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航

安徽歷史名人。

基本信息

此條目暫無內容,歡迎您參與編輯,享受分享知識的樂趣。

>>立即點擊開始編輯條目

優秀百科條目示範:

孫雨航等西鎮各界人士於獅山中學悼念黃艮甫之祭文
作者:孫雨航

嗚呼!江河日下,感天道之無常;梁木風摧,嗟人生之如寄。亡者移如朝露,曷禁摧肝;存者望若晨星,哪堪屈指?
蔡公死而悲興北海,謝傅歿而痛切西州。士衡有哀世之文,宋玉作招魂之賦。鐘期既逝,流水何聲?韓子已遙,泰山安仰?每慨念於死別,亦流涕夫人文。所以仰前徽,亦示哀感也!
先生系出江夏,秀毓衡西。人傑原夫地靈,嵩生由於嶽降。乾坤洩氣,結為奇珍;川嶽誕精,挺生名世。珠圓玉潤,鶴骨松姿。乃祖善信聲聞,預卜桂蘭競秀;一門文章鼎盛,早看喬梓爭榮。弓冶相承,父子肯堂肯構;玉金濟美,伯仲吹塤吹篪。三蘇聲重眉山,二陸名高洛邑。
聰明本乎天授,局量得之自然。早遊膠庠,鏇食稟餼。亢志不同流俗,論交期合古人。嗜邵子之書,道精壬遁;通郭璞之學,藝習堪輿。目可數行,手批千卷。才鋒犀利,道學淵深。
弧矢志在四方,視室家如傳舍;丈夫心雄一世,等天地為蓬廬。談笑可以生風,咳唾居然成玉。頡頏傲俗,陳同父本當代之名流;憂樂關心,范希文引天下為己任。
東西南北,任兩足以暢懷;春夏秋冬,得四時之正氣。邑乘賴其編纂,霍山文獻有徵;鄉校得以倡修,西鎮人才樂育。
在遜清為知名之士,入民國亦有用之才。贊助共和,曾參軍機於淮上;代表輿論,鏇列議席於皖中。本民意以厲言,鹽金不許加價!率正道而直議,權貴望之皆威!有口皆碑,無人不頌!俄而三年令滿,依然兩袖風清;於是偃養山林,逍遙歲月。徑栽松菊,步元亮之高規;嘯對林泉,擅孝標之雅致。
二屋原為家廟,時窺二酉之藏。五保雖是深山,豈乏五車之士?儒修自勵,劫火不驚。固閭里之楷模,亦仕林所矜式也!
然老驥不甘伏櫪,大鵬有志沖天。身在岩阿,心存家國。老當益壯,公而忘私。魯仲連俠氣猶存,賈長沙憂心未已。於是重遊皖水,再至宜城。名賢時與往來,上峰藉以諮議。旅病竟成隔歲,小住忽爾經年。方謂松柏能耐歲寒,豈意人琴竟歸水泡!
嗟夫!庭堅永訣,怕讀遺詩;叔度安之?長懷雅量。豪華頓盡,望霍嶽而淒涼;氣數無靈,對獅山而籲悒!庭前玉樹,五百里而舁棺;堂上靈椿,八四齡猶哭子。只雞斗酒,徒吊羈魂;白馬素車,共傷客死!既追悼於省治,複設祭於邑城。惟其生也有聞,所以歿而可祭!
某等,情隆望斗,義切維桑。既申故舊之思,忍見典型之墜?鶴游不返,歸華表以何年?蝶化無形,睹芳規而無日!
聊具荇藻,佐以蒸嘗。謹肅蕪詞,藉伸公奠。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歲序 癸亥(公元1923年)春 泣奠
--------------------------------------------------------------------------------------------------------------------------------------
孫雨航等西鎮各界人士於獅山中學悼念黃艮甫之祭文_注釋
注釋:孫洋
嗚呼!江河日下①,感天道之無常②;梁木風摧③,嗟人生之如寄④。亡者移如朝露⑤,曷禁摧肝⑥;存者望若晨星⑦,哪堪屈指?
① 江河日下:原意是指江水日益向下游流去。語見清·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之“昊天不弔,大命忽焉,山嶽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文中明指江河,實喻國體。謂世風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② 天道:(1)天理,天意。語見《易·謙》之“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2)指自然界變化規律。語見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大明大統歷解》之“蓋天道無端,惟數可以推其機;天道至妙,因數可以明其理。”(3)指顯示徵兆的天象。語見《國語·周語下》之“吾非瞽(gǔ)史,焉知天道?”(4)氣候,天氣。語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之“判曰:天道溫和,可以冷飲。” (5)時光,時候。 (6)局勢,形勢。(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此處泛指自然規律。無常:沒有常理。
③ 梁木:建房之大梁,指棟樑之材。摧:本意是指折斷。這裡是“使受嚴重損失、殘害”之意。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隱喻逝者是位有才能的人,卻時運多騫,英年早逝。
④ 嗟:本義為嘆詞。表示憂傷感嘆。人生如寄:謂人生短促,猶如暫時寄寓世間。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⑤ 移:本義是指移秧,泛指移植。此處為“改變、變而化之”之意。朝露:清晨的露水。語見唐·楊炯《從甥梁錡墓志銘》之“豈期年歲朝露,浮生過隙。”顏師古注“朝露見日則晞(xī),人命短促亦如之。”指存在時間短促的事物。借喻人的一生就像早上的露珠一樣,極其短暫。
⑥ 曷:怎么。摧肝:極度悲傷之意。語見清雍正帝《四宜堂集》之“瞻對御容風木慘,何禁哀涕欲摧肝。”
⑦ 晨星:清晨天空中稀疏的星星。常用以比喻人或物之非常稀少。語見宋·蘇軾《祭范蜀公文》之“既歷三世,悉為名臣,今如晨星,存者幾人。”隱喻存世的賢者數量非常稀少。
上段大意為:唉!世風日下,覺世事變化多端;天妒英才,嘆人生如此短暫。英靈如清晨的露珠一般消失,怎不令人悲痛?賢者似黎明的星星那樣稀少,叫人不勝唏噓。
蔡公死而悲興北海①,謝傅歿而痛切西州②。士衡有哀世之文③,宋玉作招魂之賦④。鍾期既逝,流水何聲⑤?韓子已遙,泰山安仰⑥?每慨念於死別,亦流涕夫人文⑦。所以仰前徽⑧,亦示哀感⑨也。
① 蔡公:指蔡邕(yōng),字伯喈(jiē),陳留圉(yǔ)(今河南杞縣)人。東漢辭賦家、散文家、書法家。博學擅辭,乃一代文章宗師,並精通音律。靈帝時召拜郎中,後因彈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後,不敢歸里,亡命於外12載。漢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後董卓被誅,蔡邕被捕而死於獄中。北海:指孔融,字文舉,孔夫子的二十世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蒙學“融四歲,能讓梨”就是指他。孔融是東漢末年繼蔡邕之後的一代名儒,工文擅詩。漢獻帝時,因不滿董卓專權,被貶至青州北海郡為相,人稱孔北海。
另註:蔡邕與孔融是續親家的關係。孔融的女兒孔氏嫁給羊衟(dào),生子羊發。孔氏死,羊衟又續娶蔡邕的女兒,生羊祜(hù)。《晉書·羊祜傳》記載:“祜,蔡邕外孫。祜前母,孔融女,生兄發。”
② 謝傅:即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這是一個綿延了近三百年的顯赫世族。廣為流傳的唐·劉賓客“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詩中的王謝,就是指當時盛極一時的王導、謝安兩大家族。謝安曾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相。西州:指西州門公元385年8月,謝安病重,自廣陵還京醫治,由西州門入建康(今江蘇南京),8月22日,病逝於建康,享年65歲。據《晉書·謝安傳》記載,晉名士羊曇是謝安的外甥,很受謝安器重。因謝生病還京時曾過西州門,謝死後,羊曇一年多不舉樂,行不過西州路。一日酒醉,沿路唱歌,不覺到了西州門。左右提醒他,他悲傷不已,以馬鞭敲門,誦曹植詩:“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tòng)哭而離去。
③ 士衡:即陸機,字士衡,吳郡(今上海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陸機被後世譽為“太康之英”,流傳下來的詩,共104首,大多為樂府詩和擬古詩。代表作有《君子行》、《長安有狹邪行》、《赴洛道中作》等。今存世27篇,比較有出色的有《文賦》,《嘆逝賦》,《漏刻賦》等。散文中,除了著名的《辨亡論》之外,代表作還有《吊魏武帝文》。哀世之文:有指《嘆逝賦》。
④ 宋玉:字子淵。據晉·習鑿齒《襄陽耆(qí)舊傳》記載:“宋玉者,楚之鄢(yān)人也(今襄樊宜城)。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也有人說他是屈原的弟子,好辭賦,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流傳於世的計有16篇。現今相傳的《九辯》、《招魂》兩篇就是由他所作。
