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箴塞鄉

寶箴塞鄉是中國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武勝縣西部,與萬善、萬隆、金牛、勝利,和合川區的二郎、燕窩等鄉鎮為鄰。距武勝縣城21公里。

基本信息

概括

全鄉轄農林、小池口、農山、蘇麻灣、金斧、安堂坡、涼水井、石橋溝、方家溝、雙河口、園池、獅子沖、榆林、山旺、大坪、雙石壩等16個村。歷史上搬過多次鄉政府和鄉公所,前一次在老街。
電話:0826-6492***

歷史

清屬定遠縣德清里萬善場,民國廢里和場,設萬善鄉,民國32年8月由萬善鄉地析出龍靈鄉,因鄉境有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7)修建的龍傘寺、靈佛洞,遂取二寺首字龍靈而為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革時期因為政治的緣故

在1966年後習寫為農林鄉。2004年,因鄉境方家溝村內有遠近聞名的清末古寨"寶箴寨"(又名寶箴塞),遂更名為寶箴塞鄉

交通

寶箴塞鄉距武勝縣城21公里,廣安55公里,重慶100公里,交通便捷,擁有省道304(廣遂路)、縣道萬善至勝利柏油公路、寶箴塞至合川燕窩柏油公路,緊鄰國道212,可通過S304直達武勝、廣安、遂寧。緊鄰在建的武勝火車站(萬善鎮),可以直達西北、重慶、南充及沿海。

現今遂渝路寶箴塞老完小處建有至鄉場鎮和寶箴塞風景區的柏油路。可在場鎮乘車至周遍,也可在遂渝路路口乘車至遂寧成都重慶等地。每天有多班車到達重慶、武勝、蓬溪、萬善、勝利等地。

社會

從前些年開始,武勝縣建有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寶箴塞鄉也初步普及。鄉場鎮有電影院、衛生院、郵政代辦點、儲蓄所、電視差轉台、農貿市場等設施。

教育

寶箴塞鄉最早的現代學校為創建於民國8年(1919)2月的武勝縣區立第二國小,位於萬善鄉(今萬善鎮)龍傘寺(今寶箴塞鄉中心位置)。

起初由段氏宗祠與縣教育局出款,民國16年(1927)縣知事徐舒將龍傘寺僧田做為學款,段氏宗祠捐款便停止。現有寶箴塞國中、寶箴塞國小、獅子沖國小、石橋溝國小等15所學校。

旅遊

寶箴塞

始建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秋,占地15000餘平方米,系當地豪門段氏家族為避戰亂而修建的集軍事防禦、生活起居於一體的全封閉式川東民居建築群。塞為東西走向,平面呈不規則銀鋌狀,首尾闊,中間狹長。
塞牆用條石砌成,依山而築,地勢險要,最高處達10米,周長2000餘米,僅北面一門可出入。寶箴塞現今保存完好,塞內廳堂房廊氣勢恢宏,倉庫池井部署齊全,總體成七天井四院落布局,有大小房屋百餘間,環形炮樓長達2000餘米。塞外,有地下通道和塞緊密相聯的段家舊宅院和碉樓各一座,面積千餘平方米。 寶箴塞地處淺丘地貌之高隘處,易守難攻。塞內防禦阻擊工事分為塞牆和城垛兩部分。塞牆上,守護者可沿牆體環繞通行,機動作戰。
分段城堞上除堞垛之外,根據控制點開闢了射擊孔,其密集程度及大小、形狀亦因射擊目標不同而各異。塞牆頂採用傳統的木構屋頂封閉,既可擋風避雨,又可隱蔽作戰人員。木構屋架與塞內建築連為一體,形成獨特的防禦作戰網路。
除沿崖防禦工事外,其餘院落、房屋均為木構建築。房屋設計有宿房、傭工住房、伙房、庫房、倉房、戲樓等,水井、水池、廁所、地下通道等附屬生活設施也一應俱全。
寶箴塞突出傳統的關隘山寨建築的地形特點,其防禦工事借鑑傳統的山寨建築之長,融碉樓、城堡和閩南地區團城建築風格為一體,形成了全封閉式防禦體系,被譽為“國內罕見、西南第一”的川東軍事要塞。
2006年05月25日,寶箴塞作為清至民國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