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面村

山面隸屬中國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鄉山面村。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山面話和尤溪縣城關話有區別,與鄰村際頭、芹洋、正山相適用。很巧合啲是山面話與粵語、閩南語也有淵源(異曲同工之處)就不一一列舉了。“肉”和蒙古語一樣念“ma”,第三聲和“嘛”諧音。比如山面話與粵語相似啲語言有:故事、回家、戀愛、你相信嗎、真的罵、假的話、真的戲、假的你、真的夢、假的淚、調查、不要、一次、以後、好吧、結果、我叫……

“依山面氺”簡稱山面。是一個風景秀麗啲地方,山面村民風淳樸,環境——安靜,空氣——清新。全村森林覆蓋面積高達95%以上,貌似原始森林——誇張了。有很多珍稀物種甚至沒有文獻記載,可見中國地大物博。早年時候有老虎,可能現在環境不適合了吧,由於土地慢慢開發老虎生存環境有限,再加上老虎也沒有這么長命。土生土長啲有銀杏樹、鴛鴦菜、野琵琶、柿子、李子、(lai)、桃子、西瓜、芙蓉花(早晨白色傍晚紅色)、蔴(ma)花、蓮花、蘆柑、金柑、橙子、柚子、梨子、玉米、楊梅、葡萄、板栗、米椎、苦jia、龍眼(可惜只可存活幾個月)、綠筍、黃筍(石筍)、冬筍……看了這么多眼睛應接不暇了吧,其實水果和蔬菜啲品種也是數不勝數。總而言之這裡的環境有天然優勢,只要是南方作物一般都收穫不錯。紅菇等野生菇。野生靈芝、還有蟒蛇、眼鏡蛇、響尾蛇、野豬、野雞(可能和其他地方有區別,顏色五彩斑斕,很漂亮。據說神話啲鳳凰靈感來源於此)鷺、田雞、翠鳥、燕子、老鷹、貓頭鷹、青蛙、野生蟾蜍……

山面村位於海峽西岸福建省中部尤溪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轄3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1300多人,西與芹洋毗鄰,北與沶頭相連,東與仁厚相接,南與正山隔河相望。

山面村舊屬南平府管轄,稱延平府尤溪縣二十八都,七十年代初劃歸三明市。七十年代初,修建了一座130多米長的鋼索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還有一條2500米水泥路通往各自然村。

該村祖上曾有過不少名人、能人,其中有秀才張天駒,少年得中晚清貢生,縣令羨其才華,特賜“聖世耆英”匾牌以示嘉獎,今仍懸掛于山面下丘厝大廳上,完好無損。再者是許姓昌添,是清乾隆時“工部左侍郎管理樂部事務提督學政”,十二歲得中進士,乾隆器重少年有成,賜匾一塊題字“選魁”,今仍掛在許家祖祠上,字跡清楚,古韻尚存。

境內有蓬萊山普照寺、前山禪峰寺、盂頭崎圓覺寺。蓬萊山主峰海拔1288.7米,形如一支巨型蠟燭,直插雲天,峰下是萬丈深淵,登頂通道由數百級石階鋪成,石階僅50厘米寬,旁有石欄桿護路。傳說觀音佛母指定由山面人築此通道,以示恩澤。主峰側後有一勝景,名“鍋蓋梁”,如一堵數百米高的巨牆連線於兩峰之間,石樑上方僅一尺五寸寬,兩邊是如刀削般絕壁,使俯視之人頭暈目眩。據說誰有膽量走到對面山峰,定能給誰帶來好運氣。更奇的是主峰下有一股清泉,甘甜清澈,千年不枯,為住持的僧人和遊客提供足夠的飲用和洗滌用度。蓬萊,人間仙境,千山萬仞,鬱鬱蔥蔥,夏天涼風習習,使人心曠神怡,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日裡,晴空萬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峰下建有宏大的佛殿,金碧輝煌,流光溢彩,供奉著觀音和諸位佛像,日夜香火旺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瞻仰。傳說香客只要心誠,佛祖能保你合家平安、四時走好運。前山禪峰寺,原主是坂面上坂頭徐家祖祠,建祖祠因建築規格超標,被官府追究,徐家為避難,只好送給佛家為寺,才變為佛寺的。盂頭崎圓覺寺,傳說是山面祖先墳地,被觀音佛母設局套眾,占為佛地。此皆虛妄之傳說,無從考證。三處佛地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古蹟眾多,人間仙境,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三大旅遊景點。

七十年代,在盂頭崎修建了一座蓄水10萬立方的水庫。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修成水庫,“高峽出平湖”,蔚為壯觀。其後陸續修建成了拱橋坑、花眉丘、黃鱔池等水庫群,以及坪崎岬水渠、高見潭水渠,形成了水利網的格局,三條水泥槽水渠的建設,為改變我村十年九旱的自然狀況。

全村種植菸葉600多畝,產值90多萬元;種植柑桔100多畝,產值30萬元;采松脂60多噸,產值30多萬元。創辦了機磚廠等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

該村在岬坪棟建設約1萬多平方米的住宅小區,60多戶民眾喜遷新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