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5年

公元385年,乾支日期:乙酉年,年號:建義元年,皇帝:西秦烈祖乞伏國仁。

事件

公元385年,鮮卑族人乞伏國仁在勇士堡(甘肅榆中),建立西秦(亡於400年)。

羌人姚萇自稱秦王。翌年(公元385年)稱帝,建立後秦政權,建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其轄地包括今巴彥淖爾盟烏加河以南地區及伊克昭盟地區)。

乞伏國仁後來在(公元385年)建立了強大一時的西秦王朝,乞伏氏成為高貴的顯族。到西秦永弘四年(公元431年),夏國君主赫連攻滅了西秦國。
西秦國滅亡後,其族人乞伏軻彈、乞伏千年投歸北涼,乞伏跋跋、乞伏延祚投歸夏國,而曇達為羌人執送於夏。赫連定在渡黃河奪北涼河西之地時,為吐谷渾慕璝所滅,所率乞伏氏鮮卑族人等原西秦國降戶及赫連部人皆為吐谷渾虜去。因而,乞伏鮮卑有一部分與吐谷渾部融合。
後北魏王朝又滅了北涼國,並逐吐谷渾部出隴右,散處於河隴地區的乞伏鮮卑均為北魏王朝所統治。乞伏氏、出連氏、叱盧氏等,均成為北魏的“內入諸姓”和“四方諸姓”。此後,隨著北魏孝文帝堅決的漢化改革政策的有效實施,不論是在北朝作官為吏的上層,還是一般乞伏氏鮮卑人,都被融入漢族。

公元385——431年,在今蘭州市和臨夏市一帶曾有一個西秦國。它的開國君主乞伏國仁,先世為隴西鮮卑。其源出於內蒙古陰山,始祖詫鐸莫賀,號稱乞伏可汗,後其子孫遂以乞伏為姓氏。五世祖祜鄰,屯於高平川(今寧夏固遠)。到乞伏祜鄰的子孫乞伏利那時,曾“擊鮮卑吐賴於烏樹山……收眾三千餘落”。以後,乞伏利那之子乞伏述延,以“討鮮卑莫候於宛川,大破之,降其眾二萬餘落,因居宛川”。

逝世

釋道安(公無314-385-),東晉時代的著名佛教學者。俗姓衛,常山(今河北曲陽西北)扶柳人。出生書香門第,但父母早喪,由外兄孔氏撫養成人。他自幼聰慧過人,梁《高僧傳》卷四說他“年七歲讀書,再覽能誦,鄉鄰嗟異”。年十二披剃為僧,因形貌醜陋,不為其師所重,被派至田間勞役。他精勤勞動,重視修持,毫無怨色。三年後,他向師求經閱讀,師給他《辯意經》一卷,約五千言,他帶至田間,利用休息時間讀誦。晚歸,還經於師,要求更換。其師曰:“昨經未讀,今復求耶,響道安說他《成具光明經》一卷,約一萬言。道安照樣帶至田間閱讀,晚問回來,又將經書還師。師命他背誦,安一字不差地背誦完畢,其師大驚,從此他被重視。

道安受具足戒後、即出外參學。他先到鄴都住中寺。其時西僧佛圖澄正在該寺弘法,見到道安,知是奇才。但同寺其他僧人,見道安醜陋,皆生輕慢之心。佛圖澄對他們說:“此人遠識,非年儔也”。道安因被佛圖澄賞識,就師事之。澄每講經,由安複述,但聽眾仍輕慢,並揚言:“須待後次,當難殺崑崙子”後來道安再次復講,聽眾提出許多疑難,但他都輕鬆地為之解釋,使得疑難者心悅誠服。因此他獲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當時的佛教離創始人釋迦牟尼已近千年,道安認為對佛教教理,應加以深究,並大力弘揚,使信奉者有所遵循。他說:“宗匠雖邈,玄旨可尋,應窮究幽遠,探微奧,令無生之理宣揚季末,使流遁之徒歸向有本”。於是他就離開鄴都,到各處遊方問道,遍尋經律,作深入研究,並從竺法濟、支縣講受學。曾應武邑(今河北東南部)太守盧歆的邀請講經說法。其時道安巳為佛教界著名人物,因此他開講之後,融道俗欣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