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禹王廟

寧陽禹王廟

寧陽禹王廟,位於伏山鎮堽城壩村北,占地16132平方米,主要建築為廟門、神道、正殿、假山等。

寧陽禹王廟寧陽禹王廟
寧陽禹王廟位於伏山鎮堽城壩村北,大汶河的南岸,座北朝南,占地16132平方米,沿中軸依次為大道、廣場、廟門、神道、正殿、假山等建築,東西兩側為掖門、東西兩廊,石碑及古柏樹十一株。
創建年代不祥,據清鹹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秩祀》記載:“原名汶河神廟,在堽城壩,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員外郎張盛建壩,因立廟。”
正殿虹渚殿為穿堂式建築,殿祀禹王,門額篆“風調雨順”四字。
廟內立有龜趺螭首石碑兩通,一通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造堽城石堰記”碑,由明代科舉考試中唯一連中三元官至兵、戶、吏三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尚輅撰文,由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文徵明及名家祝允明的書法老師李應禎篆額書丹,另一通碑為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同立堽城堰記”碑,由戶郭尚書萬安撰文,布政使司樊輔書丹。
廟內今存古柏11株,其中有一株被稱為大禹化身的直徑達1.52米的古檜柏,號稱“齊魯第一柏”,還有一夭嬌作龍形被譽為“虬枝歧柏”是寧陽八景之一,文人詩客多賦詩讚美。
該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