⑤ 鍾期:是“鍾子期”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文章的句式結構勻稱、齊整。節縮在古漢語中多用於姓名。像《滕王閣序》中的“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文中“楊意”是“楊得意”的節縮,“鍾期”是“鍾子期”的節縮。鍾子期是春秋時楚(今湖北漢陽)人,相傳是一位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史載,俞伯牙鼓琴於漢江之濱,子期聞聲嘆曰:“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俞伯牙見鍾子期胸懷大雅,精通音律,頗感相見恨晚,感嘆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還要和鍾子期結拜為兄弟,並約定來年再會。可是過了約定的時間,卻不見鍾子期。俞伯牙以為鍾子期失約了,後來一打聽,方知鍾子期在不久前已經亡故。俞伯牙叫人帶他到鍾子期的墓前,邊哭邊拜之後將瑤琴摔碎,並泣詩一首:“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見知音難上難。”自此,俞伯牙不復撫琴。至今武漢市漢陽區還有“古琴台”遺址。
⑥ 韓子:指韓愈,字退之,因謚“文”,又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因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他倡導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pián)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⑦ 夫:古漢語發語詞,文言助詞,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或“那”。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此處當“習俗,人情”解。
⑧ 前徽:前人美好的德行。語見唐·韓愈《譴瘧鬼》之“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
⑨ 哀感:謂悲傷感動他人。語見晉·張華《元皇后哀策文》:“孰雲不懷,哀感萬夫。”也指悲傷的感情。又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之“喪家朔望,哀感彌深。”
上段大意為:孔融因蔡邕屈死獄中悲傷不已,羊曇因謝傅病逝建康怕過西州。陸機才高留著《嘆逝》,宋玉博學傳賦《招魂》。鍾子期因亡爽約,俞伯牙為此摔琴。韓文公離開人世很久了,何處能看到文壇泰斗呢?每想起先生和賢哲們匆忙離世,內心裡悲傷及難過的淚流不止。今追憶先哲行操,以表示心中哀思。
先生系(xì)出江夏①,秀毓衡西②。人傑原夫地靈,嵩生由於岳降③。乾坤洩氣④,結為奇珍;川岳誕精,挺生名世⑤。珠圓玉潤,鶴骨松姿⑥。
① 先生:即逝者。乃祭文作者對逝者的尊稱,因逝者和祭文作者有忘年之誼。系:表示聯屬關係“世系”之意。江夏:指江夏郡,黃氏郡望名。參見《辭海》之“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稱為郡望。”另《晉書·劉毅傳》之“人們不但仰慕其人,而且仰慕其住地,久而久之,則成為郡望。”江夏郡的設定,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帝置,屬荊州。應邵曰:沔水自江別至南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故曰江夏。”從魏晉至唐,黃氏郡望共十二個,到唐貞觀年間,只存五(江夏郡、濮陽郡、東陽郡、松陽郡、南安郡)個。江夏郡是黃姓值得自豪的郡望,但不是其受姓之源。因為,以江夏為郡望的還有“喻、潘、費”等姓。但是,由於江夏郡是黃氏郡望中最為著名,興起又較早,且長期作為郡望之一,所以宋、元以後,黃氏各派子孫便放棄其他郡望,歸宗江夏。
② 秀:特別優異。元、明時,稱貴族、官紳子弟為“秀”,稱平民子弟為“郎”。毓:同“育”,此處為“孕育”之意。衡:原指南嶽衡山,在湖南境內。因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南巡,經過霍山城【隋開皇元年,即公元581年,始為霍山具治。宋代廢為故埠鎮。元代始築土城。明弘治七年(1494年),復為縣治。明嘉靖三年至萬曆十四年(1524一1596年),改築磚石城牆,周長1100丈,高1.8丈,城壕深l丈,寬2丈。清乾隆年間,街道向城外延伸。北門沿淠河建順河街,兩門外建古城街,南外、東外各建小街一條。清道光二年(1822年),因遭洪水,順河街蕩然無存,城內亦遭嚴重毀壞。清鹹豐年間,迭遭兵燹(xiǎn),因城池坍塌,地勢低洼,曾移縣治於六萬砦(zhài)。清同治年間,復為縣治。民國時期,城區建設基本保持清末時期面貌】南門外南嶽山,敕封其為“副衡”。所以,這裡的衡,指霍山南嶽山。衡西:南嶽山以西的地區,逝者家鄉所處的地理位置五保(另注)就在這一區域。
另註:五保,逝者鄉梓之地。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原立煌縣(今安徽省金寨縣)西南。
③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嵩生岳降:比喻大人物的出生。語出《詩經·大雅·嵩高》之“嵩高維岳,駿極於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④ 乾坤:天地之意。洩:同“泄”。乾坤洩氣:指天地之間聚集的祥和瑞氣。
⑤ 挺生:挺拔生長,比喻傑出。語見《後漢書·西域傳論》之“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又見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之“昔承推獎分,愧匪挺生才。”名世:聞名於世之意。
⑥ 珠圓玉潤:形容文詞圓熟流暢,也表示歌聲圓潤婉轉。鶴骨松姿:指清奇不凡的氣質,原是對修道者形貌的敬稱。此處是用來形容逝者生前文詞圓熟流暢,相貌英俊不凡之意。
上段大意為:先生出身名門望族,衡西富庶人家之後。但凡人傑地靈之地,總有重要人物顯現。采天地祥和之瑞氣,奇異且珍貴;集山川河嶽之精華,傑出而聞名。先生文詞圓熟流暢,而且身形俊朗脫俗。
乃祖善信聲聞,預卜桂蘭競秀①;一門文章鼎盛,早看喬梓爭榮②。
① 乃祖:逝者祖父,名志雯,字雲錦,號岳生,晚號滌凡,清末廩(lǐn)貢生。善信:原指善守信用,語出《老子》之“與善仁,言善信。”後泛指皈依佛門的俗家善男信女。此處是指逝者祖父黃公志雯早年設學授徒,教化鄉梓,好善樂施,扶危濟困等善舉。因其創辦棉衣會、同善堂、義倉等民間慈善組織,並維繫百年之久;清·鹹豐年間首倡首捐七千餘金,在家鄉修橋鋪路;清·光緒四年,又獨捐銀五十八兩,供黑石渡(今安徽省霍山縣城西約20里處的一條大河,乃淠河之源。編者注)擺渡及艄公之用。諸多善跡,盡載《六安州志》、《霍山縣誌》等史冊。其歿,靈位入奉霍山鄉賢祠。時人預料,其行善積德之因,必兆後世昌盛之果。
② 喬梓:落葉喬木,語出《尚書·大傳》卷四“南山之陽有木焉,名喬;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梓;喬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後因之以“喬梓”比喻父子。這裡是指逝者乃父昆仲同科中舉,逝者又身為廩貢生,故而用喬梓爭榮之句。
上段大意為:尊祖樂善好施,天佑子肖孫賢。世代書香人家,父子俱得功名。
弓冶相承①,父子肯堂肯構②;玉金濟美③,伯仲吹塤吹篪(chí)④。三蘇聲重眉山,二陸名高洛邑⑤。
① 弓冶相承:隱喻子承父志。語見《禮記·學記》之“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隋唐年間儒家學者、經學家孔穎達解為:“良,善也。冶,謂鑄冶也。裘,謂衣裘也。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陶鑄金鐵,使之柔和,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而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箕,柳箕也,言善為弓之家,使乾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 後比喻子弟在父兄的薰陶之下,耳濡目染,能夠繼承父兄的事業。
② 堂:立堂基。構:蓋屋。語見《尚書·大誥》之“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主屋乎?” 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裡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後反其意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③ 玉金濟美:此句實為“玉昆金友”和“鳳毛濟美”兩個成語化合而成。玉昆金友:典出北朝·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之“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鳳毛濟美:舊喻父親做官,兒子能繼承父業。玉金濟美的意思是:比喻後繼者能與前人的業績齊美並發揚光大,多用以稱頌賢良父兄有優秀子弟。
