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軍工傳

《哈軍工傳》,作者滕敘兗,2006年7月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反映一代名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哈軍工傳(套裝上下卷)哈軍工傳(套裝上下卷)
作 者:滕敘兗
出 版 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35737373
出版時間:2006-07-01
版 次: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哈軍工傳(套裝上下卷)》是一部反映一代名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該書以新中國50多年歷史為時代大背景,多層次、全景式地再現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及其衍生六校經歷的風風雨雨中所走過艱辛曲折、光榮輝煌的道路。
作品還展示了國防科技發展的壯麗史詩,史料豐富翔實,內容生動感人,文字優美流暢,格調高昂向上。閱讀此書,能讓讀者在了解歷史和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還接收先進文化和高尚道德的薰陶,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啟發。作品所弘揚的精忠報國、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刻苦鑽研、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哈軍工精神,既鼓舞人,又教育人。

作者簡介

滕敘兗,漢族,高級工程師。祖籍山東蓬萊,1943年12月4日生於遼寧省金縣大李家鄉石槽村。1963年8月於大連第二十中學畢業後考入哈軍工,入電子工程系海軍雷達專業學習,1965年入黨,1968年11月畢業。1970年5月,經39軍鶴立農場鍛鍊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工作,1987年隨研究室調入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工作,前後從事微波遙感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科研工作18年,期間被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派往泰國、美國和義大利等國家做訪問學者,曾獲得多項科研成果獎,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學術論文。1989年4月奉調深圳特區,從事高新科技項目產業化和企業管理工作至今。

媒體評論

《哈軍工傳》是一部哈軍工50年的編年史。作為歷史見證人,我仔細讀過,我可以肯定地說,該書史實和人物描寫基本上準確。
——原哈軍工教育長、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顧問 張文峰
作者以哈軍工歷史為紅線,結合人物細細道來,有血有肉,生動形象,夾敘夾議,一個活脫脫的軍工人被勾畫出來了。《哈軍工傳》不失為一項具有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工程。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原政委、少將 汪浩教授
