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缺素症

夏玉米缺素症

對應的方法:提倡前茬小麥施足磷酸二銨等高磷肥料,一肥兩用。 對應的方法:用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300倍液溶液在拔節期前後各噴1次。 對應的方法:用1000倍的硫酸銅拌種,或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400倍液,葉面肥,在苗期、拔節期各噴1次。

序言

在當前的夏玉米生產中,由於產量的不斷提高,以及施肥較普遍存在重氮、磷的現象,導致缺素症較為普遍地不同程度的發生,對夏玉米的產量與品質有極大影響。
而且,一些“別有用心”的農資經銷商宣稱是什麼什麼病害,藉機推出“以肥代藥”某某“神藥”欺騙老百姓。為此,特撰寫下文,將缺氮(N)、缺磷(P)、缺鉀(K)、缺鋅(Zn)、缺硼(B)、缺錳(Mn)、缺鉬(Mo)、缺銅(Cu)、缺鐵(Fe)、缺硫(S)10種缺素症的表現、誘發條件和應對措施介紹如下,以供廣大農民朋友對比參考。

缺氮(N)

葉色淺黃,一般自下部葉片的葉尖開始變黃,從葉尖沿中脈向基部擴展,順葉尖向內部發展形成呈“倒V形”先黃後枯(註:這是與缺鉀症狀的區別,缺鉀型葉片黃化形狀是順葉尖呈“V形”;與缺硫症狀相似,但缺硫性黃苗首先表現在新葉)。幼苗生長緩慢、細弱,葉片黃綠色。中後期葉片由下而上發黃,先從葉尖開始,然後沿中脈向葉基延伸,形成一個“V”字形黃化部分,邊緣仍為綠色,最後全葉變黃枯死,果穗小,頂部子粒不充實。
誘發的條件:前茬未施有機肥或耗肥過大;一次性施肥遇雨氮被淋失。


對應的方法:苗期缺氮的,可葉面噴施500倍的“十樂素”加0.5%的尿素水溶液,同時要分次追施速效氮肥。

缺磷(P)

葉片早期呈紫紅色或紅色,尖端枯死變暗褐色。病株果穗小而彎曲,子粒行列不整齊,頂部發育不飽滿。
誘發的條件:播種過早遇低溫,誘發缺磷。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磷肥易被固定。


對應的方法:提倡前茬小麥施足磷酸二銨等高磷肥料,一肥兩用。前茬施用磷肥不足的地塊,建議播種時每畝施入7.5~10公斤的磷酸二銨10公斤,既促進玉米高產,又經濟實用。如果苗期出現缺磷症狀,可用500“十樂素”加1%的磷酸二銨水溶液噴施。
特別注意:玉米3葉期缺磷肥,可導致後期空稈和禿尖的增多。

缺鉀(K)

幼苗發育緩慢,植株矮小,葉片顯得長,老葉前端發黃,葉尖及邊緣易乾枯、焦灼;果穗發育不良,頂端特別細,禿尖長;莖稈短,細小而柔弱,易倒伏。


誘發的條件:玉米對鉀肥的需要僅次於氮肥,而近年來,高產田不重視施用鉀肥的;施用有機肥少,秸稈不還田。
對應的方法:①提倡前茬小麥施足鉀肥,一肥兩用。否則,應對玉米及時補施氯化鉀5~10公斤。②葉面噴施1000倍的“壯漢”液肥,可有效緩解症狀。

缺鋅(Zn)

先在老齡葉片出現細小的白色斑點,並迅速擴展形成局部的白色區,呈半透明的“白綢”狀,新生幼葉呈淡黃玉色;拔節後,病葉中肋兩側出現黃白條斑,嚴重時呈寬而白的斑塊,病葉遇風容易撕裂。病株節間縮短,矮化,有時出現葉枕錯位現象;抽雄、吐絲延遲,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果穗發育不良。


誘發的條件:磷肥施用量大,以及施用氮肥過多,會導致土壤有效鋅的不足。
對應的方法:①提倡前茬小麥每畝底施硫酸鋅1~2公斤(注意鑑別真偽),一肥兩用。②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500~600倍液,可緩解症狀。

缺硼(B)

前期缺硼,幼苗展開困難,葉組織遭到破壞,葉脈間呈現白色寬條紋,根部變粗、變脆;開花期缺硼,雄穗不易抽出,雄花退化,雌穗也不能正常發育,甚至會形成空稈;果穗籽實行列彎曲不齊,結實率低,穗頂部變黑。

玉米缺硼時表現為根系不發達;植株矮小;上部葉片脈間組織變薄,呈白色透明的條紋狀;葉薄弱、發白,甚至枯死;生長點受抑制,雄穗抽不出來;雄花退化變小,以至萎縮;果穗退化、畸形,頂端子粒空癟。
誘發的條件:有機質少的土壤,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長期持續乾旱也易誘發缺硼。
對應的方法:①提倡前茬小麥每畝底施“六高底肥王”800克從而“一肥兩用”補充兩茬作物的微肥需求。②用“藍色晶典”多元微肥500~600倍液,在苗期、拔節期各噴1次。③遇旱及時澆水。

缺錳(Mn)

幼葉的脈間組織逐漸變黃,但葉脈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綠色,因而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葉片彎曲、下披,根系較細,長而白。嚴重時,葉片會出現黑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展到整個葉片。
誘發的條件:PH>7的地塊;雨水過多易淋失。
對應的方法:①提倡前茬小麥畝施1公斤硫酸錳或者800克“六高底肥王”。②葉面噴施,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500~600倍液,在苗期、拔節期各噴1次。

缺鉬(Mo)

脈間葉色變淡、發黃,葉片易出現斑點;老葉先出現症狀,新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表現正常;籽粒皺縮,成熟延遲。
誘發的條件:大量施用磷肥,以及施用錳肥過量。
對應的方法:用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300倍液溶液在拔節期前後各噴1次。

缺銅(Cu)

葉失綠變成灰色,上部葉片或嫩葉發黃、葉尖捲縮、葉邊不齊,葉片捲曲、反轉;幼葉易萎焉,老葉易在葉舌處彎曲或折斷;果穗發育不正常。
誘發的條件:土壤PH高,銅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用的過多,也會引起缺銅。
對應的方法:用1000倍的硫酸銅拌種,或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400倍液,葉面肥,在苗期、拔節期各噴1次。

缺鐵(Fe)

幼葉脈間失綠呈條紋狀,中、下部葉片為黃綠色條紋,老葉綠色;嚴重時整個葉片失綠髮白,失綠部分色澤均一,一般不出現壞死斑點。
誘發的條件:石灰性土壤,通氣良好條件下易缺;土壤中磷、鋅、錳、銅含量過高,鉀含量過低,使用硝態氮肥,均會加重缺鐵。
對應的方法:①提倡前茬小麥每畝底施5~10公斤硫酸亞鐵(混合有機肥使用)。②葉面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600倍液噴施1~2次。

缺硫(S)

植株體色褪淡,呈淡綠或黃綠,新葉重於老葉,葉質變薄。
誘發的條件:長期不施用含硫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鉀、硫酸鋅等。
對應的方法:過磷酸鈣、硫酸鉀、硫酸鋅、硫酸錳、硫酸銅、硫酸亞鐵等肥料均含有硫(S),不用單獨施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