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村

小寨村

小寨村,在中國名稱為小寨村的鄉村有很多,這裡介紹分布於各省的幾個小寨村。

基本信息

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小寨村

小寨村位於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主要村民是600年前從南京遷移到此屯田戍邊的屯堡人。他們在貴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代代繁衍,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在新時期譜寫了一曲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篇章。小寨村位於西秀區東部,全村有539戶2065人,屬城效型農村,以養殖業、種植業為主。小寨村突出“農業生產有新發展”這個基礎,抓經濟成長點,抓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從浙江引進優質西瓜品種,鞏固過大鮮果基地,一方面用好省農業廳認定的無公害肉雞養殖基地這塊牌子,按照村民“自願、民主、互利、服務”的原則,成立了小寨村養殖協會,再就是抓結對幫扶,採取“一幫一”形式,由科技示範戶、黨員戶結對幫扶貧困戶,促進共同致富。目前,小寨村西瓜種植面積有700餘畝,遠銷貴陽重慶等地,種植戶戶均增收1000—1500餘元。村民建肉雞養殖大棚56個,肉雞存欄20餘萬羽,出欄80餘萬羽,養殖戶戶均增收8000餘元。

小寨村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為突破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利用項目資金開展土地管理;對人畜飲水工程進行了改造,解決了2065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建設了村衛生室,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極大提高;實行好計畫生育家庭特困救助制度和教育保障制度;安裝了村街道路燈,改善了村民活動場所,為村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培訓,提高黨員、幹部和民眾的素質。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小寨村狠抓“整髒治亂”,目前,村里基本上實現了街上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環村河流河水清澈透明,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農村氣象。在安順茶葉中,小寨村產的茶葉是上品。在小寨村的田間地頭,山坡空地上都種有一簇簇生長翠綠的茶樹。說起這些讓小寨村走上富裕路的茶葉。

經濟發展了,村民的物質生活改善了,村支兩委並沒有忘記村里精神文明建設。為了讓物質上富裕了的村民同樣不成為精神上的貧困者,村委成立了文藝隊、籃球隊來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每逢春節和屯堡人的節日,村里都組織村民舉行大型的文體活動,這些活動村民們不僅積極參與,還出資買來各種活動用品,體現了村即我家的和諧氛圍和主人翁意識。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小寨村人充分認識到提高人的素質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培養和教育孩子歷來為大家所重視,為此,他們將從村財政中拿出一部分錢完善村級國小的教育設施,建一所幼稚園和一幢綜合式教學樓,讓全村適齡兒童都能入學接受教育。

小寨村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改變還凝結著村黨支部的功勞。村支兩委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要求村民不要做的事黨員首先不去做,要求村民做的事黨員帶頭去做;定期在村民中開展“文明戶”、“文明村寨”和“美德在農家”等評優創建活動,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導;敬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等良好風尚得到發揚。村支兩委堅持實行依法治村與以德治村相結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歪風邪氣,淨化社會風氣。多年來,小寨村都被安順市評為“無犯罪、無吸毒、無不孝”的“三無”村寨。

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鎮小寨村

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店鎮小寨村地處黃河以北,是一個有200多戶人家的純回民村。別看村子不大,可小寨村的名氣卻不小。目前,小寨村已發展大型運輸車輛100多台,年盈利70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運輸專業村、小康村。2002年以來,先後投資60多萬元,村領導對村裡的道路全部進行維修改造,徹底改變了過去“進村一身土,出村一身泥”的景象。全村各項事業都走在了全區、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04年以來,小寨村先後被評為“濟南市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先進單位”,天橋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平安天橋建設先進單位”、“農村文明一條街建設先進單位”,2004年被法務部授予“全國民族法治示範村”稱號。

玉溪市華寧縣華溪鎮小寨村

小寨村位於華溪鎮西南邊,北與建水縣利民鄉隔河相對,西南與本鎮大新寨村委會和通海縣裡山鄉相連,海拔1285米,距離華溪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自華盤公路三岔河岔往西南方向5公里。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自乾隆年間,村委會所在地小寨就發展成為周邊幾個鄉鎮村寨重要的農產品和農資集散地,仿佛群山叢中的“聚寶盆”。

全村轄雨勒、黃豆地、小新寨、平田、竹居、上木宗、西康勒、老里沖、小寨、尼者10個村民小組,11個自然村。總人口579戶2123人,主要以彝族為主,彝族占總人口的68%,勞動力1352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8元。 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2245畝,經濟林果面積1550畝,人均0.73畝。全村以種植柑桔、冬早蔬菜為主要產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小寨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正在加快以柑桔和特禽養殖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小寨集貿市場建設,輻射周邊地縣、鄉,力促商貿流通。

文山州麻栗坡縣天保鎮小寨村

該行政村隸屬麻栗坡縣天保鎮,地處天保鎮邊,距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鎮道路為路,轄老城坡、小寨等12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31戶,有鄉村人口1513人,其中農業人口1513人,勞動力8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11人。

