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麻屬

山黃麻屬

山黃麻屬植物是常綠喬木或大喬木,生長極為迅速,適應力強。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兩廣、福建和台灣,一般生於陰濕溝谷和林中,空曠山坡,河邊和曠野。

基本信息

描述

山黃麻屬山黃麻屬

Trema Lour. 山黃麻屬,榆科蕁麻目,約50種,分布於熱帶地區,我國有6種,如:山黃麻,產西南部至台灣,有些種類的樹皮可編繩。喬木灌木互生,形至被針形,基部3-5脈或為羽狀腺;花小,單性或雜性,排成腋生、稠密的聚傘花序;雄花萼片4或5,內向鑷合狀排列;花瓣缺;雄蕊4-5,在蕾期直立;雌花萼片與雄花的同數;子房無柄,柱頭2;胚珠單生,下垂;果為一小核果,具宿萼。小喬木,高達10米,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平滑或細龜裂;小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直立或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絨毛。葉紙質或薄革質,寬卵形或卵狀矩圓形,稀寬披針形,長7-15(-20)厘米,寬3-7(-8)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稀銳尖,基部心形,明顯偏斜,邊緣有細鋸齒,兩面近於同色,乾時常灰褐色至棕褐色,葉面極粗糙,有直立的基部膨大的硬毛,葉背有密或較稀疏直立的或稀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絨毛(茸毛),有時稀疏地混生褐紅色(乾時)串珠毛,基出脈3,側生的一對達葉片中上部,側脈4-5對;葉柄長7-18毫米,毛被同幼枝;托葉條狀披針形,長6-9毫米。雄花序長2-4.5厘米,毛被同幼枝;雄花直徑1.5-2毫米,幾乎無梗,花被片5,卵狀矩圓形,外面被微毛,邊緣有緣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卵狀矩圓形,壓扁,透明,在其基部有一環細曲柔毛。雌花序長1-2厘米;雌花具短梗,在果時增長,花被片5-4,三角狀卵形,長1-1.5毫米,外面疏生細毛,在中肋上密生短粗毛,子房無毛;小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具緣毛,在背面中肋上有細毛。核果寬卵珠狀,壓扁,直徑2-3毫米,表面無毛,成熟時具不規則的蜂窩狀皺紋,褐黑色或紫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種子闊卵珠狀,壓扁,直徑1.5-2毫米,兩側有棱。花期3-6月,果期9-11月,在熱帶地區,幾乎四季開花。

產地分布

山黃麻屬(TremaLour.)植物是榆科(Ulmaceae)中的一屬,本屬植物在國內多作民間用藥,如狹葉山黃麻有清涼止血、止痛等作用。光葉山黃麻健脾利水、化淤生新,用於泄瀉、骨折。山油麻清熱解毒、止痛、止血,用於瘡毒、風濕麻木、風濕關節痛、外傷出血。它的化學成分主要有三萜、甾體、黃酮、香豆素、苯酚類、長鏈脂肪族、環烯醚萜等化合物。

用途

其藥理作用主要有: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1.1對激活細胞膜Na+/H+交換加重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山黃麻屬山黃麻屬

1.2對大鼠心肌線粒體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

1.3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保護作用

1.4降血壓作用

1.5對血液影響

2抗氧化作用

3抗炎作用

4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5解痙作用

6治療皮膚老化

7毒性:主要是發現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衰退和壞死

對本屬植物進行化學藥理學研究,能對民間用藥提供理論指導,拓寬其套用範圍。但到目前為止,本屬植物只有少數進行了化學和藥理研究,文獻報導較少,因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闡明化學成分和藥效的聯繫,對於指導臨床用藥和新

藥開發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藥材2003年第26卷第11期)

引種狀況

非引種

用途

韌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麻繩和造紙原料;樹皮含鞣質,可提栲膠;木材供建築、器具及薪炭用;葉表皮粗糙,可作砂紙用。也常成為次生林的先鋒植物。

辨別要點

本種植物長期以來被誤定為異色山黃麻T.orientalis(L.)Bl.,它在我國南方的分布較後者更為普遍,正如檢索表中提及的性狀,這兩種植物較容易區別。

本種植物與異色山黃麻及銀葉山黃麻T.nitidaC.J.Chen近緣,它們顯然是屬於同一複合體。山黃麻的染色體2n=20或160,而異色山黃麻2n=20,40或40+0-2B,說明它們是正在分化中的一群植物。

西藏植物志1:507.圖161(4-10).1983;四川植物志3:166.圖51(3-4).1985;

榆科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