金巴吾、推木那木鈄、巴音鄰木思熱、加木思仁、哈木、道爾吉基格基特、宗庫等。書面雖已剝落,仍依稀可見其真跡。東距黃廟五百米,建有卻金庫熱,大殿有16根雕花大柱,正中的四根雕有四條蛟龍,栩栩如生。據說這些座廟的主神卻金,保護彌勒佛有功,故立此廟紀念他。
黃廟群的15個廟是:黃廟,四方四正,宏偉壯觀,廟內主要供奉一尊2.7米高的麥德爾佛(即彌勒佛),四壁皆為護法神書像。每逢節日,喇嘛和信徒們紛紛前來進香、禮拜。黃廟又是哲理學院,教授佛教哲學、天文、歷算等課程。居都外廟,是密宗學院,重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是滿金(剛入廟的小喇嘛)學習佛法(即密宗)的地方;曼巴廟,是醫學院,重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是訓練醫藥人才的地方。新疆喇嘛教的經文、密宗和醫藥人材都來自以上三個寺廟。卻拉廟,是喇嘛們講論佛經的埸所,重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卻進廟,只有一個喇嘛;蓋乾拉吾龍廟,是宮明活佛私廟,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喬克窮都宮廟,也是護法神廟,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諾顏拉吾龍廟,包括兩個小廟,分別是生欽活佛和滿汗王做佛侖、扎布蘇爾、鈄米訥爾、堆尼爾六個旗的小廟,分別是這些旗的喇嘛和教徒們前來禮拜、進香時的臨時住所,均建於民國四年(1915年)。
在黃廟寺群中,以居都外(迦特潑)、卻拉(卻熱)、曼巴三廟最為著名。在巴倫台黃廟未修建前,迦特潑、曼巴二廟已早設在蒙古包中,在宮明活佛第八世由拉卜楞寺邀阿克托克儉喇嘛來和靜後,又在蒙古包中設卻拉廟,同時由全民眾捐款修建巴倫台黃廟,然後再將迦特潑、曼巴、卻拉廟移於黃廟中。

佛器

1959年,黃廟有大小銅佛2990尊,銀製法器1329件,甘鈴22對,銅器7.2萬件,地毯740條,綢緞68條,另有金條、珠寶、玉器若干。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黃廟遭到嚴重破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政府為黃廟宗教人士落實政策,國家投資修善黃廟,逐漸恢復宗教活動,至今黃廟仍為巴州喇嘛教活動的中心。黃廟是土木磚石結構,在保留清朝建築風格的同時,又突出了西藏黃教工藝,美術、雕刻等特色。

主持

1984年進行維修。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佛教協會會長九世宮明.姜巴曲日木活佛駐錫寺廟,主持佛事活動。第十世宮明活佛也已在黃廟坐床,是將來黃廟佛事活動的主持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