《哈軍工傳》是一部史詩般的巨著,我不僅要反覆閱讀,還要永遠收藏。傳給兒孫後代。
——哈爾濱工程大學原副校長 何水清教授
在目前所有關於哈軍工的作品中,唯有《哈軍工傳》是最好的,我很喜歡。這部大書可貴之處在於一個”真”字,她能在歷史上站住腳並留給後人。作者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頂住巨大的壓力,實在不容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伯龍
《哈軍工傳》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好書。她以翔實的史實、生動的語言,準確反映了哈軍工的光輝歷程,記錄了一個輝煌傳奇的時代……看到此書,我欣喜不已,手不釋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興銘
熾熱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場景氛圍烘托,傳神的細節描繪,構成了本書突出的文學特色,使得這部長篇傳記具有強烈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湖南省作協主席、嶽麓書社首席編輯 唐浩明

目錄

上卷
引子
第一章
東征救蔣青年陳賡黃埔揚威名
援越抗法一代戰將神州留傳奇
第二章
朝鮮戰火中國亟須軍事工程師
聶粟報告軍委籌謀國防現代化
第三章
日夜兼程陳賡奉召擔重任
運籌帷幄主席點將定大計
第四章
“三邊並舉”靈鏡胡同調兵遣將
全國選址奧列霍夫駐足松江
第五章
風雨人生張述祖喜迎上海解放
金盆聚寶陳市長誠邀專家出山
第六章
群英聚首籌委會宣告成立
總理主持眾將帥慷慨相助
第七章
全校動員林園萬里搬遷忙
陳賡急電張衍攜子飛北京
第八章
知遇之恩張述祖秉燭薦賢才
求賢若渴黃景文傾心聘名師
第九章
刀下留人董必武改判死囚專家
雪中送炭滕代遠借出大和旅館
第十章
關懷備至周總理親選軍工將才
馬不停蹄李懋之落實基建計畫
第十一章
風雪移師萬眾一心創建學院
“兩老辦院”陳賡奠定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寒風砭骨老教師冰城過三關
將軍暖心周明【溪鳥】雪夜述衷腸
第十三章
緊急招生全軍上下選拔秀才
教授試講新生大隊補習文化
第十四章
統一思想中心工作抓好教學
破土動工五千大軍紮營荒原
第十五章
唐鐸歸國哈軍工盼來蘇聯首批顧問
主席速批彭德懷親擬二期招生計畫
第十六章
虛懷若谷首席顧問支持“大屋頂”
現場會議省市領導齊集文廟街
第十七章
條令如山奧首席細查內務衛生
英烈不朽秦基偉報告感人肺腑
第十八章
求助“上帝”毛澤東揮毫題詞
軍委例會黃克誠一錘定音
第十九章
輕車簡從彭德懷視察軍工大院
開學典禮張宗遜宣讀主席訓詞
第二十章
《工學》創刊吳運鐸精神催人奮進
入伍宣誓朱起鶴矢志獻身國防
第二十一章
筆墨官司陳院長上書中央文委
調配教師周總理深夜巧作安排
第二十二章
出生入死劉居英智斗“絞殺戰”
總理舉薦副院長赴任哈軍工
第二十三章
增強團結陳院長批評“二三矛盾”
只刪一句毛主席審閱教學計畫
第二十四章
以我為主學蘇聯真誠友好
百鍊成鋼野營場衝鋒陷陣
第二十五章
教風嚴謹盧慶駿名師出高徒
風洞試車馬明德科研立頭功
第二十六章
地學女傑劉恩蘭笑傲東海浪
苦讀標兵譚國玉“人在陣地在”
第二十七章
陳賡履新實習教員揚波膠州灣
中蘇友好赫魯雪夫關注哈軍工
第二十八章
聲討胡風肅反運動席捲大院
強調政策陳賡誠摯安撫教授
第二十九章
遼東演習武元甲踏雪訪軍工
授銜典禮眾將校聆聽總理令
第三十章
盛讚奇蹟陳賡返哈歡宴錢學森
笑語歡聲兩帥視察喜盈八一樓
第三十一章
進軍科學哈軍工貫徹八大路線
鼎力相助四專家赴京籌建五院
第三十二章
節約典型陳賡院長獎勵建築工人
以身殉職奧列霍夫英靈長留軍工