④ 伯仲:兄弟,伯為兄,仲為弟。吹塤吹篪:語見《詩經·小雅·何人斯》之“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表示兄弟和睦,家族興旺之意。
⑤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及其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得歐陽修的賞識並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被士大夫爭相傳誦。參見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之“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稱號即由此來。眉山: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帶,南瞰(kàn)樂山,東臨資陽,西望雅安,因是三蘇的家鄉而聞名遐邇。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陸機,字士衡;陸雲,字士龍,吳郡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皆以文名著稱,人稱“二陸”。語見《晉書·陸機陸雲傳論》之“觀夫陸機、陸雲,實荊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實,馳英華於早年。”後世多用“三蘇”和“二陸”稱謂文名極盛的人士。參見清·李漁《笠翁對韻》之“名動帝畿,西蜀三蘇來日下;壯遊京洛,東吳二陸起雲間”。
上段大意為:耳濡目染,子承父志;族旺家興,兄友弟恭。父子同眉山三蘇並重,兄弟與洛邑二陸齊名。
聰明本乎天授,局量得之自然①。早遊膠庠(jiāo xiáng),鏇食稟餼(bǐng xì)②。
① 聰明: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此處是指人的資質。語見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之“夫神正直而聰明,仙沖虛而清靜。”天授:指上天所授予,亦即天賦。局量:原本為器量、氣度之意。引申為一個人所能夠取得的成就。自然:天然,非人為的。語見《老子》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 膠庠:周代時學校名。周代時,膠為大學,庠為國小。典出語本《禮記·王制》之“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虞庠。”後世通稱學校為“膠庠”。稟餼:指祿米。語見《新唐書·沉既濟傳》之“故官若同正、試、攝九品以上者,視品給俸,至稟餼、乾力、什器、館宇悉有差。”
上段大意為:天資聰穎,氣度不凡。年幼求知好學,少壯摘取功名。
亢志不同流俗①,論交期合古人②。嗜邵子之書,道精壬遁(dùn)③;通郭璞(pú)之學,藝習堪輿④。目可數行,手批千卷。才鋒犀利⑤,道學淵深⑥。
① 亢志:堅持高尚的志氣。語見三國·魏·曹植《文帝誄》之“潛心無妄,亢志清冥。”流俗: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多含貶義。如平庸粗俗,多指世間平庸之輩。
② 論交:爭論與交談。語見唐·李頎《行路難》之“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此處意為結交、交朋友。參見清·龔自珍《哭鄭八丈》之“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③ 嗜:愛好。邵子: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人,北宋著名卜士,是中國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祖上乃出於召公世系的姬姓,周文王后裔。《梅花易數》一書是他發明的占卜方法,今存多偽本。邵還是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推演朝代興衰的《皇極經世書》,就是出自邵之手。壬遁:“六壬”與“遁甲”的並稱。參見清·譚嗣同《仁學》十四之“風水也,星命也,壬遁也,雜占雜忌也,凡為禍福富貴利益者,皆見及於體魄而止。”
④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縣 (今山西省聞喜) 人,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均可見郭璞之注釋。堪輿:即風水,語出《淮南子》之“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輿學乃天地之學。據傳,堪輿是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運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凶禍福,壽夭窮通。坊間多認為風水與人之命運休戚相關。
⑤ 犀利:原指堅固銳利。多形容語言、文辭、感覺、目光等尖銳鋒利。
⑥ 道學:此處是指儒家的道德學問。淵深:知識、計謀淵博,廣泛而又精深。
上段大意為:志存高遠,結友交賢。愛好占卜,幫人祈福消災;精通風水,使人避凶趨吉。手不釋卷,過目不忘;言辭尖銳,知識淵博。
弧矢志在四方①,視室家如傳舍(shè)②;丈夫心雄一世,等天地為蓬廬③。
① 弧:弓。矢:箭。志在四方:喻有志者心懷天下,為了理想,隨時準備遠征。
② 傳舍:古時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後借指旅館。元·薩都剌《金陵道中題沉氏壁》之“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吾廬。”比喻逝者一心報國,為大家而舍小家。
③ 蓬廬:本意是指茅屋,或者簡陋的草房。後多用於謙稱自己的住所,語見三國·魏·曹植《愍志賦》之“去君子之清宇,歸小人之蓬廬。”指逝者胸懷大志,四海為家。
上段大意為:好男兒當志在四方,捨身為國;大丈夫應胸懷天下,四海為家。
談笑可以生風,咳唾(ké tuò)居然成玉①。頡頏(jié háng)②傲俗,陳同父(fǔ)本當代之名流③;憂樂關心,范希文引天下為己任④。
① 咳唾:咳嗽,吐唾沫,隱指人的談吐、議論。常用來比喻某人或者某文言辭精當,議論高明。也形容某人的文詞極其優美。語見《莊子·秋水》之“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又見《後漢書·趙壹傳》之“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隱喻逝者才思敏捷,言辭精妙。
② 頡頏:本意是指鳥飛翔時上下翻飛的動作,隱含有不相上下之意。語見《詩·邶風·燕燕》之“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因為鳥飛翔時,身處空中,故又含傲視之意。語見《後漢書·吳祐史弼等傳論》之“史弼頡頏嚴吏,終全平原之黨。”隱喻逝者注意潔身自好,不屑與平庸之輩為伍。
③ 陳同父:即同甫,字同父,號龍川,初名汝能,二十六歲時改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具才氣,喜談兵。清·乾道五年(1169)試吏部,被黜入獄。後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再改名同,詣闕上書,十日而三上,言恢復之大計,不為所用,二度被誣入獄。淳熙十五年(1188),親赴金陵、京口觀察山川形勢,賦《念奴嬌》二詞言志。至臨安復有《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朝廷交怒,以為狂怪。紹熙初,被誣第三次入獄,經力救得免。紹熙四年(1193),策進士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逾年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年,追謚“文毅”。
④ 范希文:名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諡號“文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直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保守派的反對未能實現,遂被貶為陝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范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此處借喻逝者有憂國憂民之心。
上段大意為:先生文思泉湧,語必精妙絕倫。敢言敢為,拒平庸而效陳亮;憂國憂民,砭時弊不讓范公。
東西南北,任兩足以暢懷①;春夏秋冬,得四時之正氣②。
