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伯爾切斯庫

尼古拉·伯爾切斯庫(Nicolae Balcescu,1821—1852),十九世紀羅馬尼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偉大的愛國者和卓越的思想家,1848年羅馬尼亞革命最著名的領袖。

簡述

1952年羅馬尼亞錢幣上的伯爾切斯庫1952年羅馬尼亞錢幣上的伯爾切斯庫
尼古拉·伯爾切斯庫(Nicolae Balcescu,1821—1852),十九世紀羅馬尼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偉大的愛國者和卓越的思想家,1848年羅馬尼亞革命最著名的領袖。 伯爾切斯庫在歐洲也負有盛名。他積極支持歐洲的革命活動,團結僑居巴黎的匈牙利人和波蘭人一道為民族的解放和統一而鬥爭,為促成義大利和法國革命者之間的合作而多方奔走。伯爾切斯庫親自在巴黎參加了法國1848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早年生涯

1851年的伯爾切斯庫1851年的伯爾切斯庫
伯爾切斯庫於1821年誕生在布加勒斯特,從小就受到進步思想的陶冶。他的啟蒙老師就是深受土耳其民族迫害而逃亡出來的希臘人。他對歷史很感興趣,從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中,受到了革命傳統思想的洗禮。他目睹祖國遭分割受蹂躪、險象叢生的現實,在心靈深處萌發出矢志救國的幼芽。1835年,當他還處在少年時期,就在巴黎參加了“羅馬尼亞革命者小組。”回國到軍隊當士官生後,他主動要求為士兵們教授歷史課,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講課生動、形象,富有內容,深受歡迎。但當局並不賞識,歷史課被迫停止。伯爾切斯庫憤然離開軍隊。
為了喚起人民推翻地主階級的統治,爭取國家的獨立,年青的伯爾切斯庫滿懷壯志於1840年5月加入了迪米特里·菲利佩斯庫發起創立的瓦拉幾亞(即羅馬尼亞公國)青年秘密協會。這個協會的宗旨是要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爭取國家的獨立。1840年10月由於叛徒告密,加上與民眾聯繫不夠,密謀終被當局偵破。許多會員被指控為危害國家安全罪而遭到審判,並被投入監獄,尚未滿18歲的伯爾切斯庫被關進了默爾基內尼修道院。
3年後,伯爾切斯庫獲釋出獄。這時,他已身患嚴重的肺結核,病魔幾乎奪去他的生命。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繼續堅持革命鬥爭。1843年秋,他和吉卡、特爾少校一起創建了新的秘密政治團體“兄弟會”。“兄弟會”提出了正義、博愛的口號,主張用自由和民主思想來改革社會,建設一個獨立的新國家。
羅馬尼亞西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為了擴大“兄弟會”的影響,迎接革命風暴的到來,伯爾切斯庫奔走於“被收容的人”(當地貴族對羅馬尼亞人的貶稱)中間,播下了民族團結和革命的種子。
1845—1848年,伯爾切斯庫與奧古斯特·特雷博留·拉烏里安一起,在布加勒斯特出版《達契亞歷史文匯》雜誌。一共出版了5卷,發表了伯爾切斯庫撰寫的《關於羅馬尼亞人的歷史淵源問題初探》(1845)和《發展中的摩爾多瓦軍隊與武裝力量》(1846),充分反映了羅馬尼亞人要求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強烈願望。
僑居法國的伯爾切斯庫時刻把爭取民族的統一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1847年除夕之夜,他在巴黎發表了題為《關於祖國的現在、過去和未來的情況》的著名演講,強調指出:“我們的目標只是羅馬尼亞人的民族統一,別無他求。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統一起來,天長日久就會導致政治上的統一。” 為了發展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同年11月27日伯爾切斯庫倡議建立了以羅馬尼亞著名學者拉佐爾·格奧爾基(1779—1823)的名字命名的“拉佐爾協會。”

