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

山塘

屋頂山塘是指位於人口居住地上游、如失事將直接造成下遊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的山塘。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部,全長3600米,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於公元825年任蘇州刺史時修築,至今已有1185年歷史,仍保持著“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傳統風貌,充分體現了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山塘街第一次大發展是在宋代,當時商業日漸繁榮,修建了許多寺院和橋樑,如:壽聖禪寺(即半塘寺,東晉義熙十一年始建,曾藏有元代僧善繼血書《華嚴經》)、渡僧橋(北宋至道年間始建)、桐橋(曾名勝安橋,北宋治平元年始建)、西山廟(北宋崇寧二年始建)、小普陀(南宋嘉泰二年始建)。

概述

山塘山塘

山塘是白居易獨具慧眼,於1177年前,在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與人間最繁華的姑蘇之間鑿河堆堤,築通了一條七里山塘。從此溪流映帶,綠樹環繞,蘇州人有了一條可以從容走進遙遠年代的歷史長廊,也有了一處可以恣意詠吟歌唱的文化殿堂。七里山塘又名七狸山塘,正式名稱為山塘街,是江蘇蘇州金閶區一條有將近1200年歷史的步行街,西起虎丘山下席場弄,東到閶門外古運河上的渡僧橋,全長3829.6米。

山塘街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為了疏通水路,決定在虎丘山環山開河築路,並著手開鑿一條山塘河。長約3600米,故俗稱七里山塘,這條河在閶門與運河相接。在河塘旁築堤,即山塘街。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這便是對山塘街的生動寫照。

七里山塘歷史

山塘山塘

唐寶曆二年(825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

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對七里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山塘山塘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鄉的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林立。橫跨河上的古橋有7座:山塘橋、通貴橋(又名瑞雲橋)、星橋、彩雲橋(又名半塘橋)、普濟橋、望山橋(曾名便山橋)和西山廟橋,豎貫堤上的古橋有8座:白姆橋、毛家橋、桐橋(曾名洞橋、勝安橋)、白公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和萬點橋,而對岸豎貫之橋也是八座,有同善橋(小普濟橋)、引善橋等。其中山塘橋、彩雲橋、便山橋和洞橋四座橋建於宋代以前。其中通貴橋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的府第。星橋是昔日商業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廟橋南北兩堍分別是花神廟和西山廟。而斟酌橋是山塘河、東山浜、野芳浜的交匯處,是當年畫舫雲集的所在,橋東堍的花園弄花香襲人,有不少詩詞讚美斟酌橋畔的風光,例如:“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

“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橋外酒帘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問陶)晚年寓居于山塘街青山橋和斟酌橋間,顏所居曰“樂天天隨鄰屋”,日與好友石韞玉、孫星衍等詩酒唱酬,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山塘街,著名詩人吳錫麒《哭張船山》雲;“卻思斟酌橋邊水,鳴咽還應到九原(君寓吳門斟酌橋)”、“如此驚才僅中壽,問天何苦更生才!”

山塘傳說

根據民間傳說,明朝劉伯溫為破風水,沿山塘安放七隻石狸。一些作者甚至認為“七里山塘”乃“七狸山塘”所訛,不過這種說法並無史書根據。2006年,七里山塘重新安放七隻石狸。這七隻石狸從東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橋)、通貴狸(通貴橋)、文星狸(星橋)、彩雲狸(彩雲橋)、白公狸(普濟橋)、海涌狸(望山橋)、分水狸(西山廟橋)。

山塘交通

山塘山塘

公交遊5線、6、7、46、70、91路到達。距離火車站3站路,緊挨著石路商業圈。市中心打車10元可到。

....................

山塘門票

七里山塘門票:45元

七里山塘套票:120元(套票包含景區門票、遊船門票、評彈、綠茶)

旅遊指南

【行程推薦】早上從蘇州出發到達山塘古鎮並遊玩,中午在山塘吃飯,下午可前往虎丘遊玩,拙政園和殘粒園也在周邊。

【周邊景區】虎丘、拙政園、殘粒園、北寺塔、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寒山寺。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部,全長3600米,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於公元825年任蘇州刺史時修築,至今已有1185年歷史,仍保持著“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傳統風貌,充分體現了歷史風貌的完整性。街區文物古蹟薈萃,有國家、省、市級文保單位11處,市級控保建築16處,古牌坊9處,其他古蹟40餘處,優秀歷史建築眾多。康熙、乾隆皇帝及許多著名文人墨客都曾遊歷山塘,至今仍存有唐代至民國期間詩詞300餘首,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所繪“一街”即山塘街,充分體現了歷史遺存的真實性。這裡傳統民居密集,原住民達85%以上,人們枕河而居,鄰里相望,並且仍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俗,農曆二月十二日的“百花節”、農曆七月三十日的“燒狗屎香”等傳統民俗活動代代相傳,充分體現了歷史生活的延續性。古韻山塘、文脈山塘、水韻山塘、人居山塘、民俗山塘,山塘的形與神、柔與剛、雅與俗、動與靜相得益彰,被譽為“一條活著的千年古街”,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內涵的豐富性。

