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體化世界的反抗

對客體化世界的反抗

用獨特方式探索人在現代世界中的命運、個性和自由等問題,創造性地傳承俄羅斯靈魂特有的愛和憐憫,以人格主義的眼光審視人們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揭示現代文明發展的內在悖論,反思客體化世界,對異化、技術理性、日常性的批判,以創造倫理學戰勝客體化世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用獨特方式探索人在現代世界中的命運、個性和自由等問題,創造性地傳承俄羅斯靈魂特有的愛和憐憫,以人格主義的眼光審視人們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揭示現代文明發展的內在悖論,反思客體化世界,對異化、技術理性、日常性的批判,以創造倫理學戰勝客體化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反抗客體化世界為主線,探討了別爾嘉耶夫的主要哲學思想和倫理學思想。作者按照別爾嘉耶夫思想的內在邏輯,從他反抗客體化世界的哲學根基及其價值信念,到對客體化世界的批判,到創造倫理學戰勝客體化世界,這樣一個理路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試圖從總體上把握別爾嘉耶夫哲學思想,這一研究目的得到了比較好的實現。

作者簡介

郭麗雙,1976年生,黑龍江省孫吳人。先後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價值哲學、倫理學研究。曾參與多項哲學社會科學類課題研究,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現代人生存困境的原因探析》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現代文明的悖論

二、反思:別爾嘉耶夫哲學研究現狀

三、切入點:反抗客體化世界

第一章 思想歷程和思想來源

第一節 思想歷程

一、探索生命的意義

二、批判的馬克思主義

三、革命的德國唯心主義

四、宗教的存在主義

第二節 思想來源

一、俄羅斯宗教文化傳統和德國神秘主義哲學來源

二、康德哲學來源

三、存在主義哲學來源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

第二章 批判客體化世界的理論根基——價值信念

第一節 精神哲學

一、精神

二、個性

三、自由

四、創造

第二節 價值信念

一、精神高於自然

二、個性高於社會

三、自由高於存在

四、創造高於服從

五、愛高於律法

第三章 批判客體化世界

第一節 客體化的標誌

第二節 對客體化世界的批判

一、批判生存根基層面的客體化

二、批判生存外在表現層面的客體化

第三節 客體化產生的根源

第四章 重建理想世界的途徑——創造倫理學

第一節 倫理觀

一、倫理學是自由的哲學,是價值論

二、倫理學與社會學、生物學

第二節 對律法倫理學批判

一、批判自由意志論和目的論

二、律法倫理學是客體化世界的倫理學

第三節 創造倫理學對客體化世界的抵制

一、以個性反抗社會日常性、團隊精神

二、以自由對抗外在必然性對人的統治

三、以創造對抗僵化教條的統治與服從

第五章 反抗客體化世界的理論溯源及其意義

第一節 理論起點:異化與客體化

一、異化概念的由來

二、異化與客體化

第二節 反抗客體化世界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一、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二、反抗客體化世界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第三節 反抗客體化世界與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批判理論

一、盧卡奇物化理論

二、法蘭克福學派對技術理性異化的批判

三、弗洛姆批判人心理機制的異化

四、薩特對生存性異化的批判

第四節 反抗客體化世界的獨特視角及意義

一、用存在主義和宗教哲學方式表達反抗客體化世界思想

二、反抗客體化世界所依據的價值信念

三、對客體化根源分析的深刻性

四、解決問題方式的獨特性

五、反抗客體化世界思想與康德哲學的複雜聯繫

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思想歷程和思想來源.

別爾嘉耶夫(1874--1948年)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俄國思想家,他被公認為是富有思想力度的大師,劍橋大學曾授予他榮譽神學博士稱號,他還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許多哲學家都推崇他的成就,甚至稱他為“20世紀的俄國黑格爾”。

別爾嘉耶夫一生曲折坎坷,其思想活動也經歷了艱難的鬥爭過程:1874年別爾嘉耶夫出生於烏克蘭基輔的貴族家庭,自幼酷愛哲學;1894年就學於基輔大學自然科學系,曾因參加馬克思主義小組的政治活動兩次被捕和流放;流放期間,成為“批判的馬克思主義者”;流放結束後從事思想文化活動,成為20世紀初俄羅斯精神文化復興運動中的核心人物;十月革命後,曾任莫斯科大學哲學系主任,並創建了“自由精神文化學院”,在各種研討班上講授自己的精神哲學,但由於他批判當局的文化專制曾兩次被捕,最終在1922年秋季被驅逐出境;1922年至l924年僑居德國柏林,創建“宗教哲學學院”;1924年遷居法國巴黎,創辦《道路》雜誌,頻頻出席國際性的哲學會議,直到1948年在巴黎逝世。

別爾嘉耶夫學術思想博雜多方,被視為俄語學術界的傳奇人物。其著述頗豐,有二十多本專著,且涉獵面廣泛,其理論包括宗教哲學、歷史哲學、文化哲學、社會哲學、倫理學,其核心部分是精神哲學。早期的著作《社會哲學中的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俄國l901年)標誌著他轉向德國唯心主義,《自由的哲學》(俄國l911年)、《創造的意義》(俄國1916年)標誌著他轉向自由的宗教。成熟的哲學論著都是在顛沛的狀態中完成的,《新的中世紀》(德國l924年)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名譽,使他躋身於歐洲最重要的哲學家行列。在巴黎期間他進入了創作的巔峰狀態,撰寫了一系列最有哲學意義的著作:《自由精神的哲學》(法國1927年)、《論人的使命》(法國l931年)、《精神與實在》(法國l937年)、《論人的奴役與自由》(法國l939年)、《俄羅斯思想》(法國l946年)、《末世論形上學》(法國l947年)、《精神王國與愷撒王國》(法國l949年),以及一部獨特的精神自傳《自我認識——思想自傳》(法國l949年)等等。除著述以外,別爾嘉耶夫還是思想文化界的活動家和學術組織者,無論沙俄時代、蘇俄時代還是流亡異國的政治一文化處境中,都留下了他創辦雜誌、講習班、研究所的業績。

別爾嘉耶夫艱難的思想歷程和對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受到世人的肯定和尊敬,l947年劍橋大學授予他榮譽神學博士學位,此前,在俄羅斯人中間,只有屠格涅夫和柴可夫斯基獲得過此項殊榮。同年他還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別爾嘉耶夫所取得的令世人注目的哲學成就,與他曲折的思想歷程和複雜的思想來源有密切的關係。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