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嵩岳寺塔

嵩山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初建於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於唐。該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為磚築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其近於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都與印度“stupa”相當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

基本信息

位置

嵩山嵩岳寺塔嵩山嵩岳寺塔
 位於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嵩岳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509),原是宣武帝的離宮,後改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520)改名閒居寺。隋仁壽二年(602)改名嵩岳寺。武則天和高宗游嵩山時,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宮。

規模

現在塔前的山門和塔後的大雄殿及兩側的伽藍殿白衣殿均為近代改建。嵩岳寺塔為密檐式磚塔,平面為十二邊形。是中國最古老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塔高37.6米,底層直徑10.16米,內徑5米餘,壁體厚2.5米。塔由基台、塔身、15層迭澀磚檐和寶剎組成。塔基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台高0.85米,寬1.6米。塔前砌長方形月台,塔後砌磚鋪甬道,與基台同高。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將它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素壁,高3.59米,上下垂直;上部為全塔最好裝飾,高3.73米。東、西、南、北四面各闢一券門通向塔心室。塔身上為15層迭澀密檐,檐寬逐層收分,外輪廓呈拋物線造型。塔剎通高4.7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蓮、須彌座、仰蓮、相輪及寶珠等組成。塔心室作9層內迭澀磚檐,除底平面為十二邊形外,余皆為八邊形。塔下有地宮。嵩岳寺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