山塘歷史街區自2002年啟動保護性修復以來,嚴格遵循 “保護風貌、修舊如舊、延年益壽”和“分級分類保護”的原則,先後完成了整體風貌保護工作、重要節點修復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文化內涵挖掘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和市民民眾的一致好評,被譽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視窗、天堂里的街市”。貝聿銘、羅哲文等專家學者,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巴達蘭,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等外國嘉賓都曾先後視察山塘,並給予很高評價。2008年,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榮獲“中國民族建築事業傑出貢獻獎”,2009年入選蘇州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30項民心工程。

歷史沿革

山塘街可以用“一條1185年的白公堤(唐代白居易開拓的山塘街)挑起2500年的蘇州歷史”(東頭為“闔閭大城”閶門,西頭為吳中第一名勝虎丘)來形容。

唐寶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因虎丘在城西北,與古城交通不便,又因河道不暢,易致水災,於是組織百姓開鑿水道,由閶門城河直達虎丘山麓,並與運河貫通,這條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積於河邊就成“白公堤”,天長日久,“堤”演變成“街”,即為山塘街。其後1100多年內,山塘街成為連線閶門與虎丘的唯一紐帶。白居易在《武丘寺路》中寫道:“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湖堤上,長留一道春。”

山塘街第一次大發展是在宋代,當時商業日漸繁榮,修建了許多寺院和橋樑,如:壽聖禪寺(即半塘寺,東晉義熙十一年始建,曾藏有元代僧善繼血書《華嚴經》)、渡僧橋(北宋至道年間始建)、桐橋(曾名勝安橋,北宋治平元年始建)、西山廟(北宋崇寧二年始建)、小普陀(南宋嘉泰二年始建)。兩岸楊柳依依,景色優美,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許多優美詩篇。

明宣德年間,周枕任江南巡撫,況鍾任蘇州知府,期間社會安定,生產恢復。明萬曆年間,木鈴衲子募化修堤,長洲縣令韓原善助成其事,山塘再度繁華。當時,蘇州經濟日益發達,成為全國著名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山塘街伴隨著蘇州一起得到空前發展,成為山塘歷史上最為昌盛的時期。五人墓、玉涵堂、敕建報恩禪寺、李鴻章祠、普濟橋、通貴橋等均建於這個時期。

與名人密切相關的歷史遺存

山塘街河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地方官時開築的。

明代禮部尚書吳一鵬故居玉涵堂,現為蘇州市文保單位。分四路五進,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築6000多平方米,廳堂樓閣花園齊備,門樓磚雕“狀元遊街圖”尤為規制高而雕藝精。

清代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祠,現為蘇州市文保單位。祠堂保存完好,有頭門、儀門、享堂、廡廊、望山樓、塔影池以及諭旨碑等。(李鴻章逝後,光緒二十七年諭旨:稱他“輔佐中興,削平大難”,“在原籍及立功省分著建專祠”。當年李鴻章剿滅太平天國有功,因此江蘇巡撫恩銘奉旨在蘇州也建立李鴻章祠。

清代康熙十三子怡賢親王祠(乾隆十三年詔賜“敕建報恩禪寺”,俗稱“十三阿哥行宮”),現為市控制保護建築。現保存之山門,臨街面河,為磚砌三樓一拱門牌坊式樣,翼以八字磚牆,雄偉壯觀。怡親王允祥,賢是諡號。與雍正最為友善,竭心輔助,總理戶部。薨後,雍正大為悲慟,並“詔奉天(瀋陽)、直隸(北京)、江南(蘇州)、浙江(杭州)各為王立祠”,為皇親國戚中“振古未有之榮”。

民國總統徐世昌題字“宗仁主義”牌坊,連同鮑氏義莊祠,現為市控制保護建築。

康熙,乾隆先後十一次出閶門經山塘到虎丘。其中乾隆皇帝留下了“山塘策馬攬山歸”“春氣入山塘”、“已覺山塘好”等九首有關山塘的詩(清陸肇域、任兆麟《虎阜志》卷首 古吳軒出版社 1995)。

《姑蘇繁華圖》長卷,重點描繪了蘇州的一山、一鎮、一城、一街,這一街便是山塘街。(清乾隆年間徐揚所畫,國家一級文物,現藏遼寧博物館)。

《虎丘山塘圖》長卷,寫實描繪山塘街的地理形勢和名勝古蹟,並一一用文字標識了90處古蹟(清乾隆年間秦儀所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