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兒科手冊

實用兒科手冊

在第三版修訂過程中編者繼續立足於臨床需要,著眼於當代醫學進展,注重簡明實用,同時關注兒科領域中疾病譜的最新變化。修訂後的《現代中西醫結合·實用兒科手冊》真正體現了全面、新穎、規範、實用等特點。我們偉大祖國和各族同胞在不同尋常的2008年中戰勝了了冰災、震災的磨難,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加表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繼續敞開自己寬闊的胸懷,接納和包容有利於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科技新知識,更加開放的時代將為中西醫學的融匯提供更多的機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為使《實用兒科手冊(第3版)》與時俱進,我們將疾病歸類重新進行了調整,“急性中毒”仍單列一章,近幾年來國內公認的新的診療標準和治療方案分別體現在有關疾病中,在傳染病一章中新添了手足口病;附錄中兒科常用化驗檢查正常值及兒科常見病療效標準西醫部分依據新的標準全部更新,兒科常用西藥依據新近的用藥習慣進行了小範圍的修改。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加的編委中學歷層次和知識結構與第二版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是《實用兒科手冊(第三版)》第三版更新的源頭活水,特別是蔣屏、謝靜兩位學術秘書尤為勤勉,是他們的辛勞和嚴謹使得主編的意圖和出版社的建議得以如願以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濕肺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徵

新生兒出血症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臍炎

第二章 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風疹

幼兒急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質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巨細胞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熱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愛滋病)

登革熱

狂犬病

手足口病

斑疹傷寒

猩紅熱

白喉

百H咳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霍亂

細菌性痢疾

傷寒和副傷寒

布氏桿菌病

傳染性膿皰瘡

鉤端螺鏇體病

先天性梅毒

深部真菌病

假絲酵母菌病

隱球菌病

麴黴病

第三章 寄生蟲病

阿米巴病

瘧疾

蛔蟲病

蟯蟲病

鉤蟲病

絲蟲病

絛蟲病與囊蟲病

血吸蟲病

華支睪吸蟲病

肺吸蟲病

薑片蟲病

第四章 結核病

原發性肺結核

急性粟粒性肺結核

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

第五章 營養缺乏性疾病

蛋白質一能量營養不良

維生素A缺乏病

維生素B1缺乏症

維生素B2缺乏病

維生素C缺乏症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維生素K缺乏症

鋅缺乏症

第六章 消化系統疾病

皰疹性口炎

消化性潰瘍

腹瀉病

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腸痙攣(腸絞痛)

肝膿腫

肝硬化

急性胰腺炎

先天性巨結腸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支氣管炎

肺炎

特發性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支氣管擴張症

肺膿腫

膿胸和膿氣胸

急性呼吸衰竭

第八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

原發性心肌病

克山病

感染性心內膜炎

急性心包炎

縮窄性心包炎

心律失常

期前收縮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房室傳導阻滯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感染性休克

第九章 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道感染

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B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IgA腎病

慢性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徵

急性腎衰竭

第十章 血液系統疾病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十二章 神經及肌肉疾病
第十三章 免疫、變態反應、結締組織疾病
第十四章 惡性腫瘤
第十五章 心理、情緒、行為異常和精神疾病
第十六章 其他常見兒科疾病
第十七章 急性中毒
附錄

……

作者簡介

張寶林,男,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吉林大學實驗區副主任

簡歷

1986年獲吉林大學半導體系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物理專業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同專業理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從事III-V族半導體材料的MOCVD生長研究及器件研究工作,1999年於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所獲凝聚態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2000年獲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 Royal Fellowships, 在英國牛津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從事中紅外銻化物半導體材料低維結構的MOCVD生長研究及其光電特性研究;2001年-200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大功率半導體量子阱雷射器陣列結構的MOCVD生長和器件研究工作。2003年9月到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

研究方向

一、寬禁帶半導體發光材料及其器件研究:ZnO材料的MOCVD生長研究,材料及其結構的特性研究,ZnO LED、LD器件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 二、中紅外半導體材料及其器件研究:III-V族銻化物的MOCVD生長研究,材料及其結構的特性研究,紅外探測器及熱光伏器件(光電池)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三、高溫超導體膜的MOCVD製備與套用。