1848年革命

歐洲1848年革命如火如荼的席捲歐洲。年輕的革命家伯爾切斯庫懷著滿腔激情參加了法國二月革命,親身投入巴黎的街壘戰鬥。他從巴黎寫給朋友的信中自豪地說:“我非常睏乏,連續三天,我一直戰鬥在街頭……多好的革命……它使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月24日,法國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統治。 法國革命在羅馬尼亞諸公國產生了強烈反響,一場反封建的革命風暴正在形成。3月8日,伯爾切斯庫在他的巴黎寓所召集旅居法國的羅馬尼亞革命者開會,提出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要求把土地無償地分給農民。他主張統一組織領導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的革命。伯爾切斯庫還建議大家回國先集中力量在瓦拉幾亞發動革命,等革命全面爆發後再去摩爾多瓦。但雅西的自由民主派迫不及待,未等國外革命者回國,就匆忙提前行動,使摩爾多瓦革命運動的第一階段遭到失敗。
1848年4月,伯爾切斯庫秘密返回祖國。他領導的“兄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聚集了許多擁護者。同年5月,瓦拉幾亞的13人革命委員會選出了以伯爾切斯庫為首的執行委員會,制訂了綱領,把革命的目標和任務歸納為22條。其中第十三條明確提出解放隸農平分土地,消滅封建的生產關係。伯爾切斯庫深深意識到只有自由的、擁有土地的農民才能確保祖國的前途,所以他說:“整個1848年革命包含在第十三條中。”
6月9日,在伯爾切斯庫等人領導下,羅曼納茨縣(今特列奧爾曼縣)的伊茲拉茲爆發了革命。伯爾切斯庫起草了《伊茲拉茲宣言》。《宣言》要求保障行政和立法的獨立,任何外國列強不得干涉內政;廢除農奴制。第三天布加勒斯特也開始行動,藍、黃、紅的三色旗在羅馬尼亞公國上空迎風飄揚。臨時政府接管了政權,伯爾切斯庫擔任了政府的外交國務秘書。為了謀求蘇丹政府承認新政權,批准憲法修正案,伯爾切斯庫又參加了3人代表團前往宗主國首都伊斯坦堡。但奧斯曼帝國當局沒有接見羅馬尼亞公國代表團。在代表團回國後不久,由於沙俄與蘇丹互相勾結,狼狽為奸,恢復了舊的制度,窒息了革命。伯爾切斯庫和其他革命者一起被逮捕流放。
伯爾切斯庫歷盡艱險於1848年年底到了特蘭西瓦尼亞,在那裡他參加了新的鬥爭。他與該地的羅馬尼亞革命領導人建立了廣泛的聯繫,並鼓勵他們同馬扎爾兄弟聯合起來共同對敵。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把伯爾切斯庫視為可怕的火種,惶恐不安,勒令他離開特蘭西瓦尼亞。
即使在國外,他也不放棄使匈牙利革命同羅馬尼亞革命協調起來共同打擊外來干涉者的努力,為此舉行過多次談判。1849年7月2日伯爾切斯庫、博利亞克和匈牙利革命者拉約什·科蘇特終於在塞格德簽署了羅匈媾和草案。確定了羅馬尼亞人——馬扎爾人進行革命的政治合作原則,組織羅馬尼亞革命軍與馬扎爾部隊一起共同抵抗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的侵略。可惜的是,特蘭西瓦尼亞的革命由於哈布斯堡和沙皇軍隊聯合進行反革命武裝鎮壓,同時羅馬尼亞和馬扎爾內部力量發生分裂,終歸失敗。
1848—1849年羅馬尼亞諸公國的革命是歐洲民主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雖遭失敗了,但它卻動搖了封建制度的基礎,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確立,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開闢了道路,進一步喚起羅馬尼亞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統一的新覺醒。伯爾切斯庫對這次革命的卓著勳勞得到羅馬尼亞人民的欽敬。
1850年元月,身在異國的伯爾切斯庫繼續為革命四處奔波。他在倫敦倡議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參加者有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波蘭人、俄羅斯人、捷克人和南斯拉夫人等,旨在團結各國革命者建立一個革命的民主聯合會,繼續展開鬥爭。同年9月還把僑居在國外的羅馬尼亞人組成“羅馬尼亞民族宣傳會。”
1851年,伯爾切斯庫身患重病,但他的革命激情仍然十分旺盛,5月3日在巴黎發表了題為《1848年阿爾迪亞爾的羅馬尼亞人運動》的演說。他曾寫道:“我深信當整個人類一旦覺醒,幸福的日子就會到來。到那時,不再有受奴役的民族,不再有主宰別人的人。四海之內皆兄弟!所有的羅馬尼亞人都是自由的,都是親兄弟。遺憾的是我不能看到這一天,但我還要努力地為正義事業而工作,忍受著病痛的熬煎。我最後的話語對你——我親愛的祖國還是一支頌歌。” 伯爾切斯庫於1852年11月27日在義大利的巴勒摩城不幸與世長辭,全體羅馬尼亞人民和歐洲進步人民為之哀悼。他雖然只生活了31個春秋,但他的豐功偉績千古流芳!

