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姓

寵姓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源於姬姓,出自臣子受帝王君主之寵幸而為,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寵,讀音作chǒng(ㄔㄨㄥˇ)]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臣子受帝王君主之寵幸而為,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望出南昌、雁門。張澍在史籍《通志》中記載:“其先得姓於君,因以為姓。如寵氏、賞氏。”也就是說,寵氏、賞氏、幸氏這一類姓氏起源於帝王君主之“寵”、“賞(黨)”、“幸”。在中國古代,臣民以受到國君的寵幸為榮,故而以為此氏,但其起源年代已無從考證。
近有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學上田武、廣西大學中文系李寅生二者合文認為:“世上不可能有寵姓,此外可能是龐字的誤寫。”
然而本書認為,世間確有寵氏一族,就中國和日本國、朝鮮、韓國來說,都有寵氏族人生息繁衍。在日本,有名為大野哲夫的學者最近提供了《寵姓家譜》原本,記錄其一世祖為寵良壁,在東漢年間渡海遷徙來倭奴國本島。今朝鮮、韓國也有寵氏族人活動。而在中國廣東省的佛山地區亦有寵氏族人生息,還有著名的寵氏大宗祠。
二.郡望:
吳興郡:周朝時期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晉朝義熙初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八.歷史名人:
寵玉貞:(公元?~1905年),女;上海人。著名上海唐鎮露德聖母堂建址提供者。
中國著名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堂位於唐鎮老街、曹家溝東。早在一百五十餘年前,唐墓橋已有天主教教堂(會口)。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已有育嬰堂。到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唐墓橋會口已成為天主教浦東北部的中心,內部中心為南匯的湯家巷。這座人口密集的堂口,方圓四平方公里,有眾多的虔誠的教徒,小堂口擁擠不堪,很有蓋造一座大聖堂的必要。
寵功臣:(公元1934~今),河南蘭考人。著名河南省蘭考縣中醫院名譽院長、中醫眼科主任醫師。
1985年調至縣中醫院任名譽院長。曾任縣政協首屆副主席,縣中醫學會理事長,現任河南省中醫眼科學會副理事長,縣、市勞模,縣、市黨代表,省衛生模範,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自1954年臨床實踐中一直堅持眼科疹療工作,熟練地運用祖國醫學的鉤割外烙及金針拔障術,均按當代的無菌操作使大批盲人恢復了光明。中藥治療眼疾病,中西結合治療外眼病均收佳效。
寵祖堯:(公元?~2002年),廣東佛山禪城人。著名首例“非典”受害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的資料,世界商最早的“急性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重症急性呼吸道綜合症,非典,SARS)”病例首發於2002年11月16日中國廣東佛山一寵姓男子。截止到日內瓦時間2003年7月11日,全球共有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現了SARS病例。
WHO報告的累計病例數達8437例,死亡812例,全球範圍內各地的病死率約為5~15%。
在中國,內地發病5327例,死亡348例;香港發病1755例,死亡298例;澳門發病1例,無死亡;台灣發病671例,死亡84例。總計:發病7754例,占全球SARS發病的91.90%;死亡730例,占全球SARS死亡的89.79%。
這個數據說明,在中國這個第三世界的最大國度里,人們面對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還遠遠差於所有的已開發國家,然而事情過去了三年多了,仍未見有多大的預警財政、預警技術投入,因此當2006年的“禽流感”襲來時,舉國仍是一片慌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