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缺素症

小麥生長發育中會由於缺乏某種營養元素而使內部營養代謝受到破壞,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質量。

小麥缺素症
 

症狀

一、缺氮型黃苗 主要表現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葉片窄小直立,葉色淡黃綠,老葉嘻尖乾枯,逐步發展為基部葉片枯黃,莖有時呈淡紫色,穗形短小,千粒重低。二、缺磷型紅苗 葉片暗綠,帶紫紅色,無光澤,植株細小,分櫱少,次生根極少,莖基部呈紫色。前期生長停滯,出現縮苗。冬前返青期葉尖紫紅色,抽穗成熟延遲。穗小粒少,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低。分櫱期缺磷幼苗在三葉期後,開始顯出缺磷症狀。一般植株長相瘦弱,葉片上現紫紅色,葉鞘上呈條狀紫紅色,長勢慢,分櫱弱且少。當土壤中不缺氮而嚴重缺磷時,葉色暗綠,植株不分櫱,根系生長不良。小麥返青後,葉片和葉鞘仍表現紫紅色,多無春季分櫱,新生根生長慢而少,爛根現象不斷擴展。拔節期缺磷,除苗期主要的缺磷症狀更為明顯外,下層葉片逐漸變成淺黃色,從葉尖和葉邊漸漸枯萎。植株內的幼穗分化發育不良,生根少,尤其是根毛坏死,爛根現象嚴重起來。抽穗開花期缺磷,一般表現植株矮小餐,隨著穗部生長發育,葉層從下層開始,從葉尖和邊緣漸次枯萎引起花粉一流通 與胚珠不孕,增加退化小花數,小穗數和粒數減少,籽實不飽滿,千粒重明顯下降。嚴竽時,有些不能抽穗或出現假“早熟現象”和瘦秕的死穗。三、缺鉀 初期,全部葉片呈藍綠色,葉質柔弱,並捲曲,以後老葉的尖端及邊緣變黃,變成棕色以致枯死,整個葉片象燒焦的樣子,莖稈細小而柔弱,易發生倒伏,易出現缺鉀型黃苗。主要表現在下部葉片首先出現黃色斑點,從老葉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內延伸,黃斑與健部分界明顯,嚴重時老葉尖端和葉緣焦狀,莖稈細弱,根系發育不良,易早衰。四、缺鋅型黃苗 主要表現為葉的全部顏色減褪,葉尖停止生長,葉片失綠,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叢生。五、缺錳型黃苗 主要表現為葉片柔軟下披,新葉脈間條紋狀失綠,由綠黃到黃色,葉脈仍為綠色;有時葉片呈淺綠色,黃色的條紋擴大成褐色的斑點,葉尖出現焦枯。六、缺鉬型黃苗 主要表現為葉片失綠黃化,先從老葉的葉尖開始向葉邊緣發展,再由葉緣向內擴散,先是斑點,然後連成線和片,嚴重者黃化部分變褐,最後死亡。七缺硼 分櫱不正常,嚴重的不能抽穗。即使抽出麥穗,也不開花結實。八、缺鈣 植株生長點及葉尖端易死亡,幼葉不易展開,幼苗死亡率高,葉片呈灰色,已長出葉子也常現失綠現象。九、缺銅 頂葉呈淺綠色,老葉多彎曲,葉片失綠變灰,嚴重時葉片死亡。十、缺鎂 植株生長緩慢,葉呈灰綠色,葉緣部分有時葉脈間部分發黃,老點,較幼的葉了在葉脈間形成缺綠的條紋或整個葉片發白,老葉則常早枯。十二、缺硫 小麥缺硫植株常常變黃,葉脈之間尤甚,但老葉往往保持綠色。植朱矮小,成熟延遲。

病因

一缺氮 一般播種過早、砂性土壤、基肥不足易缺氮。二缺磷 有機質含量少,基肥不足的土壤易缺。三缺鉀 一般紅壤土、黃壤土很易缺鉀,現發現華北平原麥田也出現了缺鉀情況,尤其是砂壤土較明顯。四缺鋅 一般中性、微鹼性土壤易缺鋅。五缺錳 一般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輕、有機質含量少、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易缺錳。六缺鉬 一般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較輕的砂性土有效鉬含量低。七缺硼 鹼性較大的石灰性土壤上易缺硼。八缺鋅 在腐殖質多的土壤上常常表現缺鋅。九缺鎂 在富鉀土壤中,鉀和鎂之間存在拮抗作用,隨大量鉀肥的施入,土壤中Mg/K比值的變化將引起或加強鎂的缺乏。十缺鐵 一般通氣良好的石灰性土壤上容易出現缺鐵。冬小麥植株地上部分不同元素濃度隨生育期變化,磷、鉀濃度呈直線下降的趨勢;鐵、鎂、鋅濃度則呈上升的趨勢,錳、銅、鈣、鈉的濃度較穩定。冬小麥生長前期,各營養元素向地上部運輸能力順序為:磷、鉀、(鐵)>鎂、鋅、銅>鈣、鐵、錳>鈉;成熟期向籽粒轉移和再分配能力的順序為:氮、磷>鎂、鋅、銅>錳>鐵>鈣>鈉,其中鉀主要滯留在莖稈和葉鞘中。

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 首先,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其次各地根據土壤普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配製的小麥專用肥。應急時,每667m2追施人糞尿700—1000kg或硫銨15—20kg,也可噴施1.5%—2%的尿素水溶液2—3次,每次間隔7—10天。也可667m2用尿素1.5—2kg或硫酸銨4—5kg拌10kg麥種,隨拌隨種,要求乾拌,不要用碳銨或氯化銨。(2)防止缺磷 每667m2追施普鈣30—50kg也可噴施2—3次1%—2%普鈣澄清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3)防止缺鉀 每667m2追施硫酸鉀或氯化鉀7—10kg或草木灰200kg,也可噴施2—3次1%的硫酸鉀或氯化鉀或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4)防止缺鋅 每667m2追施硫酸鋅1kg或0.2%的硫酸鋅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鋅40—60g拌種。(5)防止缺錳每667m2追施硫酸錳1kg或0.1%的硫酸錳葉面噴施2—3次。也可用硫酸錳40—80g拌種。(6)防止缺鉬可噴施0.05%的鉬酸銨溶液1—2次,間隔7—10天。也可667m2用鉬酸銨20—30g拌種。(7)防止缺硼 補救措施用0.1%—0.2%硼砂溶液進行葉面噴肥,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8)小麥施肥從模糊逐漸走向精準,儘可能提高肥料析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一是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比例不平衡,;二是化肥中所含氮、磷、鉀3種元素不平衡;三是肥料中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不平衡,如何有效地調節上述不平衡,進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葉面肥是有效的途徑。這種方法與常規的根系供應養分相比,通過葉片直接吸收養分是一種見效快、效率高的施肥方式,且可防止養分在土壤中被固下,尤其是微量元素,小麥對微量元素需要量雖然不大,但絕不能缺少,對微量元素來說葉面噴施利用率要比土壤施用高很多。生產上提倡施用迦姆豐收液肥,拌種時用250—500倍液噴灑麥種或在3葉期後用1500倍液噴在麥苗上(冬小麥應在土地封凍前10—15天噴施),拔節至灌漿期噴灑1000倍液2次,也可選用多得稀土純營養劑(包頭市綠寶肥業有限公司),拌種用微肥200g拌麥種20kg,也可用100g對水浸麥種20kg或用50g對水20—30L於孕穗期噴施,都確有實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