歷史學家

伯爾切斯庫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革命家,也是很有名望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作家,寫過不少歷史、經濟、哲學和政論性的著作。他以唯物主義的觀點,剖析了當時的社會變革。他深深懂得在社會組織結構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要作用。伯爾切斯庫主張耕者有其田,認為革命的中心問題是爭取農民民眾,提出了中心目標在於解放隸農的革命改造綱領。他對地主階級深惡痛絕,在著作中揭露了地主階級的猙獰面目,號召各族勞動人民和革命者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封建剝削和獨裁專制的罪惡制度。 他的作品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同情,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羅馬尼亞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興衰。他通過筆和政治活動,畢生為了消滅農奴制,為了民族的統一,堅持不懈地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伯爾切斯庫一生撰寫了許多著作,如《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羅馬尼亞人的權利》(1848)、《關於在特殊時刻羅馬尼亞諸公國的工農社會狀況》(1846)、《羅馬尼亞人歷史的革命進程》(1850)和《多瑙河各公國的經濟問題》(1850)以及尚未寫完的《勇敢的米哈伊大公時代的羅馬尼亞人歷史》(1878)。 《多瑙河各公國的經濟問題》以豐富的史料闡述了羅馬尼亞諸公國封建生產關係的產生與變革。該書在巴黎一問世,就得到法國學者的好評。法國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伊臘斯·雷諾(1801—1869)主要根據伯爾切斯庫在這本書中提供的資料,於1855年寫成了《多瑙河各公國政治和社會史》。
馬克思細心地究讀了雷諾的這部著作,寫下了《關於羅馬尼亞人的札記》,表示了對羅馬尼亞人民的深刻同情。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篇中還引用了伯爾切斯庫的材料。伯爾切斯庫在分析農奴制和徭役制的關係後得出結論說:“農奴制是徭役剝削制度的產物,在歷史上是與徭役制同時出現,或緊接著徭役制而出現的。”馬克思把這一論點明確地概括為:“在多瑙河各公國,徭役勞動是同實物地租和其它農奴制義務結合在一起的,但徭役勞動是交納給統治階級的最主要的貢賦。凡是存在這種情況的地方,徭役勞動很少是由農奴制產生的,相反,農奴制倒多半是由徭役勞動產生的。”
羅馬尼亞解放後,出版了伯爾切斯庫的文集和專著,甚至教科書中也節錄他的作品。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表彰他的功勳,羅馬尼亞貨幣上印著伯爾切斯庫的頭像,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在羅馬尼亞黨史、革命民主運動博物館裡,陳列著他的巨幅畫像。羅馬尼亞人民經常緬懷他,永遠紀念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