第三十三章
兩戰洪魔“一零三大堤”巋然屹立
軍中大禹紀念塔雄姿永鐫群英
第三十四章
親切教誨總司令笑夸軍工精兵強將
高風亮節黃克誠評點全院各項工作
第三十五章
走出國門參觀團蘇波捷求學取經
輔佐聶帥陳院長莫斯科談判簽約
第三十六章
整風鳴放楊仲樞直言惹禍端
反右鬥爭眾師生含冤戴帽子
第三十七章
無可奈何陳院長苦心保護專家
不堪回首淪落人荒原歷盡坎坷
第三十八章
伏老訪華氣象班觀天身手不凡
首期畢業陳院長抱病寫信祝賀
第三十九章
上山下鄉幹部學員奔赴北大荒
青春壯麗英雄戰士獻身雁窩島
第四十章
當年紅小鬼謝有法初入學府
四級幹部會林高趙橫遭補課
第四十一章
廢寢忘食柳克俊研製計算機
荒島安營顧懋祥試驗水翼艇
第四十二章
狠反教條徐立行垂淚路線錯誤
嶄露頭角哈軍工參展盛況空前
第四十三章
松江飛舟彭德懷漫步軍工大院
紅霞滿天鄧小平細看科研成果
第四十四章
教改試點徐介藩拍案維護哈軍工
基層調研許光達暢談發展裝甲兵
第四十五章
軍委審查“東風-113”全國大協作
帥震怒瀋陽“112”飛機難上天
第四十六章
與時並進陳院長創建飛彈系
背靠大樹劉君傑錘鍊防化兵
第四十七章
風雨廬山批彭黃哈軍工再起波瀾
游長春保教授陳院長暗授機宜
第四十八章
尖端集中陳院長建議分建新院校
瑞雪紛飛周總理談笑風生看軍工
第四十九章
中蘇論戰哈軍工禮送蘇聯專家
同志兄弟胡志明感念軍工深情
第五十章
運動頻頻哈軍工上下一心度荒年
囑託殷殷陳院長病榻致函眾常委
第五十一章
將星隕落大將軍溘然長逝浦江畔
高山仰止哈軍工淚雨滂沱悼院長
第五十二章
愛兵如子賀龍親查宿舍食堂
“三個不許”林彪悄然進出軍工
第五十三章
母校傳統四院校開花結果
再闖難關哈軍工又建新系
下卷
第五十四章
調整關係“神仙會”暢所欲言
甄別清理“十四條”溫暖人心
第五十五章
招生風波周恩來指示轉發全軍領導
一視同仁哈軍工從嚴教育幹部子弟
第五十六章
兩道命令院黨委放開手腳抓教學
直追清華劉居英奔波千里選尖子
第五十七章
丁香搖曳周恩來欣然再來文廟街
“瀉大肚子”哈軍工忍痛處理退學生
第五十八章
全面指導羅瑞卿詳談軍工問題
牽腸掛肚四元帥齊說辦學之道
第五十九章
逆子頑劣陳東平案驚中央
烈士遺孤瞿克林品學兼優
第六十章
舐犢情深革命元戎家書抵萬金
言傳身教將門虎子自強承父業
第六十一章
語重心長陳老總聲震大操場
從嚴治校哈軍工貫徹“少而精”
第六十二章
十年校慶張愛萍宣讀軍委賀詞
典型引路劉居英倡導良好班風
第六十三章
苦練硬功張金槐教書育人譽滿全軍
大學毛著李慧芬心紅志堅力克難關
第六十四章
春節指示四次教改步子穩妥費思量
嘉賓如雲開國元勛紛至沓來看軍工
第六十五章
“抓鯊魚”哈軍工奉命敢於“放炸藥”
“上主課”毛澤東教子當好“接班人”
第六十六章
事必躬親羅總長一日三批軍工呈文
不畏高壓院領導長沙會議據理申辯
第六十七章
首次核爆哈軍工眾師生立大功
“四四一B”三基地計算機顯身手
第六十八章
院校整風劉謝“洗澡”難“下樓”
葉帥保護軍工又回“太陽下”
第六十九章
農村“四清”黑土地里經受大風雪
魚水親情貧下中農淚送子弟兵
第七十章
唏噓不已林彪下令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
山雨欲來總理暗示劉居英直面政治風浪
第七十一章
狂飆驟起大辯論列陣俱樂部、小樹林
“造反有理”兩大派樹旗“造反團”、“八八團”
第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紅衛兵橫行無忌
牛棚棲身老將軍苦海無邊
第七十三章
林彪來電毛家灣密令迫害親生女
馬蘭軟禁林曉霖以死抗爭磨難多
第七十四章
總理接見軍工學生大串聯走遍神州
寒夜驚雷二十七人大字報挑戰江青
第七十五章
“一月風暴”“八八團”自行解散意難平
“六九奪權”大格鬥“山上山下”恨難消
第七十六章
荒誕假案劉居英鋃鐺下獄
遍地冤獄曹昌佑英年夭折
第七十七章
生靈塗炭羅時鈞受盡酷刑
罄竹難書馬明德死於非命
第七十八章
