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料

崩料

崩料(slipping)是高爐煉鐵過程中爐況失常的一種表現,指爐料的突然崩落,表現為料尺的突然陷落。崩料多起因於高爐煤氣分布及熱制度的失常及爐內型的不規整。其深度超過500mm,或更深,屬於不正常下料。連續不斷或不止一次地突然塌料叫連續崩料。

簡介

爐料突然塌落的現象,稱為崩料。煤氣分布失常(中心或邊緣煤氣過分發展、管道行程)和爐缸熱制度被破壞(過熱或過涼)等,均易產生崩料。

崩料將使煤氣分布紊亂,大量在上部末充分加熱和還原的爐料一下落入人下部高溫區,即發生“生降”,因而爐溫急劇下降,嚴重時甚至造成風口灌渣和爐缸凍結。崩料往往發生於爐料難行或停滯之後,因而崩料往往也是懸料的前奏和原因。在高爐基本順行的條件下,偶爾有1~2次崩料可以暫不做特殊處理。但對於多次的連續崩料,應根據崩料產生的原因和崩料的嚴重程度,通過上、下部調節,甚至連續加數批淨焦和採取人工坐料,及時消除崩料。

崩料產生原因

爐料下降緩慢或停滯,然後突然塌落的現象稱為崩料;反覆出現即是連續崩料。造成崩料、連續崩料的原因有:

1、 原、燃料質量變壞,爐內透氣性惡化,上、下部調劑未與之相適應;

2、設備缺陷,如爐喉保護板損壞;

3、高爐內襯侵蝕嚴重,已有結厚、結瘤;

4、操作不當,如加風、提高風溫時機不適,爐溫劇烈波動未及時調節,渣鹼度過高,低料線處理不當。

上述原因引起氣流分布失常,產生管道行程,處理不當,發展成為崩料。崩料和管道行程,有時互為因果。管道氣流使煤氣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沒有充分加熱和還原的爐料突然大量崩落,尤其是高爐下部的連續崩料,增加爐缸的熱支出,嚴重者造成爐子大涼,甚至爐缸凍結。

崩料徵兆

崩料徵兆的如下:

1、下料不均,料尺時快時慢,出現停滯、陷落,爐溫向熱時,風壓升高,風量自行減少,管道形成後,風壓降低,風量自行增多,崩料後風壓立即回升,風量隨之減少。連續崩料時,此種現象反覆發生,風壓、風量曲線均呈鋸齒狀,嚴重時呈大鋸齒狀。

2、爐頂溫度劇烈波動,平均值升高,嚴重時短期內可達800℃ 以上。管道位於邊緣時,所在方位爐牆和爐頂溫度升高,其他方位的降低;管道位於中心時,爐頂溫度升高快而記錄點範圍較窄。

3、爐頂壓力波動大,出現高壓尖鋒。管道嚴重時上升管有爐料撞擊聲。

4、爐喉CO曲線混亂。邊緣管道時四方差值大,管道所在方位第二點的數值低於第一點。

5、靜壓力壓差波動大。邊緣管道所在方位的靜壓力上升,壓差下降;中心管道時周邊的靜壓力降低,而差值不大。上部管道崩料時,上部靜壓力波動大,下部管道崩料時,下部靜壓力波動大。

6、渣鐵溫度急劇降低。生鐵矽低、硫高,或出現號外鐵。渣流動性不好,黑渣掛溝。風口工作不均,有明顯生降,部分風口甚至涌渣、灌渣。

崩料的危害

爐料下降速度顯著減慢而失去均衡叫難行,難行是崩料的前兆。爐料透氣性惡化導致爐料下降速度減慢,物理反應減緩,要及時進行調整,消除難行和合理處理崩料是防止高爐懸料的主要措施,崩料和管道行程有互為因果關係。崩料會使大量生料(未被加熱,進行直接還原的爐料)進入爐缸,造成爐缸大涼。爐料沒預熱會使熱風能量損失,爐料不進行間接還原反應,煉鐵能耗要升高。

處理措施

崩料的處理措施有:根據崩料的程度及爐溫情況採取措施以防止連續崩料,如爐溫高,可減風溫及噴吹的燃料以減少煤氣體積;採取疏鬆邊緣的裝料制度或加數批淨焦以疏鬆料層(礦石隨後補加);減風以使壓差低於崩料前的正常水平。

如崩料轉嚴重,要採取以下措施:大量減風(如10%~20%)直到能制止崩料;高壓改為常壓,控制壓差低於正常值;停止噴吹,大幅度減輕焦炭負荷;發展邊緣氣流,適當縮小礦石批重;如爐溫充足,風口正常,可於出渣或出鐵後坐料,使煤氣流重新分布;加淨焦多批,以疏鬆料層及提高爐溫;出淨渣、鐵;涌渣的風口噴水防止直吹管燒穿;休風堵部分風口,以利其恢復正常送風,送風后按壓差操作;崩料制止且爐溫回升時,應先逐漸恢復風量,後恢復風溫及焦炭負荷,且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出現反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