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是一組進行性遺傳性神經鞘磷脂代謝性疾患,特點是硫酸腦苷脂在體內蓄積。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變基因定位於22q14,因芳基硫酸酯酶A(ASA)缺乏而致硫脂肪類在白質大量沉積而發病,病兒於生後1~2歲半逐漸出現步行困難伴四肢無力,共濟失調或肢體強直,有進行性痴呆,視神經萎縮、深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及腦脊液蛋白增高等。

基本信息

概述

腦白質營養不良(leukodystrophy)又稱腦白質病(leukodystrophy),是一組進行性遺傳性神經鞘磷脂代謝性疾患,主要侵犯髓鞘(myelinsheath)代謝。這組疾患包括球形細胞樣腦白質病(globoidcellleukodystrophy,GLD)、異染性腦白質病(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MLD)、腎上腺腦白質病(adrenalleukodystrophy,ALD)、Pelizaeus-Merzbacher病、中樞神經系統海綿樣變性及Alexander病等。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MLD)又名腦硫脂沉積病(sulfatidelipidosis),亦屬腦脂質沉積病,系髓鞘脂代謝障礙所致,特點是硫酸腦苷脂在體內蓄積。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變基因定位於22q14,因芳基硫酸酯酶A(ASA)缺乏而致硫脂肪類在白質大量沉積而發病,病兒於生後1~2歲半逐漸出現步行困難伴四肢無力,共濟失調或肢體強直,有進行性痴呆,視神經萎縮、深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及腦脊液蛋白增高等,少數於3~10歲發病(少年型)或成人期發病(成人型)。診斷靠白細胞硫酸酯酶A活性減少<40nmol/(h·ml)或基因診斷。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是芳基硫酸脂酶A缺陷所致的髓鞘形成不良。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本病是由於編碼溶酶體芳基硫酸脂酶A(arylsulphataseA,ASA)的基因MLD突變所致,MLD位於22q13.31,其突變種類較多;大致可分為2組:Ⅰ型突變的患者不能產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養細胞中無ASA活性可測得;A型突變患者則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決於其基因突變的種類:Ⅰ型突變的純合子或具2個不同Ⅰ型突變者在臨床上表現為晚期嬰兒型;具有Ⅰ型和A型突變各一者為青,少年型;而2個突變均為A型時,則呈現為成年型,少數本病患者,特別是青少年型的發病不是由於MLD突變所致,其ASA活力正常,這是由於患者缺少一種溶酶體蛋白,硫酸腦苷酯激活因子(SAP1)所造成的,這類患者亦稱為“激活因子缺乏性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2.病理改變MLD突變造成的ASA缺陷使半乳糖腦硫脂(硫酸腦苷酯)不能在溶酶體中正常水解而累積在神經組織的白質中,特別是在少突神經膠質細胞和Schwann細胞中,由於其細胞毒作用,導致了神經系統的脫髓鞘病變,其範圍甚廣泛,累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和外周神經;腎小管上皮細胞,肝臟Kupffer細胞,膽管上皮細胞等處均有大量腦硫脂沉積;累積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中的腦硫脂還可致使其發生乳頭狀瘤病變,病變組織的切片用甲酚紫或甲苯胺藍染色時,可檢得呈微紅或微棕色的沉積物(對照呈藍色的細胞核即為“異染性”);電鏡檢查可見腦硫脂層狀沉積在溶酶體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