蹉跎歲月畢業生“再教育”雪原安家
心繫科研慈雲桂抓任務北京“打擂”
第七十九章
亂世春秋尚法尊幫助落難弟子
千磨萬礪軍工人逆境百折不撓
第八十章
軍工肢解南遷令下嗟嘆樓空人散
學府浩劫群雄割據驚心豬舍馬廄
第八十一章
烈日炎炎長工院披荊斬棘重創業
荒草萋萋哈船院堅守故園繪新圖
第八十二章
撥雲見日鄧小平約見張文峰
薪火相傳張校長重逢老戰友
第八十三章
撥亂反正錢學森痛悼死難教授
卅年校慶余秋里盛讚名牌大學
第八十四章
大洋覓蹤金士堯遠望吟詩
銀河生輝周興銘神機妙算
第八十五章
師表無瑕張良起落實兩個中心
先賢去矣徐立行魂歸軍工故園
第八十六章
青松不老任新民赤膽忠心建殊勛
海防金湯梁守槃壯志凌雲立奇功
第八十七章
地火天光馬國惠澆鑄核盾牌
孜孜以求童鼎昌攻堅核電站
第八十八章
一期英傑謝光忍辱負重承大任
兩塊金牌鐘山捨生忘死唱大風
第八十九章
大漠勇士張其彬鋪設航天坦途
戈壁胡楊李鳳洲托起衛星巡天
第九十章
人民公僕李慧芬贏得津門佳話
民眾親人鄧先群譜寫愛民讚歌
第九十一章
雄關漫道祝榆生指揮若定
鐘山靈秀王澤山妙手回春
第九十二章
大國正氣鄧三瑞聯合國廣傳盛譽
海疆激情楊士莪水聲學獨占鰲頭
第九十三章
臘梅傲雪徐濱士開創表面工程新學科
鐵甲雄風裝工院折服西點將校美名揚
第九十四章
防護工程錢七虎華夏領風騷
珠海爆破工程兵天下第一炮
第九十五章
一馬當先王錫仁蘑菇雲下取數據
巾幗英雄鍾玉征技壓群雄禁化武
第九十六章
古城名校軍工人辛勤耕耘佳績斐然
航天功臣邢球痕攻克險關才智無窮
第九十七章
“紅箭”穿楊王興治鐵肩擔重彈
“飛豹”凌雲李洪毅丹心嘯長風
第九十八章
三尺講台劉怡昕教書育人稱楷模
萬丈波濤王景全科技強軍當先鋒
第九十九章
雷射大師高伯龍鍥而不捨大器晚成
軟體老總陳火旺勇攀高峰俊才獨秀
第一百章
滿園春色江澤民題詞飽含殷切期望
四校同心遲浩田授旗叮囑重任在肩
第一百零一章
中華盛世國小弟大潮揚帆
烈士暮年老人家壯心不已
第一百零二章
後生可畏看今朝桃李爭艷
青勝於藍跨世紀六校騰飛
第一百零三章
滄桑回眸哈軍工精神名垂青史
歲月流芳哈軍工功勳彪炳千秋
後記
致謝
參考文獻

前言

1998年9月在北京參加紀念哈軍工創建45周年活動後,筆者在招待所里與尚法尊老學長聊天時隨便說起願為母校修史的打算,自那次談話至2002年1月完成拙著初稿,時光已匆匆流過了4個年頭,當我寫完與哈軍工第一個番號“103部隊”相呼應的103章書稿的最後一頁時,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在荊棘纏身、蚊蟲叮咬的莽莽密林中拚命掙扎向前的探險者,猛然間看到一縷陽光從密林的盡頭射過來,一陣眩暈過後,身心疲憊地喘息道:快要奔到頭了……當然,那個時候,我沒有料到,請哈軍工老首長審閱初稿,徵求意見;送省級直至國家級的新聞出版主管部門審批,前後竟用去一年半的時間,書稿也反覆修改了4次。面對重重關山,置身激流險灘,幾次絕處逢生,幾多甘苦悲歡。
回顧五年來不辨晨昏、不知饑飽的苦行僧般的寫作生活,不禁感慨萬端。我之所以能支撐下去,首先要感謝我那患難與共的老伴兒楊慧。1998年秋到1999年秋,我一邊在公司上班,一邊在工作之餘大海撈針似地蒐集哈軍工史料,並在周末採訪深港兩地的部分哈軍工校友。為了構思哈軍工一國防科大及另外5所哈軍工分建院校50年編年史的綱目,常常挑燈開夜車,一年下來才寫了個開頭的5萬餘字。沒有時間啊,我深為一身不能二用而焦慮不安。老伴兒說:“你又想上班,又想寫書,你不想活了嗎?只能顧一頭啊,乾脆辭職回家,專心寫你那個朝思暮想的哈軍工吧。”我還有點兒猶豫:“辭職?我的工作,我的工資……那可不是一個小數呀。”老伴兒一臉平靜,淡然道:“我還上班嘛,咱們餓不著凍不著就行了,家裡的生活問題我管了。”就這樣,2000年元旦過後,我辭掉工作,放棄工資,回到家裡。從此,千里奔波採訪,青燈冷坐撰稿,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老伴兒纖弱的雙肩上,在大學讀書的女兒也理解父母,每次回家,都主動幫我打字,一個簡樸而溫馨的家,使我有了潛心寫作的基本保障。
