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澗鎮

小澗鎮

蒙城縣小澗鎮系宋朝女英雄劉金定故里,具有1000多年歷史。位於縣城西北十三公里處(北緯33度22分,東經116度28分 ),面積117平方公里,耕地11萬畝,人口6萬,是蒙城縣三大中心鎮之一(副縣級)。下轄14個村,178個自然莊,272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簡介

小澗鎮小澗鎮
蒙城縣小澗鎮系宋朝女英雄劉金定故里,具有1000多年歷史。位於縣城西北十三公里處(北緯33度22分,東經116度28分),面積117平方公里,耕地11萬畝,人口6萬,是蒙城縣三大中心鎮之一(副縣級)。下轄14個村,178個自然莊,272個村民小組。小澗地處淮北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小麥、大豆、玉米、紅芋、棉花等。流經本鎮的渦河總長16千米,航運發達,水產豐富,境內多山,且山石資源豐富。小澗久負盛名的土特產有狼山陶器、狼山藥材、狼山秋黃瓜、沙灘水蘿蔔、紅心紅芋、西瓜、金絲瓜(絞瓜)、菸草、蜈蚣、黃花菜、黃桃、黃花梨、黃皮洋蔥等。

人文地理

小澗鎮形似糧袋,南靠渦河,北依淝河,順渦、淝二水流向,呈西北、東南勢。境內自北向南有窯山、土山、狼山(又名靈山)、雙鎖山(又名齊山)、黃柏山、尖山等六座山丘,山青水秀,風光宜人,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為蒙城乃至亳州所獨有。她東臨壇城,南接漆園,西面隔渦河與岳坊、田橋兩鎮相望,北靠渦陽曹市、單集林場。境內從蒙小柏油路可直通縣城,僅為10多分鐘車程,南面渦河自古為黃金水道,水運繁忙,因此,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小澗渦河大橋已開通,從淮北可直通阜陽、亳州。

風景名勝

小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垂惠聚建於此,秦末陳勝義軍退於此,西晉豫章王端建行台於此,宋朝巾幗英雄劉金定樹“保家護鄉”大旗於此,宋民族英雄岳飛大敗金兵於此,元末朱元璋義軍活動於此,清末捻軍血戰於此,新四軍偵察科長羅會廉犧牲於此。小澗鎮建鎮具有一千多年歷史,歷史悠久,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優美的風光,豐富的資源,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小澗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傑出的人物,留下了數不勝數的人文趣事和名勝古蹟,全縣3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小澗獨占八處。雙鎖山劉金定飲馬泉、高瓊墓、漢墓、九鼎靈山寺等名勝古蹟,聞名遐邇,賦予小澗鎮深厚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其自然和人文優勢為全縣乃至全市各鄉鎮所僅有,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事業和旅遊業發展優勢。

主要山丘

狼山(又名靈山)--海拔87米,為群山之首,亦為蒙城至高點。古代林木參天,是豺狼出沒之所,故名。由於獨特的土質和自然條件,盛產藥材,特別是“金頭蜈蚣”一向與“蒙蟬蛻”齊名。此外,狼山陶器、狼山秋黃瓜等特產聞名四方。聞名皖北大地的九鼎靈山寺即座落在此山頂。
雙鎖山(又名齊山)--雙峰並峙,北高75.6米,南高73米,中高40米,形如駝背,故名駝腰山、雙鎖山,又名齊山。南臨渦河,北接狼山,為古道關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山之西南為鎮政府所在地,東北為古紅城。五代時期女英雄劉金定據守此山,樹“保家護鄉”大旗,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1983年春,在南峰“劉金定飲馬泉”旁建“雙鎖山烈士陵園”。
黃柏山--海拔40米。相傳隱士黃柏陽隱居於此,故名。1977年,建地震台於此,現為國家級標準地震觀測台站之一。2000年,小澗鎮黨委、政府引進外資,利用該荒山建立開發了“黃柏山靈安公墓”,現已建成對外開放。
尖山--海拔48米。山頂有太山奶奶廟,房舍十間,已圯。現駐有某部雷達部隊,建有雷達站。滿山松柏,鬱鬱蔥蔥,景色宜人。

