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大豆

富錦大豆

富錦大豆,黑龍江省富錦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富錦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沖積黑土平原之一,土壤肥沃、耕性良好,適宜大豆生長。所產大豆顆粒圓潤飽滿,皮薄色黃,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胺基酸,質量上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產地環境

富錦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東經131°49′48″-133°09′40″之間,北緯46°42′40″-47°13′40″之間,是中國大豆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國家高油大豆原糧種繁育基地。富錦大豆品質優良,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優勢。優越的大豆生長環境,使全國其它區域不可比擬。
緯度因素方面,富錦市由於緯度值較高,另外,大豆脂肪含量又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油脂含量在19-22%),百粒重也提高(百粒重為18-22克之間),由於大豆品質與緯度的相關性,該市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正是適合高油大豆栽培的最佳區域。
氣候方面,富錦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腹部,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生產期月平均溫度在25度以下,屬北方長日照區域,日照時數2600小時左右,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565毫米,為半濕潤冷氣侯,常年積溫2600℃,其中:有效積溫2300-2500℃,生育日數135天左右,無霜期130-140天,年平均風速為4.5米/秒,雨熱同季,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是大豆生產發育最適宜地區。
水利方面,富錦市主要河流有松花江七星河撓力河、富錦支河、頭林排乾、錦西排乾在區域內環繞。流域面積較大,水域寬闊,水質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淨貯量264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68萬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無“三廢”污染具備良好的灌溉大豆種植用水條件。灌溉水質量符合GB5084-1992規定。
土壤方面,全市90%的耕地為平原或低平原,地勢低平,海拔60米左右。耕地平坦,有利於連片種植,實現技術集約化。全市耕地土壤以草甸土、黑土為主,其次為白漿土。此三類土壤占耕地面積的86.6%,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3-5%,最高達8%以上,是全國平均數的6倍,是全省平均數的2倍。並且開墾晚、肥力高、土壤團粒結構好,通透性較強,耕層較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是得天獨厚的適合綠色大豆栽培的生態環境。

品質特點

(1)外在感官特徵:富錦大豆成熟粒呈圓型和橢圓形,色澤光滑、微黃或黃色,粒大,粒圓,飽滿;皮薄,臍色淡黃白。
(2)內在品質指標:試驗基地為生產基地而儲備的高油大豆新品種(系)脂肪含量大於23%,高於普通大豆2-3%。
同時,由於富錦地理位置的優越,緯度值較高,使大豆脂肪含量隨著緯度的升高而增加,百粒重也提高,大豆呈現飽滿金黃光亮、臍色淡的狀態。

榮譽認證

2001年,富錦市被國家列為“十五”期間第一批國家商品糧大豆基地縣;2002年,富錦市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大豆振興計畫示範縣;國家高油大豆原良種繁育基地;2002年8月的北京,傳來了令人引以自豪的佳音,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組織委員會命名富錦市為“中國大豆之鄉”。2004年被農業部和中國科學院首選確定為國家開展“大豆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項目示範縣和東北高油大豆優勢產業帶示範點。獲此殊榮,使富錦為全國樹立了中國大豆的典範。富錦綠健牌大豆是黑龍江省大豆系列唯一獲得國家AA級品牌認證的綠色食品