我在書房兼臥室的小房間裡,掛了一幅陳賡大將的肖像,在老院長睿智慈祥目光的注視下,我感受到一種歷史責任感時時撞擊著胸襟,在我精疲力竭或被疾病擊倒的時候,在我遭遇意想不到的精神打擊而心力交瘁,覺得再也挺不下去的時候,冥冥之中,我似乎聽到老院長在鼓勵我:要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
我衷心感謝哈軍工的老首長、老教授和全國各地的校友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耄耋之年的劉居英院長和張衍校長抱病為我多次講述哈軍工的歷史並審讀初稿;毛煥曾老師和劉蘇民同學雪中送炭;吳蘭瀘、張光啟、江敬灼、曾憲釗曾敏傑邱世傑同學給了我寶貴的幫助;北京校友會、西安校友會、深圳校友會、上海校友會、天津校友會、無錫校友會、廣州校友會、江蘇校友會、河南校友會、武漢校友會都給予我多方面有力的支持,張文峰、祝玉璋、何水清、劉忠、王湘霖、柳克俊、賈錫印、亓瑞雲、張忠信、王洪波、溫廣彥、劉世參、王錫仁、孫金南、丁仁正、林曉霖等老師和學長們千方百計為我提供寫作素材;徐志堅、尚法尊、王殿勇、劉寶恆、施元龍、徐飛、劉小林、楊昂岳、南鴻昌等學長們細讀書稿,提出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劉捷和杜劍校友幫助我把百萬餘字的手稿輸入電腦;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和防化指揮工程學院的領導和校友們也給予我查閱歷史檔案的方便和許多實際的幫助。總之,這部作品凝聚了成百上千哈軍工人的心血和關愛,是哈軍工人發揚哈軍工精神,克服困難,團結奮鬥的結晶。
自古治史難。基於哈軍工在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歷程中的特殊地位,治哈軍工史尤其難。哲人云:治史者應有“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的精神,老將軍肖克曾引用東漢哲學家王充的兩句話“譽人不增其美,毀人不益其惡”,來勉勵黨史和軍史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
筆者才疏學淺,面對浩如煙海、曲折複雜、充滿“禁區雷陣”的哈軍工50年歷史,自知難以承擔為母校修史之重任,只是為了紀念母校50周年華誕,不揣淺陋,斗膽塗鴉,聊表寸心而已。幾年來,懷著對哈軍工歷史的敬畏之情,我遵循言必有據、無徵不信的寫作原則,不求迎合時尚,只求為史存真。我希望能以自己執著的追索,為一代名校哈軍工概括出一部真實可信的歷史,以自己真誠的筆墨,將哈軍工人半個世紀可歌可泣的人生軌跡凸現於歷史的畫版上。

精彩書摘

距今79年前,即20世紀的1924年6月16日上午,在離廣州市40華里的一個樹木蔥蘢的海邊小島——黃埔長洲島上,正舉行將對中國現代史產生深刻影響的開學典禮,這所新學校的正式名稱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歷史上簡稱為“黃埔軍校”。
時任廣東革命政府非常大總統、陸海軍大元帥的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迎著晨曦,於7時40分來到黃埔軍校。在校前碼頭上,軍校師生英姿颯爽,列隊恭迎孫先生夫婦。孫中山神采奕奕,那飽經滄桑的面龐透著一股由衷的豪情。創建黃埔軍校,是他幾十年血的教訓所凝聚成的智慧和成果,也是實行新三民主義後,國共兩黨共同鑄就的輝煌工程。
