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山面村

盂頭崎圓覺寺,傳說是山面祖先墳地,被觀音佛母設局套眾,占為佛地。 七十年代,在盂頭崎修建了一座蓄水10萬立方的水庫。 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修成水庫,“高峽出平湖”,蔚為壯觀。

山面村位於尤溪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轄3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1300多人,西與芹洋毗鄰,北與沶頭相連,東與仁厚相接,南與正山隔河相望。
山面村舊屬南平府管轄,稱延平府尤溪縣二十八都,七十年代初劃歸三明市。七十年代初,修建了一座130多米長的鋼索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還有一條2500米水泥路通往各自然村。
該村祖上曾有過不少名人、能人,其中有秀才張天駒,少年得中晚清貢生,縣令羨其才華,特賜“聖世耆英”匾牌以示嘉獎,今仍懸掛于山面下丘厝大廳上,完好無損。再者是許姓昌添,是清乾隆時“工部左侍郎管理樂部事務提督學政”,十二歲得中進士,乾隆器重少年有成,賜匾一塊題字“選魁”,今仍掛在許家祖祠上,字跡清楚,古韻尚存。
境內有蓬萊山普照寺、前山禪峰寺、盂頭崎圓覺寺。蓬萊山主峰海拔1288.7米,形如一支巨型蠟燭,直插雲天,峰下是萬丈深淵,登頂通道由數百級石階鋪成,石階僅50厘米寬,旁有石欄桿護路。傳說觀音佛母指定由山面人築此通道,以示恩澤。主峰側後有一勝景,名“鍋蓋梁”,如一堵數百米高的巨牆連線於兩峰之間,石樑上方僅一尺五寸寬,兩邊是如刀削般絕壁,使俯視之人頭暈目眩。據說誰有膽量走到對面山峰,定能給誰帶來好運氣。更奇的是主峰下有一股清泉,甘甜清澈,千年不枯,為住持的僧人和遊客提供足夠的飲用和洗滌用度。蓬萊,人間仙境,千山萬仞,鬱鬱蔥蔥,夏天涼風習習,使人心曠神怡,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日裡,晴空萬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峰下建有宏大的佛殿,金碧輝煌,流光溢彩,供奉著觀音和諸位佛像,日夜香火旺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瞻仰。傳說香客只要心誠,佛祖能保你合家平安、四時走好運。前山禪峰寺,原主是坂面上坂頭徐家祖祠,建祖祠因建築規格超標,被官府追究,徐家為避難,只好送給佛家為寺,才變為佛寺的。盂頭崎圓覺寺,傳說是山面祖先墳地,被觀音佛母設局套眾,占為佛地。此皆虛妄之傳說,無從考證。三處佛地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古蹟眾多,人間仙境,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三大旅遊景點。
七十年代,在盂頭崎修建了一座蓄水10萬立方的水庫。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修成水庫,“高峽出平湖”,蔚為壯觀。其後陸續修建成了拱橋坑、花眉丘、黃鱔池等水庫群,以及坪崎岬水渠、高見潭水渠,形成了水利網的格局,三條水泥槽水渠的建設,為改變我村十年九旱的自然狀況。
全村種植菸葉600多畝,產值90多萬元;種植柑桔100多畝,產值30萬元;采松脂60多噸,產值30多萬元。創辦了機磚廠等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
該村在岬坪棟建設約1萬多平方米的住宅小區,60多戶民眾喜遷新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