主要景點

劉金定飲馬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雙鎖山南峰。泉水清碧透明,甘甜爽口,飲之沁人心脾。一池碧水,取之不竭,四季不枯,宛若萬綠從中的一顆明珠。相傳當年劉金定屯兵於此,為飲戰馬,率兵鑿成,故名“劉金定飲馬泉”。1983年,小澗人民在泉旁建碑,以此紀念紅馬金刀、馳騁沙場的女英雄。
高瓊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雙鎖山南麓。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原為石砌,樹木參天,石碑林立,但歷經滄桑,現僅存高出平地三米之土嶺。高瓊,燕人,劉金定丈夫。宋太祖擢御龍直指揮史,死後封為衛國武烈王,葬雙鎖山西南麓。
九鼎靈山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狼山頂峰。唐朝時,曾于山南麓建昭明寺(又名當陽寺),僧人及好事者為招攬香客,編造山神靈驗,以至善男信女、求神問卦者絡繹不絕。清道光年間在頂峰建九頂靈山寺。寺有和尚通四,武藝高強,傳說能用手犁地,故九頂靈山寺聞名遐邇。現該寺是我縣仍存舊貌的唯一古寺。
紅城孜--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雙鎖山東北一公里處,相傳漢朝劉旭練兵於此。現存兩道城牆及護城河遺址。外城東西寬1189米,南北長1300米,原城牆高3米許。城西有跑馬道,涼馬棚,中心路上有監獄陳跡。
羅會廉烈士墓--位於縣城西北十八公里王樓村後,占地一萬平方米。原新四軍第四師偵察科科長羅會廉之墓。墓旁有韋國清、張震、吳之國的聯名輓聯碑三座。
雙鎖山烈士陵園--1983年由小澗區委修建於雙鎖山南峰飲馬泉旁,有烈士墓、紀念碑和烈士遺物陳列室。每年清明,都有大批的各屆人士及學生前來弔唁和掃墓。
狼峰霽雪--狼山諸峰,冬季積雪,經久不化則如山舞銀蛇、十分壯觀。日出觀之,則紅妝素裹,分外嬌嬈。此景被列為蒙城八景之一。

社會、經濟發展

近年來,該鎮先後投資數百萬元,新建了小澗集渦濱路商業街,開發了新鎮路、蒙小路,重新規劃開發了郭店、吳圩兩個衛星集鎮。通過小集鎮開發建設,千餘間樓房拔地而起。小澗集主要大街實現了集水泥馬路、彩色方磚人行道、綠化帶、大轉盤、路燈、電纜,給排水管道“七位一體”的高標準配套,初步實現了淨化、亮化、美化,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發展規劃

小澗鎮黨委、政府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決心立足資源優勢,對內最佳化環境,夯實基礎,對外招商引資,擴大開放,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古鎮小澗建成皖北重要“觀光農業旅遊地,歷史名鎮商貿城”。
(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以“建設新村居、完善新設施、營造新環境、造就新農民、形成新風尚、健全新保障”為重點,按照“政府推動、農民主動、市場互動、上下聯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布局,創立品牌,發展規模經營。按照“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要求,制訂好村鎮建設規劃。繼續整合各類資源,全面推進鄉村道路、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快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抓好全鎮8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工作,推進“菜藍子”工程建設,發展重點村的蔬菜基地4000畝。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產業化生產基地,扶持各類協會組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三)大力推進招商引資步伐,盤活國有閒置資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我鎮,完善規範山石資源開發,面向社會公開竟標拍賣山石開採權,增加財政收入。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寬廣的胸懷,更遠的眼光,更優惠的政策,更優質的服務,廣納四方賓客,引進外資,開發我們的旅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盤活脫水蔬菜廠、軋花廠等閒置資產。建立項目信息通聯網路,保持聯絡暢通,通聯正常,力爭全年招商引資700萬元。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投資環境。繼續實施“村村通”工程項目,今年計畫實施齊山至韓橋段通村公路項目,力爭實施小澗至王集通達工程。力爭近幾年內,使小澗鎮的道路逐步有明顯的改善。繼續完善集鎮建設規劃,提升文明創建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