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法

援越抗法

援越抗法,是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軍隊開進越南,接受日軍投降。在日軍占領越南時被繳械的法國軍隊,企圖趁機恢復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中國軍隊則阻止了法軍在越南的登入,為越南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創造了條件。

基本信息

事件介紹

1945年8月,國民黨政府奉盟軍統帥部之命,派第一方面軍司令盧漢率20萬大軍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當時越南的局勢動盪不安,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勞動黨,聯合其他黨派,在日寇投降前夕,發動了大規模起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了臨時政府。胡志明同時宣布,廢除法國與越南簽訂的一切條約。法國對此耿耿於懷,試圖以戰勝國的身份,恢復對越南的殖民統治。

背景

法國統治越南由來已久,從1884年開始,一直持續了50多年。1940年,日軍侵入越南,法國海軍中將德古以印度支那總督的名義,向日軍投降,但法軍作為殖民軍仍留在越南。鑒於法國的作為,盟軍統帥部決定,戰後法屬印度支那北緯17度以南由英軍受降,17度以北由中國受降,戰後的越南由盟軍共管。

應對策略

國民黨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面,他們不願意將越南輕而易舉地交給臨時政府,偷偷地向法國承諾,願意日後幫助其恢復對越南的統治;另一方面,他們又考慮到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決不允許把印度支那交還給法國”的承諾,特別害怕引起越南人民更大規模的反抗,不得不公開表示贊成越南人民的獨立。

駐越中國軍隊的指揮者與國民黨政府的主張並不一致,盧漢等人同情越南人民的鬥爭,於是密切監視法軍的行動。

接防越南

日本剛宣布投降,逃到雲南的原法國殖民軍司令亞歷山德里,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一架飛機,準備飛往越南,造成法軍重回越南的“事實”。國民黨政府怕事情鬧大,影響受降事宜,命令駐雲南部隊,將飛機扣押於昆明機場。在舉行受降儀式前夕,亞歷山德里提出,允許法國組團參加受降儀式,並懸掛法國國旗,但遭到中國軍隊的拒絕。

雖兩次受挫,但法國人仍不死心。從1945年10月開始,他們頻頻派人赴重慶與國民黨政府接觸。此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繼任者杜魯門絲毫不提當年羅斯福的承諾。國民黨政府則隨著內戰步伐的加快,急於將駐越軍隊調往中國東北。

法國的希望

援越抗法援越抗法
這一切使法國看到了重回越南的希望。1946年2月28日,國民黨政府與法國簽署協定,在未經越南同意的情況下,規定了法國接防越南的條款,這無疑為法國重返越南製造了藉口。

協定簽署後,在越南引起強烈反應。越南人民的反法情緒進一步高漲。他們日夜加緊布防,準備用武力抵抗法國的進入。一時間,暗殺法國人的事件頻頻發生,越南北方籠罩在戰爭陰雲中。
駐越中國軍隊指揮者很清楚,一旦越法開戰,越南人民必然遷怒於中國,中越衝突在所難免。從大局考慮,盧漢委託第五處副處長陳修和給國民黨政府發電報,請求增兵越南,與越軍一起防守。蔣介石害怕越南局勢出現動盪,影響中國軍隊的安全撤離,便默認了盧漢的請求。

1946年3月4日,中法軍事代表召開會議,商洽交接防務問題。法方代表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在3月6日從海防登入。中方代表堅決予以拒絕。雙方爭執不下,會議不歡而散。事後,法國人在西貢(今胡志明市)揚言:“中國軍隊沒有坦克、大炮、飛機、軍艦,裝備很差,法軍決定集中遠東所有海陸軍力量,將中國軍隊趕出越北。”

抗擊法軍

陳修和感到事態嚴重,找到負責防守海防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和第53軍副軍長趙鎮藩,告訴他們:“中法軍事衝突不可避免,你們部隊駐紮海防,決不能坐視法軍登入不理,應該迎頭痛擊。我們是奉盟軍統帥部命令來越受降,法軍未得許可,強行接防,必將受到國際輿論譴責。有了這些理由,不怕蔣介石不支持。”二位軍長表示贊同,並立即進行布置。