① 此句為四方奔走之意。
② 四時之正氣:本指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正常氣候。隱喻逝者具有光明正大的風範和剛正的氣節。
上段大意為:四方奔走,一身正氣。
邑乘賴其編纂①,霍山文獻有徵②;鄉校得以倡修,西鎮人才樂育③。
① 邑乘:指地方志,即《霍山縣誌》。賴:倚靠,仗恃。編纂:編輯、撰寫之意。語見清·俞樾《茶香室叢鈔》之“遇罕見罕聞之事,必以小紙錄出之。積歲余,得千有餘事,不忍焚棄,編纂成書。”邑乘賴其編纂:指《霍山縣誌》始修於明代中葉,其後三百餘年未續輯。清光緒31(1905)年,倚靠逝者倡議並續編之,工程繁浩,歷時三年,至光緒34(1908)年告竣。本句是指逝者對地方文化傳承和歷史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② 征:本義是指到很遠的地方去,遠行之意。此處當“證明,證驗”解。
③ 西鎮:今安徽省霍山縣漫水河鎮。本句釋義:清朝自1905年停止科舉,辦西式學堂,至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逝者家鄉僅霍山(今安徽省霍山縣)城關有兩所初級國小堂。1911年(宣統3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結束。中華民國肇元(1912)以後,霍山縣全境也只有四所新式學校(各校建立,有先有後,有改有建):城關高級國小堂,簡稱一高;黃栗秒國小(時稱霍山淠源第二高等國小堂),簡稱二高(何賢國,字樂吾任首任堂長,孫紱庭任教育長);管駕渡國小,簡稱三高;位於黑石渡的野雞寺縣立諸佛庵國小,簡稱四高。
1911至1912年間(因歷時彌久,具體日期不詳),逝者在上土市(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孫家塆孫紱庭(號麟書,字玉齋,亦字紱庭,清·光緒十年附貢生,被薦於鄉,時任西鎮董議長)家召開的“獅山中學”籌備會議上,聯合西鎮紳董孫紱庭,知名人士李晴峰、何國佑(字亢宗)、何學乾(有說是何學竟)、何賢國、黃本鑒、黃崇岳、李鏡棠、李仲常、倪建俟(sì)、倪價俟、夏竹村、楊蔭堂共14人,組成獅山中學首屆校董委,對校園風格設計、工程實施、師資聘任等,共同謀劃,積極提出方案。
當時地方辦學根本沒有來自政府的財政支持,都是民辦。“獅山中學”建校用地全部由孫紱庭無償捐獻。其建校經費、教職員工薪資等,主要靠稞田,輔以社會募捐。當時的民間慈善組織,如逝者乃祖創辦的棉衣會、同善堂、義倉,以及西鎮各地的慈善堂、致遠會、廣生堂等民間慈善機構,紛紛捐獻名下的田產、廟產,以私濟公,並將處於停辦狀態的原“二高”部份校產充斥鋪墊,用以“獅山中學”的興建,學校逾五年竣工。
民國六年(1917)秋開學,首任校長是王樹滋。“鄉校得以倡修,西鎮人才樂育”之句,是指逝者生前從省治辭歸,被推為霍山縣教育會會長,任中,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上段大意為:傳承歷史,主編縣誌續輯;弘揚文化,參與倡導新學。
在遜清為知名之士①,入民國②亦有用之才。贊助共和③,曾參軍機於淮上④;代表輿論,鏇列議席於皖中⑤。本民意以厲言,鹽金不許加價⑥!率直道而正議,權貴望之皆威!有口皆碑,無人不頌!
① 遜:退避,退讓之意。是指滿清王朝(公元1616——1911年)以宣統皇帝遜位而告終,故稱“遜清”。士:本意為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多指年輕人,尤指士大夫官僚階層。後多用於對他人的尊稱。
② 民國:清朝結束後,即成立中華民國。民國肇元於公元1912年。
③ 此處指逝者投身辛亥革命,與何國佑(字亢宗)同上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其前身是華興會和興中會,除此之外還有復興會、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參加。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其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副總理)。
④ 軍機:軍事機宜,此處泛指軍中事務。本句意為:逝者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先被柏文蔚(字烈武,時任皖督。)委之軍政府一等顧問官,授陸軍少將銜。後又被安徽革命黨人的代表人物孫毓筠(字少候,今安徽壽縣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人物。時任皖督。)委任為淮上軍參謀,授少將銜,令其撫穎壽(今安徽省潁上縣、壽縣)等地。鏇升淮上軍總參謀長,授陸軍中將銜。
⑤ 皖:安徽省的簡稱。中:中心之意。“皖中”即指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此處是指逝者於中華民國十一(即公元1922)年,應時任安徽省省長許世英【字靜仁,今安徽東至縣人。1885年中秀才。1921年9月,出任安徽省省長。翌年因堅持裁撤安武軍,被迫卸職。1925年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鏇兼財政總長,1926年辭職。1936年出任中華民國駐日本國大使,翌年回國。1945年授以國民政府高等顧問。1947年後,歷任國民政府委員、蒙藏事務委員長、總統府高級顧問等職。1949年移居香港。1950年赴台,受聘“總統府資政”。 1964年病逝於台北,終年91歲。著有《治閩公牘》以及《黃山攬勝集》等】邀請,再度出山,赴省會安慶任安徽省省長公署幕僚。
⑥ 厲言:聲色嚴厲地說話。鹽金不許加價:指1913年(即民國2年),安徽省政府因財政空虛,擬將食鹽加價,以解財政之困。當時,逝者在省治任財政七區督察,認為許多老百姓本來就連鹽都吃不起,若鹽價再上漲,他們的日子還怎么過?並據理力爭,堅決抵製鹽價上漲,維護了廣大百姓的切身利益。
上段大意為:清末名士,民國人才。投筆從戎,獻身革命;謀劃時事,參知政務。執政為民,力阻鹽金加價;抗衡權貴,儼為民姓中堅。大快人心,眾皆稱讚。
俄而三年令滿,依然兩袖風清①;於是偃養山林,逍遙歲月②。
① 俄而:短暫的時間。令:指令狀,即任書。滿:足夠,達到一定限度。兩袖風清:即兩袖清風,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語見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之“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② 偃養:舊時,為官者,年老歸家,歸後不出,稱之為“退養”或“退老”。逝者退而復出,故稱之為“偃養”。逍遙:本意緩步行走的樣子;悠然自得;安閒自在。
上段大意為:三年任滿,一身清廉;辭歸故里,漫步閒庭。
徑栽松菊,步元亮之高規①;嘯對林泉,擅孝標之雅致②。
① 徑:本意是指步行的小路。此處指“三徑”。典出東漢·趙岐《三輔決錄》之“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xǔ)辭官回鄉,於院中辟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語見晉·陶潛《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另見金·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著名詩人、史學家)《答吳天益》之“三徑他時望羊仲,卻應松菊未銷憂。”後多以三徑指退隱家園。元亮:即陶潛,東晉末、南朝·宋之間的傑出文學家,詩人,字淵明(亦傳名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人。少好讀書,兼諳玄佛。曾為州祭酒、參軍,後任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掛印歸隱,終身不再做官。借指逝者三年任滿,因時政混亂,辭職歸里。
② 孝標:即劉峻,字孝標,平原(今山東)人,南朝·梁時學者兼文學家。以注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聞名。梁初,劉峻曾被召“入西省,與學士賀琮校點秘閣”。因“會策錦被事,鹹言已罄,帝試呼峻”,劉峻“忽請紙筆,請疏十餘事”。梁武帝蕭衍“不覺失色。自是惡之,不復引見。”據《南史》本傳記載,因蕭衍對劉峻的忌恨,當劉峻編纂的《類苑》書成,蕭衍則另組文士編《華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見用。”這是造成劉峻後半生不得志的根本原因。後劉峻雖為蕭秀征為荊州戶曹參軍,最終卻選擇了歸隱金華山。他設帳授徒,整理自己的文章,寫《自序》總結一生。序中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發出“世不吾知”的哀嘆!死後,被他的學生尊為“玄靖先生”,作品不脛而走,影響深遠。
上段大意為:松菊之間,常思陶潛;林泉之下,遙想劉峻。
二屋原為家廟①,時窺二酉之藏②。五保雖是深山③,豈乏五車之士④?
