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嵩岳寺塔

登封嵩岳寺塔

登封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始建於公元520年,為單層密檐式磚塔,15層疊澀檐,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此類塔的鼻祖。

嵩岳寺塔位於登封市區西北4公里的嵩山太室山南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佛塔,始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登封嵩岳寺塔
公元520年),為單層密檐式磚塔,是此類塔的鼻祖。
嵩岳寺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剎幾部分組成,塔外觀為十二邊形(全國古塔中僅有的一個孤例),系糯米汁拌黃土泥作漿,青磚壘砌而成。基台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塔身之上,是十五層迭澀檐,檐間砌矮壁,遠遠望去,兩層間好像一個半圓的柔弧,呈現出輕快的拋物線型,這種拋物線外廊造型的開創,對以後磚塔建築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對唐塔影響尤為突出。密檐之上,即塔剎,自上而下有寶珠、七重相輪、寶裝蓮花式覆缽等組成。全塔外壁都敷以白灰皮,從塔檐間矮壁上的彩畫可知...
基台以上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素壁,各邊長為281厘米,四向有門。上部為全塔最好裝飾,也是最重要的部位。東、西、南、北四面與腰檐以下通為券門,門額做雙伏雙券尖拱形,拱尖飾三個蓮瓣,券角飾有對稱的外券旋紋;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銘一方。十二轉角處,各砌出半隱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頭飾火焰寶珠與覆蓮,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礎。除壁門的四面外,其餘八面倚柱之間各造佛龕一個。呈單層方塔狀,略突出於塔壁之外。龕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塊。龕有券門,龕室內平面呈長方形。龕內外有彩畫痕跡。龕下部有基座,正面兩個並列的壺門內各雕一尊獅,全塔共雕16尊獅子,有立有臥,正側各異,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層疊澀檐,兩檐間相距很近。檐間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門與欞窗,除幾個小門是真的外,絕大多數是雕飾的假門和假窗。
密檐之上,即為塔剎,自上向下由寶珠、七重相輪、寶裝蓮花式覆缽等組成,高約3.5米。全塔外部,原來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內空,由四面券門可至。塔室上層以疊澀內檐分為10層,最下一層內壁仍作十二邊形,二層以上,則改為八角形。這種富於創造與變化的建造工藝,表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高超建築才能。
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多邊形磚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南,襯以綠樹紅牆,巍峨壯麗,是一座十分珍貴的古代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