3月5日上午,法國駐海防聯絡官羅珍來到中國守軍駐地,對第130師師長王理寰說:“中法協定已簽字,法國軍隊6日上午8時要在海防登入,現艦隊正朝海防海岸開來,中國軍隊必須讓防。”王理寰當即表示:“本師未接到命令,貴國軍隊不能登入,請你火速制止艦隊前進,否則發生誤會,你方要負完全責任。”羅珍則稱:“電台與軍艦聯繫不上,無法制止,請王師長原諒。”王理寰質問道:“電報不通,你如何知道艦隊已經向海岸開來?”羅珍無言以對。

3月6日凌晨,王理寰接到報告:法國軍艦9艘已靠近海岸,正向海關碼頭駛來。王理寰還未放下電話,就聽到幾聲爆炸聲。原來,法艦見岸上中國守軍搖旗阻止,便率先開炮,炮彈命中中國守軍彈藥庫,引起爆炸。王理寰立即下令還擊。開始,中國守軍用機槍掃射,無法阻止法艦前進。後發射6枚火箭彈,全部命中目標,造成法艦一沉兩傷,其餘法艦見勢不妙,倉皇潰退。

這一短暫戰鬥,打亂了法軍登入的計畫。沒過多久,法國遠東艦隊司令阿巴努親自拜會王理寰,表示道歉,並承諾軍艦駛出10海里以外。越南人民得知這一訊息後,奔走相告,海防市民舉行遊行,他們高舉中國國旗,歡呼萬歲。

臨時協定

援越抗法援越抗法
胡志明的倡議下,越法之間的談判在2月中旬開始進行,但由於法國不同意把越南獨立作為前提,雙方始終達不成協定。海防抗登入戰的當天中午,越法雙方重新坐到談判桌前,於下午4時簽訂了初步協定。法國承認越南的獨立地位。

隨後,中法開始防務交接,並於4月完成。5月初,中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7月6日,越法雙方在法國的楓丹白露開始了正式談判。9月14日,兩國簽訂了臨時協定。然而,越南問題並沒有就此解決。法國能夠坐到談判桌前與越南耐心簽約,是因為有中國軍隊和其他盟國的壓力。當盟國各方力量先後撤離越南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1946年12月,法國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進攻,越南由此開始了長達9年的艱苦抗戰。

顧問團

50年代初,我國曾經派遣以韋國清為團長的中國軍事顧問團,援助越南的抗法戰爭,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
1950年1、2月間,印度支那共產黨(次年改稱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訪問蘇聯,與史達林和當時在蘇訪問的毛澤東商討有關越南革命的重大問題。毛澤東胡志明返回北京後,胡志明向中共中央提出授越請求,其中包括給予軍事物資援助和派遣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抗法戰爭。應胡志明主席的要求,中共中央決定,向越南提供軍事裝備和軍事物資援助的同時,派遣軍事顧問團,協助越人民軍組織、指揮作戰和幫助越軍建設。中央這一決策,與隨後派遣志願軍入朝抗美援朝作戰一樣,是建國後我軍首次對外軍援的重大決策。

戰爭年表

1883年,越南為法國統治的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9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奪取政權,取得"八月革命"勝利。
1945年8月25日,保大帝下詔退位。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成立。
1945年9月12日,法國軍隊乘英國戰艦登入西貢。
1946年5月30日,胡志明到訪法國,商議越南問題,被法國拒絕。
1946年11月,法國再加派二萬名士兵登入越南。
1946年12月,法軍向北部進攻,河內失守。
1949年6月14日,以保大為元首的越南國正式成立。
1950年1月,胡志明到訪中國,並向中共要求軍事援助
1950年7月,中共軍事顧問團,進駐越南,協助北越軍的軍事訓練。
1950年12月,應法國人民要求,法國政府撤軍越南
1953年,朝鮮半島戰爭完結。美國副總統尼克遜到訪越南,訪問駐越法軍,並宣布美國經濟支持;以及派十二個美軍軍營支援。
1954年3月-7月,法、越奠邊府戰役發生。
1954年7月21日,法國簽署《日內瓦協定》而撤出中南半島。越南於北緯十七度線上劃分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南北越正式分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