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花茶組

小黃花茶組

小黃花茶組花黃色,細小,腋生或頂生,本組模式種:小黃花茶產貴州赤水縣金沙鄉合金。

基本信息

簡介

小黃花茶組Sect.LuteofloraChanginAct.Sci.Nat.Univ.Sunyatseni21(3):73.1982;ChangetBartholomewCamellias,73.1984.
小黃花茶組小黃花茶組

形態特徵

花黃色,細小,腋生或頂生,無柄,苞被未分化為苞片及萼片,薄革質,半宿存;花瓣基部合生,不展開;雄蕊2輪,外輪花絲連生;子房3室,花柱短,分離;蒴果小,球形,種子每室1粒。
本組和短柱茶組ParacamelliaSealy較接近,但花黃色,花瓣基部合生,不展開,雄蕊的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已知1種,分布於貴州。

模式種

本組模式種:小黃花茶CamellialuteofloraLi產貴州赤水縣金沙鄉合金。

小黃花茶

簡介

小黃花茶現僅分布於貴州省赤水市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悶頭溪,分布總面積2.14平方公里,總株數1708株,其中高度1米以下幼苗260株,高度1米以上成年樹1448株,成年樹中被人為因素破壞的85株。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5.5米;樹皮褐色,嫩枝無毛,芽體被白色茸毛。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6.5-12厘米,最長達17厘米,寬1.7-5.4厘米,最寬達7厘米,先端漸尖或急銳尖,基部闊楔形;中脈乾後下陷,側脈每邊6-8條,與網脈在上面下陷;邊緣有疏鋸齒,齒間相隔2.5-8毫米;葉柄長8-12毫米,有褐色柔毛。花單生於葉腋或枝頂,黃色,不展開,無柄,苞被片8-10片,未分化為苞片及萼片,半圓形至闊橢圓形,長4-10毫米,被疏毛,半宿存,花瓣7-8片,闊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1-15毫米,基部連生4毫米,開花時不展開,無毛,或有睫毛;雄蕊2輪,長13毫米,外輪的花絲基部連生,花絲管長8毫米,無毛,花葯黃色,基部著生;子房3室,被白色柔毛,花柱長5毫米,頂端3裂。蒴果球形,直徑1厘米,果皮薄,3瓣裂開,種子每室1個。花期11月。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赤水一帶。在山茶屬Camellia里,除金花茶組Chrysantha的種類花呈金黃色外,小黃花茶亦開黃花,但形態結構不屬於金花茶組,金花茶組的花有柄,苞片與萼片已分化。小黃花茶的花無柄,苞被未分化為苞片與萼片。至於小黃花與短柱茶組Paracamellia的區別,在於後者花瓣近於離生,外輪花絲決不連合成花絲管

生長習性

小黃花茶喜溫暖潮濕氣候,伴生的植物有桫欏,長瓣短柱茶,八角蓮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

園林用途

小黃花茶開花不多,結果更少,種子極易受鼠害。種子落地後受害程度更嚴重,致使小黃花茶自然生長率極低。2003年組織人員上山採集,僅得種子425粒。現有成年樹部分受藤蔓植物侵擾,樹幹枯死較多,而天然生長的幼苗稀少,無法補足成年老樹的遞減,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境地。

山茶屬的亞屬和組

山茶屬(Camellia),山茶科一屬,下分原始山茶亞屬山茶亞屬茶亞屬後生山茶亞屬。山茶科(Theaceae)在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單獨列出一個山茶目,2003年的APGII分類法將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鵑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親緣更近。山茶屬(Camellia)為常綠灌木或喬木,約20組,分布於東亞北回歸線兩側,中國以雲南、廣西、廣東及四川最多。余產中南半島及日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