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少康是遺腹子,憑藉個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幫助,廣施德政而得到夏後氏遺民的擁護。經過周密的策劃,少康通過用間、行刺等手段,以弱勝強,最終戰勝寒浞父子,中興夏朝。

典故

憑藉十里方圓,中興夏朝-----少康中興

大禹因治水有功,深孚眾望,遂繼舜而當了中原諸部落之共主,初都陽城(今河南禹縣),後都於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據說禹大會「諸侯」(指諸部落酋長)於塗山(今安徽蚌埠西,另有紹興等說),執玉帛而來與會的有“萬國”之多。又傳禹在世時也仿效堯、舜,薦舉益為繼承人,但他的兒子啟卻自行繼位,並鎮壓了反對他掌權的勢力。從此,夏乃由一個部落之稱而成了國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05年─約前1766年)就此建立,都於安邑。

自啟繼禹位,父子、兄弟相傳的王位繼承制終於固定下來。夏朝建立標誌中國“家天下”的首創,也是中國歷代興治盛衰亂亡的一系列鏈條之第一環。它具有立國創製的作用,即首建王朝、首行世襲,同時也開了歷代篡奪政權的先例。古書把夏啟繼承父位,當作由“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的開端。

夏朝雖然建立,但其初政權並不鞏固。據說啟耽於飲酒作樂,在位十年而卒,傳位給其子太康。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後生活比啟還荒淫腐敗,只顧飲酒遊獵,不理政事。

有一次,他帶著家屬、親信去洛水北岸遊獵。一去3個多月不回來,弄得百事廢弛,民怨沸騰。東夷族有窮氏(在今山東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領后羿乘機起兵,奪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帶著獵物興高采烈地回來,在走到洛水岸邊時,見對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過河探問,這才知道是后羿不讓他回都,各部落首領都不滿意太康的荒唐,又懼怕后羿的實力,誰也不來幫助。太康後悔不及,只好在陽夏築了一座土城居住下來。史稱“太康失國”

太康的五個弟弟見兄長不能回都,就陪著母親來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終沒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來追念他們的祖父禹的功績和品德,傾訴目下的淒涼悲哀之情。這首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詞的大意是:我們的祖先大禹曾經訓導子孫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君主應當勤於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貪酒色、好遊獵,或者大興土木,建造亭台宮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會失去民心,導致亡國。緬懷我們的祖先大禹大世時,他身為萬邦之君,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百姓安居樂業,他是一位多么賢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訓,荒廢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視我們,使祖先創建的王朝被人顛復,陷我們於悽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鑄下了大錯,我們心中是多么痛苦啊!

27年後,太康病死於陽夏。后羿廢黜太康後,立太康弟仲康為王。仍由后羿專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黨羽義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軟禁,憂悶成病而死。

仲康的兒子相繼位,相年齡這時還很幼小,因后羿帶兵進逼,只得逃往帝丘,又遷到斟灌(今山東省壽光縣東)。相繼位後的第八年,由於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獵為樂,遂被后羿的助手寒浞指使后羿的門生,貼身衛士逄蒙所殺,進而寒浞派兒子澆帶兵進攻斟灌。相力量弱小,只好再次逃往帝丘。這時,相曾先後征伐過淮夷、風夷、黃夷等部落。不久,於夷來朝見,服從於相。第二年,澆又帶兵奔襲帝丘。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殺進相的住處。相眼見難以脫身,就拔刀自刎而死。寒浞便篡奪王位,使夏朝中斷了四十年。

少康是相的遺腹子。相被迫自殺時,少康還沒有出生。母親後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省濟南市東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從小就很聰明,他初懂人事後,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過,叮囑他日後要報仇雪恥,復興夏朝。從此,他發憤圖強,立志要奪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擔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時一有機會就學習帶兵作戰的本領,並且時時警覺,防止寒浞來殺害他。不久,寒浞的兒子澆果然派兵來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為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東)。有虞氏首領虞思讓他擔任管理膳食的官,學習理財的本領,並把女兒嫁給他,還給了他一塊10里方圓的名叫綸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據地和軍隊。少康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禹的功德,努力爭取人民支持他復興故國,並召集夏朝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當時,有個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奪取王位後,他逃到名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東省舊德平縣),招集流亡,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復興夏朝。他首先應少康之召,傾有鬲氏之兵,會合斟尋、斟灌兩地的復仇之師,和少康會合,擁戴少康為夏王。

少康先派兒子季杼攻滅了寒浞的第二個兒子戈意,以削弱敵方力量。又派將軍女艾去偵察了澆的虛實。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從綸出兵,一路勢如破竹,攻克舊都安邑,誅殺寒浞,奪回了王位,建都陽夏。夏朝復國。少康自幼歷盡苦難,復國後能勤於政事,講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前後共約近百年。如果說,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國歷代王朝最早之“興”,夏啟便是依靠權謀開國之梟雄,太康則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還都,夏朝才進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現了中興的形勢。

評價

自啟殺益奪得王權,並通過甘之戰挫敗反對者建立夏王朝後,又經太康、仲康、相、少康等四世,約略近百年的時間,多次運用戰爭手段,才確立了夏後氏的統治。在這過程中,軍事鬥爭的成敗,重要原因在於能否得到人民的擁護。太康失國,是因為他“盤於游田,不恤民事”;寒浞代夏,是因為后羿“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寒浞滅亡是因為他“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於民”

。而少康能中興,也在於他立足綸邑後,“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

。政治上重視人的因素,軍事上重視謀略,這是少康能以弱勝強、重建夏後氏統治的重要原因。

中國歷史典故

泱泱大國,朗朗乾坤,五千年華夏沃土,哺育龍之傳人;八百代炎黃子孫,共築盛世長城。黃河長江,巨浪滔滔,崑崙珠峰,聳入雲霄。一曲《大中華賦》,多少餘音繞樑!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這古老的文明之邦,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大唐盛世……靖康之恥……康乾之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