① 二屋:即二屋祠,是西鎮黃氏家廟(宗祠)之一,座落於五保前畈的楊家山(今安徽省金寨縣境內南部)。是逝者生前回家鄉時的住所。
② 窺:本指暗中察看。亦泛指觀看。二酉:地名,指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縣西北30里處。《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之“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二酉之藏:比喻藏書非常多。也常用來形容讀書人讀了很多書。
③ 五保:逝者桑梓之地,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今安徽省金寨縣境內南部地區。
④ 豈:助詞,假借作虛詞,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問、反詰。乏:缺少。五車之士: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語見《莊子·天下》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多用來形容知識淵博的飽學之士。此處是指逝者學富五車之意。
上段大意為:二屋雖為家廟,竟收諸多藏書;五保地隅山野,偏隱飽學鴻儒。
儒修①自勵,劫火不驚②。固閭里③之楷模,亦仕林所矜式④也!
① 儒修:賢能的儒士。語見清·陳夢雷《贈臬憲於公》之“天意將澄濁,儒修欲返淳。”又見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採訪遺書》之“如元明諸賢,以及國朝儒修,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醇粹無疵者,尚不乏人。”喻逝者常以先賢自勉。
② 劫火:佛教語,指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之“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借指兵火。喻逝者生前身處軍閥混戰的亂世,仍能鎮定從容、遇變不驚。
③ 閭里:里巷;平民聚居之所。語見唐·韓愈《寄盧仝》之“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寒閭里。” 借指平民。語見唐·韋應物《觀田家》之“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也指鄰居。語見宋· 蘇軾之“應容緩急煩閭里,桑柘(zhè)聊同十畝閒。”此處泛指鄉梓。
④ 仕林:舊指士大夫階層。借指官場。矜式:東漢·趙岐認為“矜,敬也;式,法也。欲使諸大夫、國人皆敬法其道。”乃敬重和取法之意。語見唐·柳宗元《與太學諸生書》之“乃仆亦失其師表,而莫有所矜式焉。”亦指示範。語見宋·司馬光《與呂公著同舉程頤札子》之“伏望聖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類,裨益風化。” 還解作楷模。語見明·歸有光《祭周孺亨文》之“唯先生之孝友溫良,真鄉里矜式。”
上段大意為:居田園,修身自勉;處亂世,鎮定從容。既為鄉鄰榜樣,亦樹官場典範。
然老驥不甘伏櫪,大鵬有志沖天①。身在岩阿(ā)②,心存家國。老當益壯,公而忘私。魯仲連俠氣猶存③,賈長沙憂心未已④。於是重遊皖水,再至宜城⑤。名賢時與往來,上峰藉以咨議⑥。
① 驥:好馬,千里馬。喻賢能。櫪:馬槽,養馬的地方。語見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鵬:傳說中最大的鳥,由鯤變化而成。語見《齊諧》之“鵬之徙(xǐ)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懷雄心壯志。此處乃指逝者志向遠大。
② 岩阿:原指山的曲折處。此處指逝者生前仕途不順。
③ 魯仲連:春秋時齊國人,著名思想家、外交家。他飽讀詩書,雄才大略,能言善辯,卻不願為官。公元前260年,秦軍圍困趙都邯鄲,他曉以利害,勸阻住了趙、魏大臣欲尊秦為帝的史實(義不帝秦即典出於此)。趙、魏兩國接受他的建議,聯合燕、齊、楚等國共同抗秦,邯鄲解圍。趙酬千金,不受(千金不受即典出於此)。公元前249年,齊國派田單收復被燕占據的聊城,年余不下,百姓災難沉重,他以親筆書信用箭射書勸說燕將樂英,樂英再三閱讀,大哭三天不能決斷,因而仰天長嘆息曰:“大丈夫處世實在難呀!我守城殃民是不仁,戰敗身亡是不勇,降人受祿是不忠,回燕受讒是不智,不侍父母是不孝,與其人殺我,不如自殺。”語畢,拔劍自刎。燕失守帥,乃敗。齊遂復得聊城(射書聊城即典出於此)。齊君欲封爵,亦不受。
④ 賈長沙:即賈誼,世稱賈太傅,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誼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 “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鬱而死,年僅33歲。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著有《新書》十卷。代表作有《過秦論》上、中、下三篇;《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論積貯疏》等。賈誼假辭賦之要,抒憂國之情。其文說理透闢,邏輯嚴密,文鋒犀利,詞句鏗鏘,對後代散文影響很大。在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⑤ 皖水:皖河。安慶是周代古皖國封地,境內有天柱山【始名霍山。因地處古潛邑,深踞群山之中,又名“潛山”。史稱古南嶽。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公元589年,隋文帝為開疆拓土,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嶽,從此天柱山被稱為“古南嶽”。當時,治理皖國的伯爵大夫,人稱皖伯,尊為皖公。死後在天柱山建有皖公廟,故天柱山也稱皖公山,又叫皖山。安徽簡稱“皖”,即由此來】,流經天柱山下的大河,稱為皖河,又叫皖水。宜城:安慶的別稱,安慶古名“盛唐”。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至此曾作“盛唐樅陽之歌”,今安慶城區登雲坡即為盛唐山故址所在。因東晉堪輿學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又稱“宜城”。
⑥ 咨議:舊時備顧問的幕僚。此處是指逝者於1922年春,二度出山,時任安徽省省長許世英聘其為省長公署參議之職一事。
上段大意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大鵬展翅,翱翔九霄。身居動盪,神馳廊廟。胸羅兵甲,具魯仲連之才;腹懷鏗鏘,有賈長沙之心。受邀再度出山,赴任又踏安慶。集朋故以言歡,為時事勤謀劃。
旅病竟成隔歲①,小住忽爾經年②。方謂松柏能耐歲寒③,豈意人琴④竟歸水泡⑤!
