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小金髮蘚

小口小金髮蘚

小口小金髮蘚是一種植物,出自《新華本草綱要》中的記載,屬於藥用植物,生於林下濕土上或石上薄土表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XiǎoKǒuXiǎoJīnFāXiǎn
【英文名】microstomiaPogonatum
【別名】小口杉葉蘚、大蒴小金髮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髮蘚科植物小口小金髮蘚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gonatummicrostomum(schwaegr.)Brid.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

植物體較挺拔,幼時暗綠色,老時赤褐色。莖單一,稀有1-2分枝,高2-10cm,基部密生假根。葉多集生於上部,緊貼莖上,似不捲曲,濕時傾立,闊披針形,基部卵圓半鞘狀,上部闊披針狀,短尖,葉緣具多細胞組成的銳齒;中肋粗達葉尖,腹面滿布櫛片,高4-5個細胞,頂細胞呈雙駝峰狀。雌雄異株。蒴柄單生或多枚叢生,長2-3cm,紅色;孢蒴圓柱形,蒴蓋有長喙;蒴帽兜形,具共色長絨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濕土上或石上薄土表面。四季均可見。

性狀

1.性狀鑑別本品為數株叢集在一起的團塊,株長2-8cm,暗綠色或赤褐色。濕潤分離後,每株莖單一,稍有1-2分枝,基部密生細假根,葉密集於莖上部,披針形,短尖,邊緣有銳齒,略內卷;中肋粗,棕色,直達葉尖,腹面布滿櫛片。有的可見細長、紅色的蒴柄,孢蒴圓柱形,蒴蓋有長喙,蒴帽被黃色長毛。氣微,味淡。

2.顯微鑑別葉中肋橫切面:櫛片高4-5個細胞,單行排列,頂端細胞呈雙瓶狀。

醫用價值

【化學成份】含有皂甙
【性味】辛;涼
【歸經】肝;膽經
【功能主治】舒肝利膽;排石止痛。主膽囊積石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性涼。有消腫散瘀,排石止痛等功效。用於膽囊積石等。
【摘錄】《中華本草》

金髮蘚目百科

金髮蘚亞綱是金髮蘚目的代表種。外型粗壯而猶如松杉類幼苗,在營養器官(配子體)和繁殖器官(孢子體)兩方面均系蘚類植物中最為複雜的類型。廣布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