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史專業

專門史專業

專門史專業研究的是某一特定問題、現象、學科在歷史上的發展狀況,比如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等,即對一門學科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進行研究。

學科概述

專門史研究的是某一特定問題、現象、學科在歷史上的發展狀況,比如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等,即對一門學科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進行研究。也可以說是專業史,即以某一專業為記述對象編纂而成的史書。從行業分,有農業史手工業史商業史經濟史戰爭史等等。

專門史專業專門史專業

中國思想史屬歷史學專門史學科。本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中國歷史上哲學、政治、倫理等思想學說發展的歷史。本學科是以中國古代、中國近代及中國現代思想史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學科,其具體研究內容以中國歷史上的哲學、政治、倫理思想為主,圍繞這些內容對中國歷史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學派與學術思潮興衰發展及其相互滲透融合的歷史加以說明,分析其于思想認識歷史上的得失經驗,從中找出有借鑑價值的規律性認識。在我國50年代已有獨立的中國思想史著作問世,改革開放後,隨著學術界對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相關問題的關注而得到較大發展。由於這一學科所研究內容與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各學科的專史相交叉,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涵蓋性很強的學科。

新興歷史門類

從史書角度看,專門史實際從史書一出現就已經存在,雖然古代並沒有以“專門史”命名的史書,即使現代史作也不以“專門史”為名,但自古史書都有某專門史方面的記述。廣義地說:“國別史”屬於記述特定一國的專門史,傾向於政治史;“列傳”屬於記載某人物事跡的專門史,偏向於社會人生史;正史中的“志”是最接近於專門史意義上的史籍,根據記述內容不同,正史中的“志”一般被分為禮儀、音樂律令、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幾類,而它們分別可以當作社會史(包括民俗史、婚姻家庭史人類學等)、音樂史、法律(法制)史、天文學史(包括曆法)、哲學史(中醫、醫療、宗教史)、經濟史(包括賦稅、財政史、稅史等)、刑法史、行政史、地質地理史、出版、印刷、圖書等專門史研究的原始資料,涵養面很廣。

專門史專業專門史專業

隨著史學研究深入發展和細化,專門史逐漸從正史中分化出來,並逐步轉向專業:如金石志:《金石錄》(宋.趙明誠撰)、《安陸金石志》(清.李廷錫纂)等。畫史:《芥子園畫傳初集》(清.王槩摹輯)、《書畫史》(明.陳繼儒撰);《十竹齋書畫譜》(明.胡正言輯撰)等;山川地理志:如《合校水經注》(後魏.酈道元注)、《今水經注》(清.吳承志纂)、《今水經》(清.黃宗義撰)、《地理志稿本》(清.姚元之撰)等。此外還有關於茶業、鹽政、外交、戰爭、賦稅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社會經濟、軍事、文化、財政、政策等方面的專門記述。專門類的史書,早期基本都夾雜在正史中,單獨的專門史已經是近現代的事了,時間大約在晚清和民國以後。

史學意義上的專門史的產生和發展

表明專門史是近現代史學發展的一個方向。究其原因,首先是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緻,各行各業自身的專門史研究也已經逐步展開,專業的出現、發展和繁榮一方面為行業史料的撰述提供了內容,另一方面也中專門的行業史研究提供了發展的平台,為了適用行業自身的發展,從事專門職業的從業者需要從行業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而行業的發展反過也需要從業者能站在前人的肩上,唯此方能以更好更快速度發展本行業。其次,從專門史學研究本身看,經過好幾十年的專門史研究,它已經有能力承擔起專業研究的需要,且具有發展的動力。因此,專門史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

研究內容:

1、中國歷代積累了極其豐厚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又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古代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流派眾多,思想家層出不窮。本學科方向著重研究古代思想的重大成就、流派以及與社會歷史發展的互動狀況。通過全面而系統、深入而準確的研究,總結和繼承古代中國優秀思想,為提升民族素養,鍛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思想文化的交流,為增強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提供精神資源,儲備專門人才。

專門史專業專門史專業

2、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歷史上的宗教是歷史文化的特別體現。中國古代,有外來宗教如佛教等,有本土宗教如道教等。佛教來自古代印度,在中國經過長期地與中國文化相吸納,完成了中國化。其中,中土佛教與藏傳佛教成為中國對世界宗教文化貢獻地最主要兩個方面。研究佛教的中國化過程,研究中土佛教與藏傳佛教的關係,研究佛教與社會的各種互動關係,是研究中國傳統歷史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宗教歷史,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供文化資源,培養專門人才。
3、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外來文化也為中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儒教中國化就是一個很具體的成果。絲綢之路的存在,也證明中國文化在古代對於世界文明的貢獻。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回顧和研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對於現代開放世界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培養學術研究的國際視野,深入研究中國對世界的歷史貢獻,有利於民族自豪感的建立,有利於專門人才的培養。

培養目標:

1、系統掌握中國古代思想的各種流派和重要思想家,掌握思想史資料的各種資料形態,時刻注意最新的資料出現。培養識見深刻,視野廣闊,專業知識紮實,具有良好理論及學術素養的專門人才。
2、對於古代中國各種宗教的總體情況有系統的把握,對於中國佛教包括中土佛教和藏傳佛教有專門的識見,對於宗教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有深刻的觀察,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中國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宗教史的核心典籍有正確的理解,對宗教學有較深的認識,對本學科領域在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和動態有清醒的把握。培養具有良好理論素質和資料功夫紮實的學術專門人才。
3、對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文獻有系統的掌握,對於重大中外交流課題有密切跟蹤關注,對於相關研究的海內外動態和學者有系統深入地認識。掌握相關研究的理論,把握相關資料,練成獨自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對部分課題形成獨特研究。培養具有良好理論與資料的學術專門人才。

畢業生就業去向: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出版等文化事業單位、行政機構、企業等等。

國家重點學科分布

擁有歷史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

僅擁有專門史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的高校(不含已擁有歷史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

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

院校排名參考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廈門大學
A+
2
四川大學
A+
3
中山大學
A+
4
北京師範大學
A+
5
山東大學
A+
6
暨南大學
A
7
北京大學
A
8
清華大學
A
9
南開大學
A
10
華中師範大學
A
11
福建師範大學
A
12
復旦大學
A
13
內蒙古大學
A
14
中央民族大學
A
15
雲南大學
A
16
西北大學
A
17
中國人民大學
A
18
陝西師範大學
A
19
南京師範大學
A
20
溫州大學
A
21
西北師範大學
A
22
首都師範大學
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