① 旅病:客居或寄居他鄉而患病。竟:多意,如終了,完畢,到底,終於,整,從頭到尾,居然等,此處做“終”解。隔歲:歲有多意,本指木星,也是年的別稱,還當年齡講,此處是指時間、歲月。與時間和歲月隔絕的意思,乃指某人與世長辭,即亡故。
② 經年:經過一年,全年之意。此處兩句屬倒裝句。
③ 歲寒:一年的嚴寒時節。語見《論語·子罕》之“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常用來比喻老年。語見《潘岳·金谷集作》之“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春榮喻少,歲寒喻老。又語見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之“少壯樂難得,歲寒心匪他。”
④ 人琴:這裡的“人”字,是指鍾子期;這裡的“琴”字,是指俞伯牙摔琴。乃取人亡琴碎之典故。
⑤ 水泡:原指水面上的球狀或半球狀氣泡。用以比喻事情或希望落空。即指逝者亡故。
上段大意為:任上方才年滿,因病撒手人寰。原本久經風霜,竟然突遭大限。
嗟夫!庭堅永訣,怕讀遺詩①;叔度安之?長懷雅量②。豪華頓盡,望霍岳而淒涼③;氣數無靈,對獅山而吁悒(xū yì)④!庭前玉樹,五百里而舁棺⑤;堂上靈椿,八四齡猶哭子⑥。
① 庭堅:字魯直(1045-1105),又稱黃豫章,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生於書香之家。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有名的孝子,《二十四孝》之“滌親溺器”廣為人頌。歷任餘干縣主簿,汝州葉縣(今河南葉縣)縣尉,北京(今河北省大名縣)國子監教授,吉州太和縣(今江西太和)知縣,後入汴京任秘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擢(zhuó)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紹聖初,以《神宗實錄》“誣毀先帝”、“實錄不實”加罪,被貶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縣)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後又“除名羈營宜州”(今廣西宜山縣)。崇寧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於戍樓,終年61歲。大觀三年(1109年)春,由蘇伯固、蔣偉護柩歸葬修水縣雙井祖墳之西。南宋紹興初年,高宗中興,追封直龍圖閣士,加太師,諡號文節。
② 叔度:即黃憲,叔度是字,東漢慎陽(今河南省正陽縣)人。身世貧賤,父為牛醫,黃憲以學行見重於當時。14歲時,潁川荀叔與之相談整日,稱之為顏子。同郡戴良才高倨傲,及見憲歸,自愧不如。陳蕃謂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於心,及蕃為三公,臨朝嘆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綬矣。”郭太守謂其汪汪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初舉孝廉,又辟公府,暫到京師而還,竟無所就,世稱徵(zhǐ)君。今黃氏後裔門楣題辭“叔度高風”,即指此也。安:本義是指“安定,安全,安穩”,此處為疑問詞,哪裡之意。
另註:黃庭堅、黃憲二賢,皆為黃氏先人,且久負盛名。借喻逝者有先賢遺風。此兩句是指黃氏一門能人輩出之意。
③ 豪華:多意,尤指盛大華美。這裡是指逝者的才華名聲。頓:很短時間的停止,忽然,立刻,一下子之意。盡:完畢,達到極端。豪華頓盡,通常用來形容非常有才華的人忽然離世,也指事態由頂峰到谷底的突然變化。霍岳:有兩種解釋。一,指天柱山,因逝者亡於安慶,天柱山原名霍山;二,指霍山南嶽山。然縱覽全文,以祭文作者的筆力和當時逝者在省治為官的名望,再根據句末“淒涼”之語氣,注釋者揣測,祭文中的霍岳,非天柱山莫屬。借指大才殞歿,皖山生悲。
④ 氣數:氣運,命運。也指節氣。在這裡,當運、命解。獅山:指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的獅山。吁:嘆息,嘆氣。悒:憂愁,不安。
⑤ 玉樹:(1).指神話傳說中的仙樹。語見唐·李白《懷仙歌》之“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2).用珍寶製作的樹。語見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之“ 甘泉宮裡,玉樹一叢;玄武闕前,明珠六寸。”(3).槐樹的別稱。語見《三輔黃圖·漢宮》之“ 甘泉谷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4).美麗的樹。語見唐·宋之問《折楊柳》之“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5).白雪覆蓋的樹。語見唐·李白《對雪獻從兄虞城宰》之“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6).稱謂人家有出息的子弟。語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之“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7).南朝·陳後主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語見唐·李商隱《陳後宮》之“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和元·孫周卿《蟾宮曲·自樂》曲之“低歌‘玉樹’,爛醉金釵。”此句中的“玉樹”有兩層意思。一指樹木披白,隱指悲傷淒涼;二指逝者是黃氏家族的賢能子弟。舁:共同抬東西。指逝者之子於數百里外扶父靈柩歸鄉。
⑥ 靈椿:遠古時代傳說中的長壽之樹,典出《莊子·逍遙遊》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喻年高德劭(shào)的人,比喻父親。五代·馮道《贈竇十》之“燕山竇十郎 ,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這裡指逝者家尊年邁,晚年慘遭喪子之痛。
上段大意為:唉!涪翁遠逝,不忍讀其詩句;徵君難尋,空留亮節高風。大才殞歿,皖山生悲。命運多舛,獅山動容。悲才俊,英靈自數百里外魂歸故土;泣賢郎,怎忍見八四老翁灑淚摧肝。
只雞斗酒①,徒吊羈魂②;白馬素車③,共傷客死④!
① 只雞斗酒:同“只雞樽酒”。斗:盛酒的容器。指簡單的酒菜,一隻雞,一壺酒。泛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靈之辭。
② 徒:空。吊:哀傷,悲憫。羈魂:客死者的魂魄。語見唐·李賀《傷心行》之“古壁生凝塵,羈魂夢中語。”
③ 白馬素車:古代凶喪輿服,舊時辦喪事用的車馬。語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范武傳》之“山陽人範式跟汝南人張劭友好,劭去世後將埋葬,範式‘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後用作送葬的語詞,泛指治喪人家辦喪事時的悲哀氣氛。
④ 傷:因受外界事物感觸而引起的悲傷的感覺。客死:死於他鄉異域。
此段大意為:今以普通祭品,用來弔唁英靈。新知故舊一起舉喪,共同感傷異鄉遊魂。
既追悼於省治①,復設祭於邑城②。惟其生也有聞,所以歿而可祭③!
① 省治:指省會。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在安慶,即今天的安徽省安慶市。
② 邑:縣的別稱。邑城,指縣城,即今天的安徽省霍山縣老城關舊址。
③ 歿:亡故。
上段大意為:先生卒於安慶,省垣集會追悼。靈柩歸經霍山,邑城設奠攔迎。皆因先生聲名遠播,方才值得人們祭奠。
某等①情隆望斗②,義切維桑③。既申故舊之思④,忍見典型之墜⑤?
① 某:自稱,代替不明確指出的人、事、地、物等。某等,意為“我們”,泛指祭文作者本人和參加追悼會的西鎮鄉紳父老以及社會各界人士。
② 斗:即北斗星。北斗星形似古代舀酒的斗: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斗身,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曰杓(sháo)。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此處指逝者猶如北斗星一般,指引大家行動的方向。
③ 維桑:指故鄉。語出《詩.小雅.小弁》之“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④ 申:表明、表達之意。故舊:舊交。
⑤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墜:本義是落下,掉下。此處指喪失,即墜亡。
上段大意為:我等有同鄉之誼,視您如明燈一般。每當想起你我舊交,怎么忍心陰陽永隔。
鶴游不返,歸華表以何年①?蝶化無形,睹芳規而無日②!
