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盛禪師蘭若

這首作品在表現主人公由往昔的紅顏少年到今日的白髮老僧的對比,第一句寫本為行人之道的阡陌全被秋草黃花所覆蓋,可見其已久無人跡;第二句意為此地除了禪師寺院則無處可見人煙;第四句說唯有飽經霜雪的古松見過禪師少年時的容貌。這三句描繪了一個久無人跡的荒古之境,點明禪師獨自一人由少至老的變化過程。

基本信息

劉長卿像劉長卿像
作者:劉長卿。劉長卿,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至德中,為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邑尉。會有為之辯者,除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權德輿嘗謂為五言長城。皇甫�亦云:“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其見重如此。集十卷,內詩九卷。今編詩五卷。

作品原文

尋盛禪師蘭若
秋草黃花覆古阡,隔林何處起人煙。
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作品簡析

這首作品在表現主人公由往昔的紅顏少年到今日的白髮老僧的對比時,藉助了結構的一與多並舉的手法:其第一、二、四句為一層意思,共同構成詩中主人公活動的背景,第三句單獨為一層意思,是詩歌所要突出的重點。具體說來,第一句寫本為行人之道的阡陌全被秋草黃花所覆蓋,可見其已久無人跡;第二句意為此地除了禪師寺院則無處可見人煙;第四句說唯有飽經霜雪的古松見過禪師少年時的容貌,則寒松之下久無他人之跡亦甚明了。總之,這三句描繪了一個久無人跡的荒古之境。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中,詩人插入第三句,點明禪師獨自一人由少至老的變化過程。這種今昔變化的對比告訴人們什麼道理呢?令人深思,值得回味。

作者簡介

劉長卿以五言律詩擅長,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間任監察御史、長洲縣尉,貶嶺南南巴尉,後返,旅居江浙。代宗時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被誣再貶睦州司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亂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五律簡練渾括,於深密中見清秀。如《新年作》、《岳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細雨濕衣看不見 ,閒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但他的大部分詩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集10卷。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劉隨州詩集》(10卷詩,1卷文),《全唐詩》編錄其詩5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