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市鎮

嵩市鎮

嵩市鎮位於撫州市資溪縣中西部,東靠高阜鎮,南鄰石峽鄉,西與高田鄉接壤,北界金谿縣黃通鄉,316國道與在建的鷹瑞高速、金光高速穿境而過。轄區面積120平方公里,集鎮轄區面積約3.8平方公里,轄管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自然村71個,耕地面積7902畝,山林面積168448畝,森林覆蓋率92%以上。屬全省200個重點建設鎮之一,也是資溪縣重點建設鄉鎮,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已有2個村通了水泥柏油公路。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嵩市鎮位於江西省撫順市資溪縣中西部,地處316國道沿線。轄區面積120平方公里,集鎮轄區面積約3.8平方公里,轄管9個行政
嵩市鎮嵩市鎮
村、1個居委會。自然村71個,耕地面積7902畝,山林面積168448畝,森林覆蓋率92%以上。屬全省200個重點建設鎮之一,也是資溪縣重點建設鄉鎮,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已有2個村通了水泥柏油公路。嵩市鎮毗鄰經濟沿海發達地區。位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內輻射的前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嵩市鎮藉助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已形成木竹精深加工、特色種養業、旅遊開發等支柱產業,促進了嵩市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績。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為2都、3都、4都之一部。民國時期為嵩市鄉。解放初期屬二區。1956年撤區並鄉,分為嵩市、潮水兩鄉。1958年為嵩市人民公社。 1962年分為嵩市、潮水、黃坊3個公社(1965年黃坊公社併入許坊公社)。1968年,嵩市、潮水2個公社合併為嵩市公社。1984年改為嵩市鄉。1985年成立嵩市鎮,轄10個村委會。2002年嵩市鎮四化居委會成立。2003年胡關村與坳上村合併為胡關村委會。

自然資源

嵩市鎮楊梅園
積極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其中全鎮楊梅種植200畝、板票林400畝、柑桔1300畝、生薑100畝,巴西蘑菇6000平方米、鰻魚養殖200餘畝;2006年實現全鎮毛竹林墾撫面積18000多畝,產毛竹80萬根,產木材400方;2006年糧食總產626.21萬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2800萬元。

嵩市鎮除木竹資源非常豐富外,還被證實有豐富的瓷土礦和鐵礦資源,開發潛力很大,作為嵩市鎮招商重點開發項目。瓷土礦藏地點在高陂、杜蘭兩村,鐵礦資源分布在胡關坳上村。

全鎮範圍有多種參天珍貴古木樹種,人為保護完好。“紅豆杉”一棵直徑約60公分,在彭山何沅山村口路邊;“羅漢松”三棵,直徑均在60公分以上,在撫地二棵,法水一棵;“銀杏”樹五棵,直徑均在70公分,在胡關村;古“樟木”二棵,直徑均在一米以上,在法水村、撫地村各一棵;“沙南樹”(俗名)一棵,直徑在70公分以上,長於撫地盧家村邊,縣林業局考察,被列為保護樹種。

特色產業

工業:充分利用嵩市鎮資源優勢,重點落實在木竹精深加工,鰻魚養殖,物流和小水電開發項目上。全鎮有重點木竹加工企業2家,養鰻廠1家,汽車運輸公司1個,各類企業職工400多人,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600餘萬元,招商引資實際進資1500多萬元,工業生產發展態勢良好,規模空前。

生態旅遊業:以法水溫泉度假村為龍頭,帶動高陂三口村李覯故居和出雲峰風景區開發建設。中國虎野化放歸項目落實後,旅遊業成為嵩市鎮的新興主導產業。法水溫泉度假村共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年接待來客上萬人,每年實現收入300多萬元。

經濟發展

八十年代,全鎮農民基本上以農業為主,處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生活狀態,富業少、收入低,精神 生活更是空白,家電寥寥無幾,免強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尤其是90年後,湧現出一批外出做麵包的麵包大軍和打工潮,轉移了勞動力和致富渠道,吸收了大量省外資金,既富裕了一大批民眾,又帶動了本地經濟快速發展,加之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陸續出台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勤勞智慧的嵩市人經濟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跨越式發展,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00元,彩電、機車、電話等進入千家萬戶,住房、旅遊成為農民新的消費熱點,60%的居民用上了自來水,70%的鄉村公路實現了水泥路面。推進了文明建設。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87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226萬元,同比增長8%,引進市外資金870萬元,完成任務的174%,新增企業6家,尤其是有2家進入了高阜工業園區,在市、縣都是有較大影響。農民人均收入達2482元。