① 鶴游:駕鶴西遊的縮略句,對人死去的婉稱。華表:古代設在橋樑、宮殿、城垣、廟宇、宗祠或陵墓等前面,用來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一般為石造。設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柱身往往雕有紋飾。語見唐·杜甫《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之“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
另注,晉相謝安65歲時,夢白鶴背上西天,不日而終。後飛來一隻白鶴,說是先祖謝安回來了。於是,後輩用磚砌一高亭,亭有木舍,請白鶴安棲在上,此亭被稱為“華表”。
② 蝶化:典出《莊子·齊物論》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後世常用“莊周夢蝶”來描繪人生如夢境般的恍然不覺。也常用來比喻做夢。語見元·謝宗可《睡燕》之“金屋晝長隨蝶化,雕梁春盡怕鶯啼。”這裡是指物化,死去之意。語見宋·周密《悼楊明之》之“帳中蝶化真成夢,鏡里鸞孤枉斷腸。” 睹:見也。芳規:芳,比喻美名或美德;規,范的意思。芳規,指前賢的遺規,即德范也。
另注,世人從謝安家族用“華表”供養白鶴的事情受到啟示,紛紛仿效。一些蓋不起“華表”的人家,就在門前立木桿,木桿上有方形狀物,此木桿被稱為“芳規”。
上段大意為:先生西遊,不知何時歸來相見?夢中遺恨,無處可以追尋美德。
聊具荇藻①,佐以蒸嘗②。謹肅蕪詞③,藉(jiè)伸公奠④。嗚呼哀哉⑤!伏惟尚饗⑥。
① 聊:多意,泛指姑且、勉強、依賴、寄託、略微、閒談、耳鳴等。此處當“略微”解。具:本義是指準備飯食或酒席,泛指準備,置辦。荇藻:指荇菜,即荇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蒴果橢圓形。根莖可吃,全草可供藥用,也可用來作飼料或作肥料。本文中的“荇藻”一詞是指祭祀用的物品。我國古人非常重視祭祀,尤其是祭祀先祖的時候,要有很多種物品,荇菜就是其中的一種。誰能去采向祖宗及先輩供奉的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如果不是有德行的女子,就不能去采祭祀用的荇菜。用荇菜作羹以祭祀祖宗或先輩的神靈,最早始於周代初期。此句意為:略微置辦簡單的祭祀用品。
② 佐:本同左,輔助,幫助之意。古人以“左”卑“右”尊。“佐”常用於下對上、弱對強的謙詞。上對下,強對弱時用“佑”。蒸嘗:本指秋冬二祭。秋祭曰“蒸”,冬祭曰“嘗”。後泛指祭祀。
③ 謹:鄭重、恭敬之意。肅:本意是指人戰戰兢兢,非常畏懼小心,此處表示莊重、嚴肅之意。蕪詞:蕪雜之詞。常用作對自己文章的謙稱。語見宋·趙令畤(zhì)《商調蝶戀花》之“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
④ 藉:本意是指作襯墊的東西。這裡通“借”。伸:本義為伸直、伸展。此處做“陳述,表白”解。語見明·高啟《書博雞者事》之“第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公:多意。此處是用來表示對逝者的敬稱。奠:置祭,設酒食向死者致敬稱之為奠。
⑤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某事完結。
⑥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對上陳述時的恭敬之辭。語見唐·韓愈《憲宗崩慰諸道疏》之“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難勝。”因祭文作者和逝者屬忘年之交,故祭文中多處皆充盈下對上之謙恭語句,以表示對逝者的尊敬。尚饗:舊時用作祭文的結束語,表示希望死者亡靈歸來享用祭品的意思。
上段大意為:今略置簡單物品,用以祭奠先生。並鄭重獻上雜文,藉以憑弔先生。唉!叩請先生英靈歸來慢慢享用吧。
---------------------------------------------------------------------------------------------------------------------------------------
編後絮語
孫雨航簡介
孫雨航,名道濟(1890一1984),字雨航,以字行。清·光緒十六年五月廿日出生於安徽省霍山縣西鎮(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編者注)孫家塆的書香之家。自幼聰敏過人,15歲時參加童子試奪冠。在縣立高等學堂畢業後,於1910年春,升入安徽法政學堂讀書。後經楊轡龍、丁秉炎介紹加入同盟會。
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參加過反張勛復辟;反袁世凱稱帝,受到袁世凱的通緝,並被抄家;反曹錕賄選等鬥爭。
1917年,先祖雨航公曾在剛建立不久的獅山中學(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中學前身,編者注)任教授課,是該校最早的一批教員之一。
1926年,北伐軍抵霍山,被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柏文蔚(字烈武,1876-1947,安徽壽縣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和重要軍事將領。時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歷任安徽討袁軍總司令、鄂西靖國軍總司令、長江上游招討使、建國軍第二軍軍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兼國府委員、國民黨“六大”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1947年4月病逝於上海。終年71歲。著有《五十年革命大事》一書。編者注)委任為上校秘書、參議。後歷任民國安徽省政府禁菸處科長、代理處長兼秘書,省財政廳視察主任,省地方銀行經濟研究室研究員,省政府參議等職。
1936年,胡漢民在廣東省逝世,先祖雨航公適在南京。安徽省政府派代表陳紫楓赴粵致祭,先祖撰輓聯云:荊公學說,謝傅勳名,千載比肩兩安石;海外從亡,粵東佐命,畢生低首一中山。此聯懸出,廣州各報,紛紛報導,稱無出其右!
1950年去台灣後,住台北景美鎮育英街,潛心於著述。著有《群經述要》、《二十五史體認約言》、《諸子述要》、《愧我生廬聯語》、《新編近四百年來安徽學人錄》、《清代皖江館選錄》、《清代文獻考略》、《重編安徽歌》、《慎餘軒文存》、《慎餘軒吟草》等著作,現均存世。
在大陸旅台友人及皖籍旅台人士中,先祖雨航公向以“才思敏捷,博學多聞”而廣為人知。不但對經學、史學很有研究,尤其對安徽省文物掌故、世家族系等,更是如數家珍。因此,在海外旅居友人中,被譽為“安徽活字典”。
1970年,梁寒操(1899-1975,號均默。原籍廣東省高要人,生於三水。幼聰慧,以文章書法被譽為高要才子。歷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秘書長、軍委總政治部副部長、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1949年經香港去台灣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好讀經,擅楹對。編者注)賀先祖雨航公八十壽誕時,曾撰聯曰:
平生真仁俠心腸,願作世間甘雨;
到處見文章般若,功同海上慈航。

1982年,先祖雨航公92歲高齡時,已經離家三十餘載,仍然念念不忘故土。魂牽桑梓,夢繞家山。赤子之心,人皆動容。遙望鄉關,以詩抒懷:
卅載客思繞家山,夢整歸裝喜破顏。酣臥渾忘棲海角,飛神似已入江塆。
一肩裹服唯詩筆,兩眼前窺只故關。九二期追班定遠,玉門人老望生還。

1984年病逝於台北,享年94歲。雖然“九二期追”表達出了海外遊子深深的思鄉之情和強烈的歸鄉愿望,但是,歷史仍然留下了“玉門人老未生還”的人倫遺憾。
1988年3月,先祖雨航公遺骨輾轉香港回到大陸,安葬於家鄉。儘管羈魂海外,終得安寢故園。
2003年,面向全國發行的【江淮文史】第2期,刊登了“孫雨航傳略”一文,該文由安徽省社科院人物所劉思祥副所長序撰。序文中皋垣畀封庭堅之句,將先祖雨航公比喻為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下轄霍山縣,編者注)的黃庭堅。倘若航公泉下有知,或可告慰在天之靈。
黃艮甫簡介
黃公艮甫,名從默(1865-1923),字艮甫,以字行。清·同治四年出生於安徽省霍山縣西鎮五保前畈下畈塆的富庶人家。年幼好學,天資聰穎。清末廩貢生出身,民國江南之名士。
史載,《霍山縣誌》始修於明代中葉。其後,三百餘年未續輯。清·光緒三十一(1905)年,倚靠黃公艮甫倡議並續編之,三年撰讎三百餘載舊事。承前啟後,其功偉矣!
清·光緒三十四(1908)年,黃公艮甫在西鎮紳董孫紱庭(號麟書,字玉齋,亦字紱庭,晚清附貢生,被薦於鄉,時任西鎮董議長。編者注)的鼎力支持下,聯手李晴峰等,在西鎮黃栗秒(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黃栗秒村。編者注)創辦“淠源第二高等國小堂”,時稱“二高”。
清·宣統三(1911)年,黃公艮甫在西鎮紳董孫紱庭家召開的首次“獅山中學”籌備會議上,聯合孫紱庭,李晴峰、何國佑(字亢宗)、何學乾(有說是何學竟)、何賢國、黃本鑒、黃崇岳、李鏡棠、李仲常、倪建俟、倪價俟、夏竹村、楊蔭堂共14人,組成“獅山中學”首屆校董委,是“獅山中學”創辦人之一。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肇元。黃公投筆從戎,獻身革命。被舉為民國安徽省第三區眾議院議員,後舉為省議員。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柏文蔚督皖時,被委之軍政府一等顧問官,授陸軍少將銜。孫毓筠督皖時期,被委為淮上軍參謀,授少將銜,令其撫穎壽等地。鏇升淮上軍總參謀長,授陸軍中將銜,復緣軍務北上。
1915年冬回霍山,被推為霍山縣教育會會長。任中,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貢獻良多。
1922(民國11年)年春,應邀二度赴省垣參知政務。被省長許世英聘為省長公署參議。黃公性烈,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執政為民。直道正議,人皆頌之!