9時20分,孫中山在宋慶齡、蔣介石和廖仲愷的陪同下,登上簡易的主席台,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說,他說:“我們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都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有了這種好骨幹,成立了革命軍,我們的事業便可以成功。所以今天在這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孫中山要求黃埔學生,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之心理,一心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他說:“我敢說革命黨的精神,沒有別的秘訣,秘訣就是不怕死。”
孫中山一個多小時的演講,聽得黃埔軍校師生群情激昂,演講畢,大家齊聲高呼“孫總理萬歲!”
在470餘名第一期黃埔新生隊伍里,有一位中等身材、瘦削精幹、眉清目秀的青年人,他叫陳賡。此刻,他正聚精會神、紋絲不動地立正站著,兩眼直望著身著白色中山裝的孫中山,聆聽自己無限敬仰的革命領袖的每一句話。
從那一刻起,共產黨員陳賡就把“黃埔精神”,即一種代表歷史發展潮流,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時代精神,一種救國救民、發憤圖強的民族精神,一種“不為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革命精神,融化在熱血沸騰的身軀之中。
筆者為何要涉及那么久遠的年代?這是因為不了解陳賡的歷史,就無法了解哈軍工的歷史,不了解“黃埔精神”,也無法深刻理解“哈軍工精神”,這兩所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軍校,因為有了陳賡,自然產生了一種親切的歷史情結。
對於任何在教育史上稱得上“名校”的大學來說,其成功之路無不有賴於一位或幾位可以鑄就“校魂”的大師級歷史人物。試想,如果歷史不把一代宗師、民主鬥士、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上北京大學校長的位置上,北京大學的百年輝煌和中國第一名校的榮譽恐怕又當別論了。所以,今天的北大人尊崇蔡元培先生為“北大之父”。同樣的道理,當筆者認真探究哈軍工的歲月鉤沉,求索她何以成為中國一代名校的原因,自然要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走近“哈軍工之父”陳賡大將,感悟他的人生脈搏,因為是他創建了哈軍工,是他鑄就了“哈軍工之魂”。
公元1903年2月27日,清光緒二十九年農曆二月初一,陳賡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龍洞鄉二都柳樹鋪(現稱羊吉安村)。6歲時,陳賡入私塾啟蒙讀書,爺爺陳翼瓊給孫子取了個學名叫庶康,字傳瑾。陳賡的爺爺出身貧寒,後奮而投奔湘軍,驍勇善戰,擢升花翎副將(相當於師長),御封“武顯將軍”,1885年,爺爺防倭後遂解甲歸田。老爺子俠肝義膽,熱心公益慈善諸事,對孫子的影響很大,陳賡自幼就立下效命沙場、建功立業的大志向。1916年底,父親把13歲的陳賡從東山高等國小堂叫回家,要請家教並親自管束,同時又逼他和一個比他自己大兩歲的富家女子成親,性格倔強又受到新思想影響的陳賡不接受這種命運安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投湘軍當了兵,此時,他才改名為陳賡。四年的湘軍生活,在軍閥混戰中陳賡受盡磨難,一身疥瘡,病倒軍旅,追隨他投軍的三弟也不幸病故,陳賡對湘軍徹底絕望了。
