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戟台

射戟台

射戟台現在江蘇省沛縣文化館院裡西側,是一座由有六個木柱支撐柱的亭子,底下有古人踩踏圓形古石板,直徑122厘米,厚12厘。上方有木板匾額,匾額上書有鎏金字的 “ 射戟台 ”。亭柱兩側書有沛縣籍書法理論家馮亦吾題寫的對聯:“一弦飛矢鳴畫戟 十萬雄兵卸征衣 ”。亭內有刻著“射戟台 ”的石碑和一圓形石盤,石盤上面隱約可見漢末名將呂布的足跡。

射戟台

簡介

沛縣博物院內,建有一座六柱飛榴的小亭風格獨具,上體 “ 射戟台 ” 三字。著名學者沛人馮亦吾在亭題聯: “ 弦飛矢鳴畫戟寸萬雄兵卸征衣 ” 亭內有一圓形石盤造型精巧,據說上面隱約可見漢未 “ 飛將 ” 呂布留下的足跡, 亭旁勒石樹碑,上面繪有呂布射戟解斗的故事。這故事足以使這小小的亭颱風流千古了。

歷史

東漢末年,封建割據勢力各霸一方,互相爭鬥,連年征戰;當時盤據淮南的袁術,地廣糧足,又有傳國玉遍璽:早期勢單力薄的劉備,後圖虎踞徐州兵力雄厚的呂布。漢獻帝健安十月 (公元196年), ” 袁術為暫時爭取呂布,主動修書與呂布聯婚,呂布也答應把女兒嫁給袁術之子。在那時,聯婚往往是政治鬥爭的手段。袁術看機會已到,遂拜季為大將,陳蘭雷薄為副將,統領步騎 3萬,號稱10萬大軍攻打小沛。劉備得到訊息後,自知兵微將寡難以御卒,於是寫信向呂布告急求援。呂布就在中間調和,席間季將軍中傷劉備,你們這幫人也不過是婦人小子而已,象你也敢傷我哥哥,關羽連忙拉住張飛: “ 看看呂將軍作何打算,調停不好,再各回營寨廝殺也不晚。 ” 呂布雙袖一拂,猛地站起: “ 我請兩家來,只是為了兩家罷兵,哪能讓你們在此廝殺。 ” 這邊紀靈還是忿忿不平,那邊張飛還是喊叫著要廝殺。呂布勃然大怒,呼喚左右: “ 取我的方天畫戟來 ” 呂布提戟在手,劉備、紀靈也大驚失色。呂布說: “ 我勸兩家不要廝殺,看來我沒有這么大的面子,那就請蒼天來裁定吧 ” 於是令左右將畫戟接過,到轅門外遠遠插定回頭對紀靈、劉備說: “ 轅門離中軍帳一百五十步,我若一箭射中畫戟小枝,你們兩家就得罷兵;如果我射不中,你們各自回營安排廝殺。假如有不依從我的意見的,我們就同心合力對付他。 ” 紀靈私下忖度: “ 在一百五十步的轅門外,除非神力,焉能射得中小枝。我答應了也落得送個人情,若射不中,我再捉劉備,那時是師出有名。 ” 於是一口答應,劉備只求罷兵自無不允。呂布邀請大家重新入席,再各飲一大杯酒。酒杯落桌,呂布叫人取來弓箭。這時劉備默默禱告,願神靈保佑他一下射中。只見呂布撩起戰袍,挽起袖子,搭上箭,扯滿弓,猛呼一聲 “ 著 ” 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內帳外的將校無不齊聲喝采。呂布把弓投到地上,一手拉著劉備的手,一手拉著紀靈的手,高聲叫道: “ 兩家罷兵,此乃天意,斟酒來我們各盡一大杯,酒感謝上蒼的護佑 ” 劉備面帶喜色,暗稱僥倖。紀靈呆立半晌,最後向呂布說: "將軍的美意我怎敢不從,只是領兵回去,無法向主公交代。 ” 呂布說: “ 這有何難,我寫封信給親家,量他也不會難為你了。 ” 酒又喝了數巡,紀靈帶信先回,呂布對再次得意地表示: “ 沒有我呂布,您的處境是很危險的。 ” 劉備再三拜謝,與關羽、張飛同回小沛城中。次日三處軍馬都各回營。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已經過去兩千年了,可是沛地的百姓卻把當年呂布腳踏的石盤一代代保存了下來,並為它築台勒碑。儘管呂布本人在史書中謗頗多,但他畢竟憑藉自己的智勇,使沛地人民免遭了一場戰爭的劫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