2009年,全鎮財政收入實現1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

基礎建設

嵩市鎮鄉鎮校園
建有水電站3座,裝機總產量300千瓦,全鎮都用上了電,有線電視在高陂村、法水村、杜蘭村、彭山村、撫地村、三沅村開設,電話網路覆蓋全鎮;全鎮60%以上人口用上了自來水。

文化教育:文教衛生各項社會事業有較大的發展。2006年,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320人,教職工26人,有完小6所,初國小教學點4個,在校學生624人,教職工56人,中國小普及率達99.3%,全鎮9個村有5個村建起了新的教學大樓,嵩市中學與嵩市中心國小新建了的高標準的教學大樓,鎮中國小開設了英語課堂和電腦微機課,2001年建有新的醫技大樓,病床6個,有醫務人員12人,村醫療站10個; 2004年建起了鎮計生財稅大樓和派出所、交警大隊辦公樓,鎮內有國稅分局、地稅分局、供電所、農村信用社、林業工作站、糧管所、郵電所、郵電儲蓄所、電信所、工商所等有關機構。

郵電交通:鎮內有郵電辦公樓一幢三層,職工5人,2005年開通郵政儲蓄業務,郵政電信業務覆蓋全鎮,程控電話逾千部。全鎮鄉村公路7條總里程約45公里,村級水泥硬質路面在彭山、撫地、杜蘭、三源、胡關村開通,法水村開通了柏油瀝青公路。

人文歷史

李覯,字泰伯,號吁江先生,北宋傑出的思想家,生於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於嘉祜四年(1069年),終年51歲。皇裕元年範文正(仲淹)與余襄公(靖)拔見天子,授將士郎,試太學助教。嘉祜三年,召入太學說書,後以通州海門縣主管幹太學。李覯一生著書頗豐,其文閃耀的光輝思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後人對他評價很高。李覯故居位於嵩市鎮三口村,處武夷山脈西麓,南鄰撫州市南城縣麻菇山風景旅遊區,東連資溪縣馬頭山國家級原始森林保護區。距316中國道不到一公里,離鎮所在地1.5公里。

三口村裡有一幢規模較大的李氏宗祠,鵝卵石路將它與李覯家廟連成一體。現存的文物有儒林書院一棟,進士旗桿石70塊,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理室開宗”鎦金大匾一塊,功德碑一塊。村中現存有九百年前用鵝卵石鋪設的“八卦圖形”,獨特的居民古建築和宋代鐵環大門。該處已被文博所界定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風景名勝

嵩市鎮發水溫泉度假村
“法水溫泉度假村”座落在法水上付林邊一山腳下。從316國道線上一條只距1.5公里,柏油路直通其村,這裡是沐浴、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遺址的“惠光寺”,地處距撫地足有八里之地的山間。陽光充足,日召環山,森林茂密,其間分上下兩級各有一塊特大的開闊地,山邊流著一條孱孱小溪,明朝時曾在下級建 稱為“惠光寺”,寺內豎有高大佛像若干。影響達金溪、南城 二縣。上級建“養石奄”一櫟,內設住房48間,和尚僅達50餘人。至存石磨、石水缸。寺、奄前分別有良田達25、15畝之多。芭蕉等一片,高大挺拔的羅漢松一棵直徑約在60公分之上,現都保留完好。縣領導余啟明等人曾到山考察過。

出雲峰,海拔1300米以上。地處胡關潮水橋灣、坳上之間。山脈延伸到金溪黃通。由潮或橋灣直上山波便是頂峰。頂峰上邊有廊宇,還有一個近 20平方米的天拱洞,供奉著南天大佛。由於山高峻頂,周邊山峰上還生長著不少的名貴藥材,如石耳菇、七星劍等等,每到深秋都要招來不少的採藥仙師。同時還能採摘到十足的野生彌猴。更為寶貴的,山中還蘊藏著在豐富的鐵礦資源。五八年大煉鋼鐵,這裡曾奉獻了不少鐵礦。

地方特產

名筍、冬菇等綠色純生態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