出版信息

企業概況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成立於1979年,2008年12月轉制為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圖書涵蓋醫學、 科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學普及、經濟管理、生活、基礎自然科學、工業技術、農業、教材等領域,年出版新書近500種,重印書350種左右,出版有《今日地產》雜誌。目前,該社已成為集圖書、期刊、電子、音像、網際網路出版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出版社,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始終堅持黨的出版方針,以“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科技發展”為宗旨,堅持“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引進國外先進科技”的中西合璧的出版路線,逐步形成了“精心策劃,精編精印,奉獻一流文化精品”的風格,推出了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調、重實用、講實效的科技佳作,滿足了工農業生產、人才培養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企業成就

30多年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以“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科技發展”為宗旨,堅持“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引進國外先進科技”的出版路線,推出了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調、重實用、講實效的科技佳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嘉獎及各種榮譽,有近500種圖書獲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獲首屆國家圖書獎;《現代顯微外科學》、《湖湘名醫典籍精華》先後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科學的歷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讀本》、《哈軍工傳》、《神七紀實》獲全國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圖書獎;《現代心臟內科學》、《引力理論與引力效應》、《並行算法》、《兩系雜交小麥實踐與理論》、《有限元高精度理論》、《長沙窯珍品新考》、《湖南雜交水稻發展史》等書獲歷屆中國圖書獎;《農村衛生人員預防傳染非典型肺炎必讀》獲國家圖書獎特別獎。《湖南藥物志》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論文《科普圖書的出版現狀與對策》、《出版社複合型行銷人才之我見》分別獲首屆和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中國航空史》(第二版)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2007年,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2009年被評為科技類出版社一級出版社,成為百佳出版單位。 在科技專著方面,《國家水稻科技工程系列著作》、《水稻災害學》、《湖南雜交水稻發展史》、《臨床心電信息學》、《中國人心電圖研究及臨床套用》、《湖湘名醫典籍精華》、《湖南藥物志》、《愛因斯坦全集》等一大批代表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圖書,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和好評。

前言

中醫兒科萌芽於秦漢,奠基於隋唐,形成於宋代,明清時期蓬勃發展。明清以後,西方醫學傳人我國,許多醫家不分畛域,擇善而從,因而有了兒科學術的中西匯通。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倡導中西醫結合。兩種醫學靈驗的診察手段和有效的治病方法,都在臨床實踐中相互碰撞,彼此接納,逐漸形成了兼容兩者之長的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現代中西醫結合·實用兒科手冊》便幸運地成了展示中西醫學兒科領域新成果的簡明而鮮活的視窗。

本書1996年5月第一版面世,2001年再版,迄今已逾7載。第二版的印刷次數、發行總量和發行地域又一次表明,本書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厚愛。近7年來,我們不斷收到上海、廣州、西安、哈爾濱、鄭州、鹹陽乃至台灣等地讀者的來信,他們或因某病治法向我們諮詢,或因某方配伍與我們切磋,或因某處疏漏為我們指謬。熊婉樂教授曾抱病逐章閱讀,鼓勵之餘,多處賜教,讓我們收益良多。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是我們積極進取、樂於修訂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是指嬰兒娩出後無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是圍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凡影響母體和胎兒間血循環及氣體交換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胎兒在宮內窒息未得到及時糾正時,出生後往往表現為新生兒窒息,但窒息大多出現在產程開始後。本病屬中醫“初生不啼”、“悶臍生”、“悶氣生”、“假死”等範疇,系多種原因致氣機閉塞,氣血不能運行而成。

【診斷要點】

1.病史:有胎兒宮內窘迫史和(或)引起胎兒窘迫、呼吸道阻塞的有關病史。

2.臨床表現:

(1)胎兒宮內窒息:早期有胎動增加,胎心率≥160次/分;晚期則胎動減少甚至消失,胎心率<100次/分;羊水胎糞污染。

(2)新生兒窒息:Apgar評分是一種簡易的臨床評價剛出生嬰兒情況和復甦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標。apgar評分法(表1—1)的內容包括皮膚顏色、心率、對刺激的反應、肌張力和呼吸五項指標;每項O~2分,總共10分。分別於生後1分鐘、5分鐘和10分鐘進行,如嬰兒需復甦,15、20分鐘仍需評分。Apgar評分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以往把此評分作為判斷窒息的標準,但Apgar評分對於早產兒或存在其他嚴重疾病的患兒並不能全面評估窒息及神經系統預後。

3.窒息的診斷標準:由美國兒科學會(AAP)和婦產科學會(ACOG)、1996年共同制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