生產情況

富錦大豆久負盛名,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在公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清政府開始在無人墾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農耕。1912年,中華民國初期,闖關東的人們積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錦區域跑馬占荒,開墾土地,種植大豆,使大豆種植面積逐漸增多,成為黑龍江大豆主要生產基地和富錦市糧食的主導產業之一,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2010年起,富錦市政府在金秋收穫時期組織“金豆節”專題宣傳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動,全力打造“中國大豆之鄉”、“富之錦”品牌。2010年,該市優質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6.3萬公頃。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黑龍江省富錦市綠色食品協會申請對“富錦大豆”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09年5月20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黑龍江省富錦市境內,包括大榆樹鎮向陽川鎮二龍山鎮硯山鎮頭林鎮興隆鎮、宏勝鎮、長安鎮、上街基鎮、錦山鎮和城關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31°49′48″-133°09′40″,北緯46°42′40″-47°13′40″。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09-02-00139。
一、產地環境標準
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條件質量標準(NY5332-2006)產地平坦,土質較肥沃,提倡節水灌溉,收穫後及時清潔農田,銷毀殘肢敗葉。土壤質量應符合GB15618-1995規定。
二、栽培技術標準
整地:播前深松細耙,使土壤疏鬆,土面平整。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
施肥:施肥應施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農家肥的施用:一般肥力地塊每公頃施用優質農肥15噸以上。肥力低的崗坡地每公頃施用農家肥應在20噸以上。還可以在收割時聯全收割機配帶秸稈粉碎機,將秸稈粉碎後均勻拋撒於地面,增加土壤肥力。化肥的施用:如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kg,深施於種下4cm-5cm處,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
品種選擇:品種先用脂肪含量22%以上或蛋白質含量42%以上,適宜富錦市種植樹的熟期適宜、抗病、抗逆性很強的合豐41、墾農19、懇農18、合豐47、綏農20、黑農35等高油或高蛋白優質大豆品種播種前必須進行精選種子。
種子質量:淨度達到98%,純度達到98%,發芽率達到85%,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水分13.5%以下。
種子包衣:選用專用的種衣劑進行包衣,如2.5%的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每公斤種子用藥1-2ml進行包衣,可減輕病蟲害又能增加產量。
曬種:曬種可提高發芽率,改善種皮透氣、透水性,促進種子後熟,曬種可選擇晴朗天氣,曬7-10天。
拌種:每畝種子用10-15克鉬酸銨,用熱水溶解,再用水稀釋濃度為1:10或每公斤種子用0.5克鉬酸銨,溶解於20亳升水中,然後與大豆種子混拌均勻,陰乾後播種,可促進秧苗生長又能提高產量。
播種時間:地溫通過7-8℃時開始播種,最佳播期為5月5日至15日。
播種方式:
①大豆“壟三”栽培法:播種時,採用機械在壟上進行雙條精量播種,雙行間小行距10-12厘米,株距8-10cm,採用穴播機在壟上進行等距穴播,每穴18-20cm,每穴3-4株。
②窄行密植栽培法:採用97.5-10.5壟:壟上四行條播,中間寬行距15-18cm,兩邊窄行距12cm,株距10cm;壟上雙行穴播,行距30-40cm,穴距16-18cm。130cm壟上三行空播:行距15-16cm,株距10-12cm,採用45cm壟上雙行精量點播或平播後起壟,稈距10-12cm,株距10cm。
播種量:每公頃播種量65kg-75kg 。
播種深度:一般播種深度為4-6cm,崗地播深4-5cm,窪地播深2-3cm,覆土2-3cm。
葉面追肥:在大豆花期和鼓粒期,採取葉面噴施生物液肥,間隔7-10天再噴施一次。
中耕除草:大豆拱土時,壟溝深松或鏟前趟一犁,大豆真葉至第一葉期,採用旋轉鋤兩次機械滅草,兩旋三趟,最後一遍地要高培土。
灌溉澆水:在開花灌漿前如遇乾旱均可灌水。
病蟲害防治:
①蟲害:
防治食心蟲:在大豆封壟時,用80%敵敵畏乳油每公項1.5-2.0公斤製成毒棍,每4條壟插一行毒棍,每5米插一根。
防治蚜蟲:6月中旬用50%抗蚜威粉150g/hm對水450kg-750kg噴霧,防治蚜蟲。
防治孢囊線蟲:主要以選擇抗線品種,合理輪作的方式來防治。
②病害:
防治灰班病:在大豆花莢期,每公頃40%多菌靈膠懸劑1.5kg對水450kg噴霧。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國家GB/4285、GB/T8321的要求。
收穫:莖葉及豆莢變黃,豆粒歸圓及落葉達80%以上時收穫。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不丟枝、不炸莢,割後曬5d-7d,拉淨揀淨,做到單收割、單拉運、單脫粒、單貯藏。
生產記錄要求:產地範圍、產地分布圖、農戶名單、地塊編號、投入品清單、生產技術、產地面積、產地栽培品種、播種時間、土壤耕作及施肥情況、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收穫記錄、倉儲記錄、交售記錄等。 
三、質量安全標準
大豆生產環境質量達到NY5332-2006產地環境條件標準,產品質量達到NY5310-2005食品標準,投入品嚴格執行NY/T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建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在基地方圓5公里和上風向20公里範圍內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礦企業,防止工業“三廢”污染基地;設立環境保護標誌牌;標誌範圍內的畜禽養殖場糞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高溫發酵腐熟,確保無害化生產。
四、包裝標識標準
包裝:在包裝方式上採用袋式一種包裝。
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富錦大豆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