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子模型

層子模型

1965年,我國北京基本粒子理論組,分析了當時理論和實驗上的問題,認為對稱性的產生和破壞都只能是強子內部的某種結構的反映,於是提出了強子結構的層子模型。層子模型認為,物質結構有無限的層次,在粒子層次上的構成組分是層子。強子所參與的相互作用歸結為層子所參與的相互作用。該模型還唯象地引入了強子中的層子波函式,以反映強子的內部結構,並用相對論協變的方法計算了強子的各種弱作用衰變和電磁作用衰變的衰變率,理論與實驗符合較好。

基本內容

1965年,我國北京基本粒子理論組,分析了當時理論和實驗上的問題,認為對稱性的產生和破壞都只能是強子內部的某種結構的反映,於是提出了強子結構的層子模型。

層子模型認為,物質結構有無限的層次,在粒子層次上的構成組分是層子。但層子並不是物質最終的組成部分,可能包含更深層次的結構。因此層子的種類也可能不止三種。強子是層子或層子與反層子的束縛態。強子所參與的相互作用歸結為層子所參與的相互作用。該模型還唯象地引入了強子中的層子波函式,以反映強子的內部結構,並用相對論協變的方法計算了強子的各種弱作用衰變和電磁作用衰變的衰變率,理論與實驗符合較好。此外,通過層子所參與的相互作用,將介子和重子的性質聯繫起來,紛繁的粒子物理現象開始呈現出有機聯繫的、統一的圖象。因此,層子模型對於人們認識強子的內部結構,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