1923年春,卒於任上,享年58歲。安徽省政府以及黃公生前同僚朋故為之治喪,乃翁寸田老人忍痛寄聯,懸於安慶靈堂:
死不悲兒早,只悔吾遲。倘予生壽簡止中旬,那見庭枝隕霜露?
病劇歎家遙,更愁囊澀。嗇賴諸友豐治後事,較勝含殮託妻孥!

乃父挽子,兼含謝意。語雖淒涼,甚為得體。當時,霍山縣(今安徽省霍山縣縣城舊址,編者注)政府部屬,家鄉西鎮(今安徽省霍山縣漫水河鎮,編者注)的鄉親父老,皆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沉痛的哀思。先曾祖紱庭公撰輓聯曰:
每來鎮校,必過蔽廬,憶去年山水重遊小別,詎期成永訣!
生為名流,死留紀念,慨爾日鄉關又悼大哲,何處望羈魂!
曾任獅山中學首任校長王樹滋撰輓聯曰:
以正氣還天地,有大造於鄉邦。
曠代英才,堪當一哭。斯人已去,德范永存!
祭文的由來

該文是為了悼念中華民國時期安徽省傑出的歷史人物黃公艮甫所作之祭文。中華民國12(公元1923)年,就職於安徽省省直機關的黃公,病逝於任上。因其為官清廉,頗具聲威。故省垣(原安徽省會安慶,編者注)集會追悼,霍邑(今安徽省霍山縣縣城舊址,編者注)設祭攔迎。
無論當時今日,從安徽省治安慶經霍山縣城到逝者家鄉五保(今安徽省金寨縣境內南部地區,當時轄歸西鎮。編者注),根本無需經過上土市。由於黃公生前為籌建獅山中學(今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中學,編者注)以及興辦家鄉的新式學堂,殫精竭慮,所以,在西鎮鄉紳父老的一致要求下,黃公靈柩輾轉經過上土市,並在獅山中學大操場,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舉行盛大的悼念活動,以表達對一代英才黃公的深切緬懷和追思。當時,民國安徽省政府、霍山縣政府、西鎮地方政府的相關官員參加了追悼大會。
先曾祖紱庭公與黃公艮甫相契,黃公每來西鎮,必臨庭公住所小住,少則三五日,多則半月余。時先祖雨航公常侍立左右,久之,竟結忘年之誼。黃公艮甫在省治為官時,先祖雨航公亦涉仕途。由於世交之情,更兼同僚之誼,故被當時西鎮鄉紳父老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力推,連夜作文供大會悼辭之用。
先祖雨航公既當仁不讓,且義不容辭。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凡運典用故,皆詞工意切。傷感而不失肅穆,悲痛而不失端莊。此文一出,坊間爭誦。傳抄者眾,流傳甚廣。
關於本注釋
先祖雨航公撰寫的這篇祭文,屬駢文體體裁。言簡意賅,語真情摯。時隔八十六年,仍在流傳。駢文注重對仗,講究韻律。因此,遣詞造句,殊為不易。祭文中藏典、節縮之句,頗多深奧,今人大多難以悟透。尤其年代久遠,輾轉傳誦謄抄之間,錯訛誤混,屢見不鮮。不但對祭文中字、詞、句、意的理解,多有偏差,甚至相悖!編者經過多方收集坊間抄本,多見魯魚亥豕之誤,大有積重難返之憂。僅粗略統計而知,非常明顯的錯用、訛用、誤用、混用,竟然多達二十餘處!
1.感天道之無常→天道錯為時事;
2.亡者移如朝露→移混為遺;
3.士衡有哀世之文→哀訛為震;
4.亦流涕夫人文→文訛為間;
5.秀毓衡西→秀錯為靈;
6.嵩生由於岳降→嵩誤為申;
7.鶴骨松姿→松誤為仙;
8.早游膠庠,鏇食稟餼→錯為早歲游庠,壯年食餼
9.手批千卷→批混為披;
10.道學淵深→深誤為淵;
11.等天地為蓬廬→蓬廬訛為逆廬、逆旅;
12.霍山文獻有徵→征錯為宗;
13.在遜清為知名之士→遜錯為晚;
14.本民意以厲言→厲混為立;
15.鹽金不許加價→金混為斤;
16.俄而三年令滿→令訛為食,或錯為會;
17.於是偃養山林→偃養混為退養、退老;
18.時窺二酉之藏→窺訛為批;
19.再至宜城→宜錯為宣;
20.豈意人琴竟歸水泡→琴混為情;
21.叔度安之→之訛為亡;
22.歿而可祭→可錯為致;
23.某等→某錯為紳;
24.謹肅蕪詞→肅訛為上,蕪訛為荒;……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僅釋數例,加以佐證:
⑴嵩生由於岳降。這句話上半句是人傑原夫地靈,是用人傑地靈來做為引語,襯托和印證嵩生岳降的。坊間抄本誤為申生岳降。申生岳降既非詞語,更不是成語,單從文理上就通不過,更找不到相關的解釋。
⑵本民意以厲言,鹽金不許加價。這句話的意思是指黃艮甫聲色俱厲地說,食鹽的價格不能上調。厲言,非立言也。鹽金,指鹽的價格。並非鹽的斤兩。
⑶重遊皖水,再至宜城。宜城,有錯抄為宣城者。黃艮甫第二次應邀赴安徽省治為官,時值民國,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在安慶,安慶又稱宜城。宜宣之錯者,魯魚之訛也。
⑷某等情隆望斗,有錯為“紳等”。某等,用以“自稱之”。紳等,常為“人稱之”。用人稱之而自稱之,此等行文手筆,豈是先祖所為!
⑸謹肅蕪詞,蕪詞者,蕪雜之詞也。通常是用來表示對自己文章的謙稱。荒詞,既沒有見到相關的解釋,從文理上也說不通。將蕪詞訛為荒詞,實乃想當然耳
因事關先祖手筆,加上編者少時曾經背誦,早已熟記於胸。為了使坊間抄本不悖離原文過甚,今以原文而姑妄糾正之。同時,編者本著學習、理解、再學習、再理解的態度,試為注釋之。
以編者之愚鈍,釋先祖之華章,猶蟻撼樹,何其難哉。然,心雖愚鈍,何敢以愚鈍而自甘墮落?身居卑微,豈可因卑微而放任自流?尊重歷史,緬懷先輩,還原史實,責無旁貸。但引經據典,定究其源;凡博文旁證,必察其實。拒絕牽強附會,不屑硬套生搬。
本注釋中的部分章節,有賴編者伯父孫雲、編者家嚴孫義肇多方指讎。雖力求去偽存真,局限於編者淺薄,文中注釋之句,難免謬誤錯訛。懇乞閱者,指而正之。則幸甚矣!
編後語

年煙代遠,滄海橫流。如今的獅山中學,早已非昔日可比。新舊校舍,交映生輝。桃李滿園,人才輩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祭文中鄉校得以倡修,西鎮人才樂育之句,高度概括了那些為了創建“獅山中學”而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的先輩們!飲水當思源泉,感恩難忘高風。世人不會忘記、也不應該忘記先輩們捐資建校辦學的史實!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將永遠的銘記在人們心中!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