全村國土面積29.00平方公里,海拔870.00 米,年平均氣溫19.20 ℃,年降水量1,483.7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028畝,人均耕地2畝,林地21,722畝。

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小寨村

肖金鎮小寨村轄7個村民小組,384戶、1690人,耕地3329畝。村黨支部轄7個黨小組,現有黨員45人,村幹部4人,組幹部7人。近年來,王莊村黨支部以建設隴東名村為目標、積極實施“全面幫帶、產業興村”戰略,黨建與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一是狠抓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多方籌資20萬元,新建村部辦公室35間,建築面積700平方米,購置了黨員電教設備和辦公設施,進一步完善了黨員民主生活會、村民議事會、村務公開等制度、建立了黨員量化考核,檔案動態管理等制度,為黨要管黨提供了陣地和制度保障。二是全面推行黨小組分類管理。村上按照產業結構,把黨支部分成種植、林果、養殖,商貿等若干黨小組,實行分類管理。通過開展現場示範、座談討論、技術交流、觀摩考察等豐富多彩的黨員活動,黨小組間相互比致富、比幫帶、比貢獻蔚然成風。在實施“雙培雙帶”工程中,村黨支部建立“聯幫”制度,每名黨員幫扶1戶貧困戶,著重從路子上“幫”,促其脫貧致富;聯繫1戶致富戶,著重從思想上“聯”,引導其逐漸向黨組織靠攏。已有12名貧困戶生活條件得到改善,4名致富能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三是大力發展瓜果支柱產業。目前,已建成硬雜果園4處,栽植硬雜果1031畝,節水灌溉配套固定噴灌經濟作物3214畝,200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2100元。三年來,村黨支部先後被市、區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村黨支部標兵”稱號。

保山市隆陽區丙麻鄉小寨村

該行政村隸隆陽區丙麻鄉人民政府,位於丙麻鄉東北方向,距鄉政府所在地16.00公里。東與昌寧縣大田壩交界,南與老南窩交界,西與太和交界,北與阿貢田接壤,轄獨家村、小寨、羊火塘三個自然村6個農業合作社 。現有農戶 328戶,有鄉村人口1353人,其中農業人口 1345 人,勞動力 1290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245 人。

全村國土面積 9.10 平方公里,海拔1,650.00 米,年平均氣溫 16.50 ℃,年降水量 1,080.00 毫米,適合種植 包穀、蠶桑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597.00 畝,人均耕地 1.2 畝,林地 8,129.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241.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小寨村

小寨村隸屬於永平縣杉陽鎮,地處杉陽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75公里。東鄰興隆村,南鄰永和村,西鄰保山市水寨鄉,北鄰仁壽村。轄小寨、何三、杜四、代家橋等1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51戶,有鄉村人口4770人,其中農業人口4686人,勞動力22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70人。

全村國土面積18.18平方公里,海拔1384米,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844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50畝,人均耕地0.38畝,林地19262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6.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普洱市瀾滄縣文東鄉小寨村

該行政村隸屬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文東佤族鄉,地處 文東鄉政府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20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26公里。東鄰小壩,南鄰邦佑村,西鄰上允鎮,北鄰水塘村。轄10個自然村, 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477 戶,有鄉村人口1987 人,其中農業人口1957 人,勞動力11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077人。

全村國土面積32.00平方公里,海拔 1,980.00 米,年平均氣溫 24.00 ℃,年降水量 1,700.00 毫米,適合種植 糧食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6,968.00 畝,人均耕地3.56畝,林地18,064.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07.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877.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長治市黎城縣黃崖洞鎮小寨村

小寨村位於太行山腹部,地勢險峻,氣候四季分明,居於“兩省三縣”的重要位置,與河北省涉縣晉中市左權縣相臨,與涉縣129師總部舊址,左權麻田八路軍部舊址,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等景區相位呼應,同進景區緊臨陽涉公路,距207國道5公里,交通十分優越,處於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中間。而由八路軍129師領導創建的冀南銀行,1939年10月15日在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小寨村成立,在這個太行山腹地的小山村駐紮了9年,其間共發行冀鈔2000餘億元,按當時華北人口5000多萬計算,每人平均4025元,有力地打擊了偽幣對人民生活的侵襲。

1948年8月,冀南銀行與晉察冀邊區銀行合組為華北銀行,隨後又與北海銀行、晉西北農民銀行陝甘寧邊區銀行合併成立中國人民銀行。新中國金融的搖籃——冀南銀行就這樣誕生在了這裡。鄧小平曾為冀南銀行題寫行名。