1921年,陳賡脫離行伍,來到長沙,在“五四”思潮激勵下的陳賡滿懷獻身革命的激情,他認識了毛澤東並進入毛澤東創辦的自修大學學習,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1922年,陳賡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這位舊時代的叛逆者成為自覺的革命者。後來,他在創辦哈軍工時曾向主要助手張衍說過自己的入黨問題:“我的黨齡本應該是與黨同齡,1921年我就在湖南黨的小組工作,提出入黨請求,可當時黨的負責人說,陳賡出身於地主家庭,是個大少爺,應該多考驗一個時期再說。就這樣,1922年才批准我入黨。”
1923年底,黨選派陳賡南下廣州,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3月,對舊式的陸軍講武學校頗為失望的陳賡,投考籌辦中的黃埔軍校,被錄取為第一期第三隊學員。學習了7個月,陳賡以優異成績畢業,被留校工作,歷任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候補幹事,第二期入伍生隊連長,第三期步兵科副隊長,第四期步兵科一團七連連長等職。在黃埔軍校期間,陳賡十分敬佩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而周恩來也非常喜歡品學兼優、膽識過人的陳賡。陳賡一生都師從周恩來,與周恩來保持著師生加兄弟的深厚情誼。
1925年的廣州,戰雲密布,廣東革命政府處於危急之中。為了擊敗軍閥陳炯明的叛亂,黃埔軍校學生軍兩次東征,其間又回師廣州,平定滇、桂軍閥叛亂,在激烈的戰鬥中,年輕的陳賡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天才和深入虎穴、孤膽英雄的大智大勇。
1月,黃埔軍校學生軍作為東征軍的右翼,攻淡水,戰棉湖,克五華,銳不可當。當東征軍節節勝利的訊息傳到北京的時候,重病不起的孫中山先生高興得熱淚盈眶。22歲的陳賡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在帶兵的連級幹部中初露鋒芒,給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和蘇俄顧問加倫將軍等高層領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叛亂,東征軍緊急回師,討伐楊劉。兩軍對壘之際,派誰去偵察敵情?在火線上指揮作戰的周恩來主任想到了陳賡。陳賡洗淨滿臉的油泥,換上整潔的學生裝,告別周恩來,劃小船潛入廣州市區。
叛軍控制下的廣州烏煙瘴氣,陳賡小心地穿街走巷,突然看到路邊有捆叛軍扔下的反蘇反共傳單,他計上心來,拾起傳單,大步走到路上,碰見叛軍,他還主動上去塞幾張傳單。三天裡,陳賡靠這捆“通行證”,把叛軍的設防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圓滿完成了偵察任務。陳賡心中暗自高興,他準備渡江返回部隊,沒料到剛走到惠愛中路第一公園時,滇軍軍官學校的巡邏隊堵住了去路,黑洞洞的槍口抵著陳賡的腰。陳賡扶了扶眼鏡,掃了一眼叛軍手中“拿獲共產黨就地正法”的木牌子,從容不迫地指指胸前的校徽,不慌不忙地說:“我是高師的!”帶隊的滇軍軍官上下打量著這個斯文的學生仔,又押著他到學校對證,沒有找出破綻。滇軍軍官罵了一句,揮揮手放走了陳賡。
陳賡脫險歸來,他為東征軍平叛立了頭功,受到蔣介石、周恩來的誇獎。5月10日,加倫將軍根據陳賡的情報,向革命政府提出作戰計畫,黃埔軍如急風暴雨,包圍了廣州市。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叛軍已潰不成軍,涌到火車站,準備乘火車逃走。周恩來讓傳令兵找來陳賡,命令道:“陳賡,快去火車站找工會同志接頭!”陳賡敬個禮,率領他的連隊,衝過珠江,一口氣打到北校場,當六神無主的叛軍爬上火車,等待火車鳴笛開車時,黃埔軍的槍口已對準每一節車廂。原來陳賡很快找到了工會幹部,布置了誘敵上車,關門打狗的作戰任務。此時的陳賡已成為黃埔軍校人人都佩服的戰鬥英雄。
