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溯濤

尹溯濤

尹溯濤,出生於1907年,中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尹溯濤(1907~1949),字培雲,雲南梁河縣久保村人。

早年以優良的成績考進騰衝中學。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尹溯濤加入了緬甸臘戍愛國華僑成立的“臘戍華僑抗日救國會”。他深入阿佤山一帶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由於他平易近人,與佤族民眾坦誠相交,頗得佤族民眾的信任,為日後在佤山開展革命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36年,中英會勘中緬南段未定界,以班洪王為首的阿佤山十七王,一致推舉尹溯濤為總代表。尹溯濤代表十七王致書“中立委員長”,並向國民政府請願,呈書義正詞嚴,表達了“不願聽英帝之驅使,願斷頭顱,不願為英帝之牛馬”的英雄氣概,顯示了阿佤人民的嚴正立場和誓死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

抗日戰爭爆發後,尹溯濤從阿佤山到瀾滄縣城佛房,在瀾滄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擔任了一段時間的教師。其間,尹溯濤同以行醫為掩護的共產黨員張南屏一起在瀾滄、孟連、西盟等地村寨進行社會調查,為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打基礎。

1944夏,尹溯濤又與共產黨員李曉村和其他進步人士一起,促成愛國人士羅正明請纓抗戰,組織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裝抗日游擊隊伍,進駐阿佤山,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武裝抗擊日軍侵略阿佤山的游擊戰爭,成功地抗擊了日軍對中國南疆的野蠻侵略。

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在勐主碧光中學成立了分支,領導景谷、六順、瀾滄一帶的革命鬥爭。尹溯濤得知後,便日夜兼程,從西盟山趕到謙糯。從此,他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三征”(即:徵兵、征糧、徵稅)這一如火如荼的民眾運動中。同年,他參加了黨在謙糯舉辦的幹部訓練班,並在其中任教員。

1949年1月,在黨的領導下,尹溯濤奉命帶領新組織的民兵200餘人,攻打盤踞在雅口的高家寶私人地霸武裝。戰鬥中他大膽沉著,捨身深入敵巢與敵談判,迫使地霸武裝撤出碉堡並交出全部武器,順利解放了雅口,圓滿地完成了指揮部的戰略意圖。接著他又親率部隊抵達寧江(今勐海縣勐往鄉一帶),向國民黨寧江設治局衙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寧江設治局長許雨蒼,在強大的軍事進攻面前,施展了假投降的陰謀,提出要尹溯濤前去談判。1月21日上午,當尹溯濤到設治局房內談判桌旁剛坐下,預先埋伏的敵人便向他連開數槍,尹溯濤不幸中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