文山州文山縣喜古鄉小寨村

該行政村隸屬文山縣喜古鄉,地處喜古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0.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水泥路,交通較為方便,距文山縣城14公里。東鄰開化鎮北沙坡村委會,南鄰本鄉古那沖村委會,西鄰本鄉喜古村委會,北鄰馬塘鎮白革村委會。轄上所世期、下所世期、沙科白、阿扎簸、長箐、所務可、以革勒大寨、以革勒小寨一組、以革勒小寨二組、丫斯邑、者黑沖一組、者黑沖二組、者黑沖三組、老者底一組、老者底二組15個村民小組(本村委會原共10個自然村,其中沙科白、長箐2個自然村合併為1個,現有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770戶,有鄉村人口3403人,其中農業人口3367人,勞動力18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74人。

全村國土面積21.86平方公里,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溫16.23℃,年降水量985.9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西紅柿、烤菸、甘蔗、陸稻、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23.00畝,人均耕地0.75畝,林地10667.10畝。

長治市平順縣小寨村

小寨村位於山西省南部太行山區,2001年末全村人均純收入僅為662元(同期該縣人均純收入1338元)。該村在全縣收入屬於中下等。該村共有72戶,278人。人均耕地1畝左右。

小寨村的海拔300-700米,各戶居住較為集中。主產玉米、穀子和小麥,主要是供自己食用,商品化率比較低,基本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該村農戶還間種少量花椒樹,品種分為兩種:“大紅袍”和“小紅袍”,前者調查時的價格為20元/斤,後者為15元/斤。整個村子以坡地為主,土地缺水較為嚴重,全村基本無旱澇飽收田,95%以上是望天田,並且地塊較小,共370多塊地。

村裡有1所複式國小,5個年級的30多個孩子在一間教室上課,有2個公辦教師。

湟中縣多巴鎮小寨村

湟中縣多巴鎮小寨村地處湟水河南崖,屬多巴鎮最東端的村莊。青藏鐵路、109國道穿村溫室技術栽培而過,交通發達、通行便利。全村耕地面積2626.4畝,村莊面積1050畝,退耕還林面積4750畝,全村共有居住戶743戶、3168人,其中非農業戶20戶、56人,8個生產隊。村集體企業有磚廠一座,年收入15萬元。

全村年總產值3704.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7.6萬元,占總收入的6.95%,第二產業生產總產值2057.3萬元,占55.5%,第三產業生活總值1390萬元,占37.5%。2008年人均純收入4600元。

雲南箇舊市大屯鎮小寨村

村情概況

房屋房屋

該行政村隸屬大屯鎮,地處大屯鎮中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鎮區道路為水泥路,交通便利,距箇舊市區18公里。該村東鄰新瓦房村委會,南鄰楊家寨村委會,西鄰龍井村委會,北鄰樓坊寨村委會。下轄新塘子、小王家寨等七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53戶,有農業人口3265人,勞動力2196,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9人。
全村國土面積2.63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502畝,人均耕地1.08畝,林地142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商飲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02畝(其中:田2168畝,地1334畝),人均耕地1.08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石榴、棗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10畝,其中養殖面積210畝。

基礎設施

村委辦公室村委辦公室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等四通,村內無路燈。全村所有農戶均飲用井水,所有家庭已擁有電視機,安裝有線電視的家庭有782戶,占農戶總數的8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10戶(分別占總數的54%和54%)。
該村到鎮區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已硬化;該村交通便利,緊鄰車站。全村共擁有汽車49輛,拖拉機40輛,機車33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88畝,有效灌溉率為60.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8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8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18戶。全村所有自然村目前均飲用井水;所有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和電話;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0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商飲業,主要針對本地銷售。2009年全村銷售總收入12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6.7%。該村目前的苦瓜、絲瓜栽種頗具特色,目前正籌劃向規模化發展。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53戶,共鄉村人口3265,其中男性1461人,女性1804人。其中勞動力2196人。該村以漢族為居多,其次壯族占比較大,有壯族928人,彝族54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6人,占人口總數的7.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02人,參合率101.3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9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9個公廁和1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一所國小校,校舍建築面積1335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1110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93人,其中小學生1110人,中學生48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7個、業餘文娛宣傳隊9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5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6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4.7萬元,有固定資產499.3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1.3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7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8人,少數民族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20人。該村黨總支部2006年被大屯鎮黨委評為黨群目標管理及黨風廉政建設三等獎。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組成,下設新塘子、田乾寨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93人。

人文地理

國道直線貫穿小寨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土地以黑壤居多,其次是紅壤土。此村原來人口少,土地少,村子亦小,故名小寨村。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大屯鎮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小寨村委會投資近30萬元硬化了村道路,總長達1500米。下轄的新塘子村民組被定為新農村"示範村",目前正大力發展符合本村特色的種、養殖業,準備綠化村內街道1000米,欲投資12萬元安裝村內路燈34盞。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管理知識欠缺,市場經濟意識薄弱,綜合型人才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實施綠色工程,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師資源配置,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服務好城鎮建設,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逐步使農民增收。重點建設項目:新建一所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樓,建成蒙自城東郊農副產品、水產品、畜牧產品的綜合市場一幢;籌建兩所集醫療、娛樂、吃、住、老年人活動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