東征軍剛剛平定了叛亂,退到福建的陳炯明又捲土重來,國民政府不得不舉行第二次東征。由於陳賡的戰功,蔣介石把他的連隊調到自己的身邊,擔負總指揮部的護衛。東征軍攻克惠州、海豐後,突遇險情,那天是10月27日,東征軍指揮部帶領第三師攻至五華縣華陽附近,與陳軍主力林虎部一萬餘人遭遇。第三師師長譚曙卿指揮無方,千餘將士傷亡,東征軍倉皇敗退。蔣介石急了,忙派陳賡到前線傳達他的命令:不準退卻,誰退就槍斃誰。但是,兵敗如山倒,譚師長哭喪著臉,向蔣介石請求後撤,蔣介石面色蒼白,大罵譚“無能”,回過身大叫著,“陳賡,我任命你代理三師師長,組織三師反衝鋒,快!”陳賡揮著駁殼槍,衝到前沿,但為時已晚,漫山遍野都是三師士兵丟下的輜重和行裝,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陳賡氣喘吁吁跑回山頭,看見蔣介石坐在地上,流彈擦傷了蔣的腳,幸虧傷不重。陳賡蹲下來勸慰蔣介石,山下叛軍的殺聲漸近,陳賡不管蔣介石的叫罵,架起他沿山樑往下跑,沒跑多遠,蔣介石又坐到地上,頹然道:“我不走了,我惟有殺身成仁!”說罷涕淚俱下,抽出短劍,舉到胸前。陳賡一把奪過短劍,口氣堅定地說:“校長不可如此悲觀,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三師又不是我們黃埔軍,趕快轉移,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陳賡!”蔣介石仰面望著滿臉汗水的陳賡,臉部肌肉抽搐著,悲哀地說:“我,我實在走不動了!”
“我背你走!”陳賡把駁殼槍插在腰間,不顧自己負了傷的腳,背起蔣介石,爬過泥濘的山坡,在草叢裡深一腳淺一腳地小跑,子彈的呼嘯聲,敵兵的狂叫聲,催著陳賡豁出命地奔跑,他只覺得蔣介石的兩隻手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軍服。
跑到一條河邊,槍聲逐漸稀落,陳賡把驚魂稍定的蔣介石送上一條船,又回頭召集跟在後面的官兵,頂住追擊的敵人,蔣介石終於被陳賡救出險境。接著,陳賡顧不上極度的疲勞,自告奮勇,赤手空拳,冒險穿越160里的山路,見到周恩來,搬來了救兵。
陳賡火線上救出蔣校長,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傳遍了黃埔軍,傳遍了廣東革命政府。當時人們流傳一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這說透了“黃埔三傑”的特點。
蔣介石越來越看重陳賡,他請黃埔將領吃飯,也常喊陳賡作陪。蔣介石滿以為他精心栽培的青年陳賡必是自己的心腹大將,然而蔣介石失算了,當他暴露了反共真面目之後,陳賡機智地擺脫了蔣介石,毅然離開了黃埔。
1926年9月,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陳賡秘密離開廣州到上海,見到陳獨秀才知道,黨要送他到蘇聯學習保衛工作。他和顧順章等人上了一條蘇聯貨輪,先到莫斯科報到,然後帶著介紹信到蘇聯遠東地區學習。次年2月,陳賡回到上海,在周恩來的指示下,去南昌了解情況,又見到躊躇滿志的蔣介石。不久,黨派陳賡到北伐軍唐生智部,任軍部特務營營長。“四一二” 蔣介石大屠殺之後,陳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期間,陳賡與王根英的愛情故事由周恩來夫婦的妙手繪成幸福的結局。婚後王根英回上海做地下工作,陳賡跟隨周恩來,參加南昌起義,出任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