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態地貌

但也有人認為,“七十二”並非精確數字,只是用以形容“崮”這一奇特地形分布之廣泛。其中以岱崮鎮的“崮”最為典型,位於沂蒙山區的腹心區域,是臨沂“崮群”風景區的核心鎮。沂蒙有72崮,36崮在蒙陰,18崮在岱崮,岱崮的崮地貌數量之多,造型之美是首屈一指的。
揭秘岱崮地貌
據專家介紹,在距今5億~6億年的寒武紀時代,沂蒙山區還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個突起的山地。風吹雨打,河流擺動等外力作用無時不在侵蝕著山地,經過千萬年之後,逐漸降低成平原。當平原再遇地殼抬升時,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頂的山地,從而進入新一輪的侵蝕循環。
“崮”就是新一輪侵蝕循環的殘留物。這種奇特山勢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它們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信息。
由於發育階段的差異,崮的形態也會高矮不等、形態不一、硬度不同。高低雖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米~600米之間;而分布的聚集度不同,堅硬層的厚度等也不同。岱崮鎮地區以寒武紀的厚層石灰岩為頂蓋,而有名的孟良崮卻是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頂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